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价值中国网最具影响力专家百强评选


  价值中国网从2008年1月25日起隆重推出了“2008价值中国首届最具影响力专家100强”评选活动。活动正式开始后,我很快收到了价值中国发来的电子邮件,告诉我已经进入3000强行列,希望能对个人简历等相关栏目作一些维护,以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本来对这种活动没有抱太多希望的,但这封信却让我禁不住到价值中国相关网页上转了一下,并怀着好奇搜索了一下自己的当前排名。没想到,搜索的结果居然是排在第29位!天哪!几年来只知道埋头努力,写作、更新、点击、评论,眼中所见都是比我高产多产的人,没想到自己的自然排名竟然如此靠前!而且,更让我欣慰的是,在首页前99强的名单中,我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和名字,比如,曾经一起参加过2007价值中国新闻发布会的何党生、郑友林、王仲礼、崔长林、董登新、许广崇、王匡忠、刘建江、巫继学、赵焕焱、于清教、胡星斗、叶行昆。当年在北京,大家首次相聚,心情那叫一个兴奋!而今,一年多过去了,彼此竟然都在如此突出的位置亮相,感觉那叫一个亲切与振奋!有了这样的一个开端,结局已经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曾经共同辉煌过!现在我才醒悟,原来当初价值中国网邀请我参加那次活动也是有道理的。

  也许是因为自己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就喜欢上了价值中国,也许是因为自己在价值中国首届最具影响力专家百强评选中排名靠前(截止2008年2月11日在千强名单中暂列第16位,20强其他名单依次是郑磊、朱子云、何党生、陈嘉珉、靳海光、王仲礼、肖乐义、许广崇、郑友林、韩和元、崔长林、曾自力、董登新、陈显忠、迟竹强、彭晓旭、李宏志、胡朋、陈则义),自打评选活动正式推出后,我就对这个活动给予了密切关注,也参与了相关话题的一些讨论。这些话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第一,什么是专家?专家应该如何认定?第二,什么是影响力?影响力应该如何界定?第三,价值中国是否可以开展最具影响力专家百强评选?怎样的评选才是合适的?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参与此次讨论,使自己的文字表达更有说服力,我利用价值中国网的搜索系统,分别对“价值中国”、“影响”、“专家”三个关键词进行了检索,发现并阅读了价值中国专栏作者李金路的《影响力专家应该是什么样的人》、陈香兰的《写在2008最有影响力专家百强评选之际---值得重视的韩和元》、郑磊的《你是哪一类的专家》、金久皓的《专家是被公众代表媒体评价的》、董登新的《本博暂列价值中国第11名感言》、曾自力的《我看价值中国网100强专家评选》等文章。其中有的已经读过并参与了讨论,有的则是第一次读到。与此同时,我也查阅了价值中国首届最具影响力专家百强评选专栏的“互动地带”,阅读了迄今为止所有的发言,包括署名的专栏作者,也包括未署名的普通网友,对康晓英、刘万军、郑磊、曾自力、王仲礼、林永青、武融斐、王瑞林、郑志宝、金小明等专栏作者和几位匿名网友的有代表性的言论印象深刻。另外,我还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专家”和“影响”的解释,翻阅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英国人罗杰斯的著作《施加影响的技巧》,翻阅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美国人西奥迪尼的名著《影响力》,并按照该书封底的提示之一,对该书第23页开始的影响力水平十道测试题进行了自测,测试结果是第二档次,即“你的说服力令人印象深刻”。同时,我也翻阅了超星电子图书馆向VIP会员开放的所有有关“影响力”的图书目录,并有选择地查阅了部分章节,包括领导者的影响力、教练员的影响力、经销商的影响力、秘书人员的影响力、企业影响力、专家影响力、有影响力的杂志、广播电视新闻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虚拟语言环境的影响力、网络媒体传播影响力,等等;查阅了与“专家”相关的《非权力领导艺术》、《企业管理专家模拟系统》、《专家系统初步》、《民主与公共决策研究》、《财商百分百》、《大学语文》、《英语词语聚焦》等著作。我不厌其烦地罗列以上经历,目的只是想证明我用“论”来作标题是经过推敲的,我的思考也是严肃的、认真的。下面我就对上面提到的三个主要话题一一展开论述。

相关链接:

  二论价值中国网最具影响力专家百强评选

三论价值中国网最具影响力专家百强评选

四论价值中国网最具影响力专家百强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