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吴建民讲“奥运后的中国精神”
今天去首图听了吴建民“奥运后的中国精神”的讲座,他讲了中国举办奥运会的背景、奥运会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加深中国同世界的合作和奥运会后的中国精神。
谈到“中国举办奥运会的背景”时,吴老师认为两大潮流推动奥运会来到中国,一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使得奥运会在继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后再次走向发展中国家。印度、东盟、南非、巴西、墨西哥等国家都在迅速崛起,把这些国家人口加起来有33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占世界人口一半的国家崛起,经过20世纪的准备,发展中国家崛起大潮是改变21世纪世界面貌的一股巨大力量。二是世界重心正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基辛格与北京外交学院学生坐谈时提出这一判断,基辛格补充说这一进程处于初期)。前东亚13国GDP在全球中占25%,到2020年将占40%。吴老师谈到中国的发展与老牌殖民国家不一样,中国的发展推动世界的和平和稳定,中国变化影响了世界。
谈到“奥运会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时,吴老师谈到3.14后,发达国家主流媒体批评中国,“中国应对世界挑衅的眼光”。5.12地震后,西方看到中国领导人的亲民与中国人互助、团结的精神,世界被中国感动。8月8日后的奥运会,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世界上45亿人通过电视观看北京奥运会,占世界人口的75%,“世界看到真实的中国”,冲垮了对中国的妖魔化,冲淡了对中国的反对。
谈到“奥运会加深中国同世界的合作”时,吴老师谈到在今年的夏季达沃斯最后一次全体会议的两大主题:一是当前世界存在的问题,二是有钱到什么地方投资。在投票表决第二个主题时,189个参会人员中有110人投了中国,在探讨为什么到投中国的理由时,人们给出以下理由:1.中国地震后的表现,2.中国领导人能力强(谈到温家宝在达沃斯的讲话和奥运会的出色动员、组织能力),3.中国过去30年GDP年增9.6%,世界上没有先例,等。
谈到“奥运会后的中国精神”时,吴老师说应该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结合”。他说中国把“互利共赢”放在对外战略第一位,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大国这样做过。中国主张建立和谐社会,与世界分享自己的发展。他谈到中国是一个大气的民族,不怕大灾大难,就怕忘乎所以,跷尾巴。有人问他“中国还需要韬光养晦吗?要韬多久?”他说“夹着尾巴做人比张扬好”,中国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道路”,和谐、和平、科学的发展,不能损人利己。中国就是发达了也要尊重弱小国家,他讲了在他给周恩来作翻译时,有一次周恩来接见外宾,中方人员以齐后,有工作人员对周总理说:“我去叫外宾”,总理瞪着眼说:“什么叫,是请。”他说周恩来一生去了非洲两次,非洲国家直致现在见了中国人仍讲周总理,是因为周总理对非洲国家的尊重。
在回答听众提问时,他强调一定要开放,不要封闭,因为清朝的封闭,鸦片战争时,英国48艘船,4000人打败了大清国。不要狭隘,要互帮,要理性。他也提到,弱国心态的摆脱需要一个过程。
谈到当前世界发展趋势时,他说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燃气)、产业与生活方式三大革命是当今世界发展新趋势。1750年发生工业革命的时候,世界人口只有6亿多一点,现在66亿;1750年的时候,人类的生活是比较简朴的,产生的废弃物比较少,对环境的破坏也较少,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相当于1750年的10倍。这两个加在一起,就是说,现在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是1750年的100倍。而且,世界人口还在上升。
与吴老师亲密接触,他坐在我的前面
吴老师讲完后,匆匆去赶亚欧会议,被听众堵在主席台一角,吴老师蹲着、微笑着为听众一一签名,我以为他会带保镖的,经观察,不但没有见他带一名保镖,也没见他带秘书。
吴建民,现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外交学院院长,国际展览局主席。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从22岁起,吴建民就进入外交界。他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他跻身常驻联合国的第一批工作人员之列。1991年—1994年,他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兼发言人。之后,他相继担任驻荷兰与瑞士大使。1998年—2003年,他被任命为驻法国大使,回国后,吴建民担任中国外交学院院长。2003年12月,他又当选为国际展览局主席,这是第一位中国人、第一位亚洲人、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士担任这一重要职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