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着被『道德』调整及规范的危险,我还是看了所谓的『艳照门』的一些照片,对『中国式的含蓄』颇感不解。
一个男主角,若干个女主角,一样的剧情。如果在民间,顶多是一个负心汉和几个傻女的故事。但是谁让他们都是明星,都是公众人物呢?关注的人多了,问题就变得复杂了。再假设回,如果是一对丈夫和妻子之间,发生了这样的所谓『艳照』的事情,顶多是『夫妻情趣』过了火,即便不小心高科技了把,也就是一对火爆『夫妻』而已。问题是一个男人和若干个女人。再换一个假设,如果这事情发生在国外,顶多又是一个新的『希尔顿』罢了。可谁让他们都是中国人呢?问题又来了。
大家看这么多的问题,说到底,还真的只在『道德调整』的范畴。针对这种情况,小过说,中国人需要从现在做起,从研读『国学』做起,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或许能够从根本上进行调整。可惜的是,小过不是圣人,说话也不好使,这个可能也成了绝无可能!
可是,如果都学了『国学』,我们还会用『艳照』或者『淫照』来定义这些照片么?我们还能用『受害人』这样的称谓去安慰那几个女人么?对于小陈,我们又该有怎样的称谓呢?
这些中国式的用语如此的含蓄,恰恰在误导我们:我们容易把媒体对这件事情的态度转换为一种道德评判标准!如果是,那媒体有否在对公众负责?如果不是,那谁可以做到?千万不要跟我提『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之类的鬼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