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里噙满泪水


我的眼里噙满泪水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

 

刘小枫在《拯救与逍遥》中说,他是通过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舍斯托夫和舍勒了解基督教的。

阅读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个接受灵魂洗礼的过程。

一个简单的故事:荒淫无耻的大地主老卡拉马佐夫被私生子所杀。一部73万字的长篇巨著,时间跨度很短——背景,谋杀,审判——也就几个月的时间。故事的主题不在亲情的依恋和背弃,爱情的承诺和背叛,恩情的酬答和仇报,而在灵魂的飘零、追觅和安置。

一个关于灵魂的故事。

有的灵魂在黑暗的孤岛上游荡,有的灵魂在天堂和地狱的十字路口彷徨,有的灵魂在上帝的怀抱里栖息。

经由作者敏感的心,犀利的眼,我在感受人世间的孤独与圆满,幸福与悲苦,温暖和凄凉,高尚和丑恶。

作者的眼里噙满泪水,我的眼里也噙满泪水。

 

老卡拉马佐夫出身于穷苦家庭,年轻时是一个食客,一个小丑。在富人身边乞食,以出卖尊严维持动物般的生存。

老卡拉马佐夫通过婚姻获得财产而成为大地主。第一次婚姻,生子米卡。妻子死后,儿子由仆人抚养。第二次婚姻,老卡拉马佐夫又收获大量财产。生子伊凡和阿辽沙。老卡拉马佐夫依然沉溺于荒淫无耻的生活。忠实信仰基督的妻子在羞辱和焦虑中去世,无人看护的两个儿子由孩子的舅舅家抚养。故事开始时,米卡结束兵役回家,伊凡留学归来,阿辽沙结束在省城的学业,进入当地的修道院。

老卡拉马佐夫天生是一个吝啬、贪婪、肮脏、丑陋、无耻、下流的人渣,一个肉欲的奴隶,一个所多玛城遗留的恶棍。他生活唯一的中心是自己卑劣的欲望,为此,他没有责任和自尊,没有廉耻和荣誉。

风情万种的交际花格鲁申卡来到小城,一见之下老卡拉马佐夫邪恶的嘴角就没有停止肮脏的涎水。一相情愿的贪恋,恬不知耻的纠缠,老卡拉马佐夫陶醉于痴心妄想。格鲁申卡似乎没有明确拒绝老卡拉马佐夫的财产,同时又向米卡的青春挥动了橄榄枝。最后,老卡拉马佐夫死于自己私生子之手。

    以上帝的慈爱之心,最堕落的人最需要关爱,因为他的灵魂游荡在黑暗的孤岛。

    老卡拉马佐夫就是这样一个最需要关爱的人。这样一个终身沉溺于肉欲的动物,没有人爱因为他不值得爱,没有人恨也因为他不值得恨。可他毕竟是一个生灵,尽管可恨可恶却也可怜。但是,至死,卡拉马佐夫也没有从肉欲的奴役下解脱出来;至死,他也没有显露出些微的人性。

    作者流泪了,泪水流给卡拉马佐夫,流给没有归宿的灵魂。

    人性的肮脏和丑恶也许在伊甸园就埋下了种子,但上帝对人类还是抱有希望。可人性的复杂如此,有的人永远沉溺于肮脏和丑恶,不仅习以为常还视之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样的人信心满满走向地狱,连上帝也拉他不回。

 

米卡长大后从军。其间,耍尽各种龌龊的手段,从老卡拉马佐夫那里骗得大量金钱。米卡的上司因为挪用军款面临惩处,米卡出借从父亲那里骗来的4500卢布使之暂时摆脱困境,由此得到上级的女儿卡嘉的好感。后来,卡嘉从亲戚那里继承了大笔财产。退役前,米卡和卡嘉定了婚。

28岁的米卡回到家乡县城时,被格鲁申卡所迷惑。得知老卡拉马佐夫也垂涎于格鲁申卡并意欲迎娶时,米卡成为妒忌的狂人。他曾经在公开场合对老卡拉马佐夫极尽羞辱,并气急败坏殴打自己的生身父亲。

妒忌和焦虑使米卡失去了自制力。得知老卡拉马佐夫为格鲁申卡准备了3000卢布,米卡想到可以偷窃或者抢劫这笔钱带格鲁申卡远走高飞。实施偷窃时,被老仆人发现,丧心病狂的米卡将养育自己成人的老人击倒而逃脱。后被疑为杀父凶手,并遭流放。

    米卡同老卡拉马佐夫的区别也许仅仅在年龄。父子两个代表着“卡拉马佐夫家族”的风格,一样的沉溺于欲望,一样的缺乏道德义务观念,一样的玩世不恭。不过,也许是因为米卡的年轻,还有一点点廉耻,有一点点自尊,所以他才会焦虑,才会歇斯底里。

