从万钢坦承做部长“诚惶诚恐”说起……


  今天上午,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部长万钢等人就“科技创新”问题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万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谈到,“我上任伊始就说,我这个人当过农民,也进过工厂,也当过科学家,也在企业里面工作过,也做过管理工作,但是我的经验不足,我一上任就跟大家说,我是诚惶诚恐,忐忑不安。一个是经验不足,一个是对岗位的敬畏。”(2008年3月13日人民网)

  按理,当过农民,进过工厂,当过科学家,在企业里工作过,做过管理工作,无论是其高人一筹的资历,还是博大精深的阅历,都足以胜任科技部长一职,可是万钢部长仍然感到“诚惶诚恐”、“忐忑不安”,对岗位,更是对权力有着一种难得的敬畏,其如此清醒的认识、强烈的责任、严格的自我约束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实在令人钦佩不已。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官员应该对权力有所敬畏或惧怕,本来就是法理与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就应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做不好为人民服务的事情就应该感到自责,感到无地自容。始终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时时保持清醒,对待权力应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其实,在中国,为官有所怕,古往今来,范例不一枚举。“为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是中国的老百姓对自己的父母官们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大的期盼,更是为官者恪尽职守的动力和源泉。宋朝开封府包拯,人称“包青天”,他在为官期间一怕有负皇恩,二怕对不住黎民百姓,就是在临死前还留下遗嘱训示:后世子孙做官如贪污坑民的,不许回家,不许葬在包家祖坟上。所以他才能铁面无私,执法如山。明朝谏臣海瑞为官最怕老百姓受苦遭穷,在朝廷腐败、民不聊生的情况下,为减轻繁重的赋税,不惜冒死进谏。邓小平同志也曾经说过:“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邓小平同志的这“三怕”,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一种警示和告诫。

  对手中的权力感到“诚惶诚恐”,并不是说,要不敢用权,而是要将权力用到该用的地方,用到为人民谋利益的事情上,就是说做事要审慎,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的纪律,自觉把自己置于组织的管理之下,任何时候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以“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的忧患之心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公仆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职一责。要常修为官之德,常想立身之本,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有忧患之念,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锐气、浩然正气。要坚持民主监督制度,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否则就会产生腐败,就会栽跟头。

  正确认识和清醒把握手中权力,对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大影响。古人云:不自重者致辱,不自畏者招祸。正确用权,可以为民造福;擅权专横,胡作非为,必然殃害百姓,而自己犯错误、摔跟头,也是必然之事。

  话虽如此,但是为官者能够永远保持一种对权力的敬畏,又谈何容易。有些官员,在权力没有达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可能认识还很清楚,而当自己位高权重的时候,在歌舞升平、逢迎巴结之风盛行的情况下,常常把握不住自己,不再对权力有着清醒的认识,而开始自以为是、高高在上,习惯于在群众面前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毫无惶恐之心,全然不将法律放在眼里,不将人民记在心上。“对人民负责”演变成了对自己升迁有用的人负责。不少贪官说:“官当到我这一级,就没有人能监督了”。权力的监督形同虚设,小事说了算,大事不研究,有人遇到难题,用权力为其沟通联络;有人犯了错误,用权力为其开脱。而真正当群众遇到难题和困难的时候,却讲客观、摆官架、耍官腔。

  对于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民服务”为己任的党员干部来说,心中有所怕,本来就是“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应有之义。从某种程度上说,官员心存惶恐,也是一面镜子,能折射出其工作态度、责任意识、权力观念、为民思想。领导干部只有时时处处对权力保持一种清醒和敬畏,才能不断去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反思自己的言行,唯恐群众不满意,唯恐工作出现纰漏,唯恐权力运作有偏差,唯恐对不起群众,对不起培养自己的党,对不起自己所承担的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能够承认为官要“诚惶诚恐”,需要的是勇气和胆识。对权力有所怕,就会对服务群众的各种困难有所不怕,就会在带领群众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勇往直前。相反,如果对权力无所畏惧,就会对群众的安危冷暖漠不关心,而恣意用权、滥用职权,干出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来,成为人民的罪人、历史的罪人。

  引用万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所说的话作为本文的结语,同时也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共勉:“因为我们的权力很大,但是责任也是重大的,责任大于权力。只有对于你的责任敬畏,你才能够保持谦虚、保持稳重,使各方面的工作得到一个协调、和谐的发展。”愿对权力感到“诚惶诚恐”的官员越来越多,官员头脑中的公仆意识越来越浓。

  新闻链接:

  万钢坦承做部长“诚惶诚恐”:行使权力须考虑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