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祭随感


家祭随感
[ 2008-1-26 19:31:52 | By: 老茂 ]
 

 

今天腊月十九日,家父逝世六周年忌日。昨日回了一趟老家,专程去了父亲的坟前,给他上坟烧纸做了简单的祭祀。父亲是文化人,做过十好几年的民办教师和生产队会计。对我从事的职业感到非常欣慰。所以,家祭的时候,特地将我新出版的散文随笔集《热风吹,心雨飞》带上,呈给父亲一览。2005年出版的那本《不敢忘却》,是过去发表过的获奖作品集萃,好多都是父亲读过的或者知道的。这本新书的内容都是才写的,里面写的好多往事和他有关。“家祭无忘告乃翁”。他老人家若是在天有灵,一定会感到快慰和欣慰的。所以,这份祭礼,应该算是有意义的呢。

 

坐在父亲的坟前,望着火纸燃烧的火焰一点点熄灭只剩下黑色的纸灰,燃着的香烟也在袅袅的舞蹈中只剩下海绵滤嘴,重温着书中那些和父亲相关的文章篇目,心里陡然思考起人生的话题。漫漫人生,生死兴衰,自然规律,不可抵挡。每一位老人在走完人生之路之前,都有权利过得舒心舒适舒畅一些。所以,作为儿女,就应该尽到自己的孝心孝行与孝道。我呢?虽不算是最好的,但是我觉得我是尽了心也尽了力了。没让老人大富大贵,可也是衣食无忧。这一点老父生前也是逢人就夸。如今母亲也是比较满意的。我知道他们在人前夸赞自己的儿女孝顺,一半是实话实说,另一半也是他们自己的脸面好看。就在我去家的路上,一位同车的老太太的闲谈就能印证我的这一揣测。

 

这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她开始时和售票的乘务员说话,让他别忘了到郝楼村停车叫她下车。然后就说她是从城里的侄女家来的。在侄女家过了五十整天。每年冬天,侄女都要接她进城过冬。侄女家有暖气,在屋里根本不用穿棉衣,就像春秋天一样舒服。她说是自家的侄女好,侄女婿更好。侄女婿在银行当行长,现在要往青岛调。明年就不能在侄女家过冬了,人家去了青岛,我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婆可没有长着那么长的腿。来的时候给我钱我没要,人家也不容易,我一个老太婆在家里有钱也没处花。我养了四个儿女,有在农村的,有在济南的,都争着孝顺,我呢轮着过。侄女为什么对我好?侄女好啊!她家的孩子跟我长大,感情可好了。一个人回家没人送?不用,到庄头下车,打过电话了,俺孙子来接。卖票的哥,到郝楼停啊,我出门就转向,别把我拉过了,拉过了我可不补钱哈……老人一路上没有住声,言谈中,自豪的语气与自豪的神气感染着整个车厢。到了郝楼村西口,老人大声招呼着停车停车!车门刚开,一个帅气的男孩大声叫着奶奶登车把她扶下车。看着老人的背影,我就在想,作为老人,有着一群孝顺的孩子,她是幸福的。作为老人的侄女侄女婿还有儿孙们则是幸运的,老人的口碑就是一个自媒体,把他们的孝心孝行与孝道走到哪就传播到哪,有麝自来香,还有大风扬,多让人羡慕啊!

 

有道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咱就跟着学,把孝敬老人的本分之事做得再好一些,不求老人“大风扬”,但求无愧人子之称。身为人子,恪尽孝道,这不光是应尽之本分,同时也是在做着自己的善后。因为谁都有老之将至的那一天。但愿大家都来这样想这样做。这条道上,我们都是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