可怜的米卡是被自己的欲望蒙住了双眼。他不知道,直到最后,他也只是格鲁申卡手中的一张牌。他的“爱情”,也不过是一相情愿。

尽管米卡草率、粗野、冷酷、贪婪,作者还是怜悯其无望的人生。最后,当格鲁申卡因为对旧情人的绝望而对米卡萌生爱情时,米卡的灵魂得到了新生。尽管他不是凶手,但他愿意承担罪名并接受惩罚。一方面,他本来就有杀人和抢劫的动机;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通过劳役洗涤自己心中的罪恶。

除了老卡拉马佐夫,米卡是书中灵魂最孤独的人。他生活在自己卑劣的欲望中,舍弃高贵的卡嘉而屈辱无望地去追求水性杨花的格鲁申卡。同老卡拉马佐夫一样,他的身上体现着人性的阴暗和丑恶。但是,作者最后还是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斯麦尔佳科夫是老卡拉马佐夫与流浪女疯子的私生子。一个冬天的夜晚,他出生在卡拉马佐夫家的花园,被发现时,他的母亲已经因难产而死。斯麦尔佳科夫由老仆人养大,后来也成为卡拉马佐夫的仆人。在卡拉马佐夫眼里,斯麦尔佳科夫不仅不是儿子,甚至不是人,他只是一个憋脚的牲口——他每年都会犯羊癫疯。

屈辱的出身,屈辱的生活,没有尊严、没有归宿、无人关心也不关心别人。在生活的最底层,对这个世界,除了仇恨,他没有任何欲望。如果没有伊凡,斯麦尔佳科夫也许一辈子不会采取行动而满足于做一个屈辱的畜生。

伊凡让他相信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因为没有上帝,所以没有惩罚。

米卡试图抢劫老卡拉马佐夫未果并打伤老仆人逃走时,给斯麦尔佳科夫提供了机会。他打死了自己的生父并偷走了3000卢布。他并不需要钱,偷钱只是为了将更多的人牵入案件中,为了报复整个社会。

他杀了自己的父亲,但没有丝毫负罪感。不仅仅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个人渣,不仅仅因为他的父亲带给他的只有屈辱,不仅仅因为他的父亲从来没有对他尽过父亲的义务。当然,他也不可能有正义感。他所具有只是仇恨,他的杀人只是对生活缺乏意义的一种反应。当然,他不仅恨他父亲,也恨这个漠视他屈辱的世界。

斯麦尔佳科夫的命运让人伤心。

像畜生一样被生育,又像畜生一样被使唤,没有过过一天有尊严的日子。如果不是伊凡,他可能会在上帝的怀里找到归宿。但最终,他的灵魂被抛向了荒野。

 

伊凡在法国完成了高等教育。他回到故乡,并不是为了分割财产。

被米卡抛弃后,卡嘉爱上了伊凡。

但伊凡是不会爱任何人的。这个心里没有上帝的人,甚至不爱自己。伊凡怀疑一切,对一切都无所谓。就玩世不恭而言,他和他的父兄有着同样的秉性。

但是,毕竟是个受过现代教育的有作为的青年学者,他需要体面,知道廉耻。因此,看到米卡殴打老卡拉马佐夫,他只能表达鄙视:“一条毒蛇在咬另外一条毒蛇。”

他敏感地预料到他父亲面临被杀的危险,但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在伊凡的观念里,没有上帝,没有灵魂,没有来生。

但是,作为人子,伊凡的良知没有完全泯灭,因此他不得不接受良心的纠缠。当斯麦尔佳科夫向他陈述,正是因为他的纵容才使自己的谋杀成功时,伊凡的精神崩溃了。

伊凡的命运是可悲的。一个抛弃上帝的人,其灵魂必然被上帝所抛弃。可悲的还在于,伊凡没有像老卡拉马佐夫那样完全灭绝人性,因此他痛苦乃至发疯。

 

格鲁申卡,又一个真正的魔鬼。即使是女子,她也是撒旦的化身。

一个赤脚走在街上的流浪儿,被大财主收养,成为性奴。

5年前,格鲁申卡曾经爱上一个波兰军官。后来那家伙抛弃了她。

这个来自省城的妖媚的交际花知道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体资源,她同时诱惑了米卡和老卡拉马佐夫。

米卡为她着迷,老卡拉马佐夫也鬼迷心窍。米卡千方百计要弄到钱,与她一起挥洒或者带她远走高飞;老卡拉马佐夫为她准备了一个信封,随时准备她来取走。谋杀的表面原因就是格鲁申卡在两个无耻之徒中诱发的欲望。

