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藏者,胜


好书者皆知,字乃笔致,锋为笔重,锋有顺、逆、藏、露分。功力深浅,见笔锋便知。

人性如锋,亦有藏、露之分。

人性之复杂,非藏、露二字所能囊括,人非圣贤,难免瑕疵,于此,传统文化中有“扬避”说,即扬长避段。近来多鼓吹“改”,到底是“避”还是“改”?

对于完美主义者,当然不能容忍自身的缺点,如果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身上的小毛病,小缺点过于在意,一心想改掉,偶有犯之,又忧心忡忡,自我责备,过于求全责备的“改变”是没有人情味的,而且不一定真有效果。

体人察己,完美主义者大多都是英雄主义的同义词,这类人在散发自身卓尔不群的魅力的同时,也失去了与周围人的团队合作,英雄主义太浓厚的集体总让人觉得不是那么太安稳,运用三角稳定原理,一个人,即使再完美,又怎能替代另外两个支架?

人们潜意识中,都期待完美个人的出现,而很多光环下的完美人物其实也是这样在迎合大众下被塑造的,个人,可以很优秀,但,完美是不现实的。

意识到这一点的领导人物,他并不忌讳自己的弱点被周围人知道,而是知道运用“藏”的力量,藏拙。

“为之奈何”是刘邦的口头语,也是他心态平和,人格健全的佐证。相形之下,世人眼中"完美偶像"的项羽同志,就不知道什么叫"藏"了,也可能是他就没意识到自己竟然有"拙"要藏!!!什么事,还有我不行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美人、权利、形象俱全,贵族出身.放现在,那也是了不得的人物,也难怪人家会认为没有事情是自己搞不定的.

项羽同志最大的问题,就是误认为自己是万能的.

反观刘邦,心态平和,不会的问题就是不会,也不会担心别人因此而瞧不起自己,总是问左右"这事该怎么办呢,给出个办法.",

项羽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认为自个可以,行.终失势.

刘邦是一帮人在战斗,他认为有的方便自己就是不行.借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