其实,她不可能爱上他们任何一位。她爱上的是她的仇恨,她对爱情的仇恨。这个被爱情抛弃的女子通过仇恨来表达她对爱情和人生的抛弃。一条妖媚的毒蛇,她的信子在恣意炫耀她的诱惑,她通过诱惑米卡和老卡拉马佐夫来获得惩罚的快感。

上帝并不怜惜女人,这才让那条蛇去诱惑夏娃。

但对于格鲁申卡的命运,作者却充满着痛惜。如果不是因为仇恨,她不会成为魔鬼。

可是,人性中的那些邪恶、贪婪和丑恶究竟来自何方?如果环境可以成为借口,人性完善的前景何在?

 

卡嘉,一个上流社会的优雅妇女形象。

她美丽、仁慈、有道德义务感。

她善良、虔诚,忠诚(如果不是被一再伤害的话)。

她承受了耻辱,将自己奉献给义务——对米卡。优雅的她应该不会爱上放荡的米卡的。但义务促使她这样做。她一旦爱上,就愿意放弃自己,即使被对方抛弃。在这样一种尴尬而屈辱的背景下,她的精神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当米卡粗野地侮辱了无助的斯涅吉辽夫时,是卡嘉让阿辽沙送去200卢布,表达作为姐妹的道歉;为了给负心的米卡辩护,她不惜公开自己曾经乞求米卡营救自己父亲的屈辱。

当伊凡因为良心受到谴责试图承担杀父的罪责时,卡嘉为了营救伊凡将米卡推入绝路。在这里,仍然可以看出卡嘉的伟大。解救伊凡,不仅因为她爱他,也因为在她眼里,伊凡是一个更有价值的人——不仅对她。但这样做的结果,又将她逼入了更加尴尬而屈辱的境地。

可以看出作者对卡嘉的怜惜。一个优雅卓越的女性,在这样一个污浊的世界,被迫卷入种种肮脏和不堪之中。付出爱,得到的却是背叛和利用;奉献忠诚,回报的却是欺骗和嘲弄。

 

斯涅吉辽夫是个退伍军人。他没有正式工作,靠打临工维持家计。

斯涅吉辽夫全家5口住在一个狭小、拥挤、阴暗、潮湿的屋子里。

妻子有神经病,但斯涅吉辽夫关怀她,爱她;

大女儿有各种疾病,没钱治疗,医生的处方放在神像下面;

小女儿在圣彼得堡工作,回来以后将全部收入用于急需,现在无法返回;

儿子伊留沙也生病了,没钱治疗。

斯涅吉辽夫曾经充当老卡拉马佐夫的耳目监视米卡,被米卡抓住胡子在大街上殴打。卡嘉知道后,甚感耻辱。要求阿辽沙送去200卢布。

200卢布!

有了这笔钱,可以送妻子到某个地方治疗;可以给大女儿卖药治病;可以送小女儿去工作;可以买一辆马车一家人搬到另外一个城市,脱离目前的屈辱。——自从被米卡侮辱后,伊留沙受尽了同学的欺负。深爱儿子的斯涅吉辽夫答应儿子离开这个罪恶之城。

200卢布,是可以改变这家人命运的一笔财富!

但是,斯涅吉辽夫将钱扔到地上。——他不能出卖自己的尊严!他已经受尽了耻辱,接受这笔钱,意味着再次出卖自己的尊严。

哎!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我似乎听到了上帝的叹息。

 

阿辽沙是作者的希望。这个少年时吮吸过苦难母亲的基督之泪的孩子,有着一颗天使的童心。他安静、善良、敏感、沉着、关心、体贴、多愁善感、乐于助人。

他怜悯他的父亲,因为他的肮脏和丑恶;

他怜悯米卡,因为他的残忍和暴躁;

他怜悯伊凡,因为他的冷酷和麻木;

他怜悯斯麦尔佳科夫,因为他的愚蠢和猥琐;

他怜悯格鲁申卡,因为她的眼睛被仇恨蒙闭;

他爱卡嘉,因为她身上洋溢着人性的美好和人生的苦难;

他爱佐西马长老,因为他的身上闪耀着基督的光芒;

……

他的心里充满着怜悯和爱,没有给恨留下任何余地。即使对他父亲的龌龊,他也没有丝毫的恨意。“罪恶最深的人应该得到更多的爱。”

他关心他的父兄,不仅因为亲缘关系,而且因为他们也是上帝的子民,尤其因为他们是罪大恶极之人。

他为他父兄的罪恶承受着巨大的煎熬。但他将爱心奉献给了周围所有的人。

他的眼里总是噙满泪水。这是对人类的爱和怜悯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