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专家还是伪专家?


                                                                                                                                                                                                                                                                                                                                                                             

 
文/李维
 

    邓宝山老师虽然是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的创业培训和咨询国际专家、人力资源专家,但他不是那种用“西餐”和“咖啡”来作为自己“国际”身份标签的人。昨天晚上,我和他去了一家普通的粥店喝粥。那里环境一般,好在我们吃饭的时候比较晚,人不多,所以不是很嘈杂。饭后,邓老师用桌子上的牙签作为教具,给我讲了很多企业培训和咨询诊断方面的技术。其间,我们谈到了一个“伪专家”的话题。

 

     的确,我们生活在一个真理过剩、专家泛滥的时代。客观的讲,学术派和实战派之间的确有一些争论。前者认为后者没有知识体系,观点经不起推敲,概念不够考究,是“野路子”;但后者认为前者是学究,酸而无用,不求实际。一方面,象宝山这样既有理论建树又有多年丰富实践经验和能力的专家,说实话,我们见的的确很少。另一方面,各行各业都有一批所谓权威、大腕、名流,他们到处招摇撞骗、欺世盗名,培训和咨询行业尤其盛行。没有体系很实战也行,不实战有体系也行。如果两者都没有,就只有“忽悠”了。面对企业家们求知若渴的真诚,“砖家”们的良心也会有一丝不安吧?

 

    在宝山先生的面前,我不敢称专家,但他对华典咨询机构的业绩还是非常肯定的。特别是当他知道我们做的媒体咨询业务,客户第一年的增长一般都在50%——110%时,给予了肯定,并告诫我,一定不要浮躁,踏踏实实的做,不要一味扩张和盲目追求财务指标而降低我们的质量。同时,一定要不断学习,多积累,不要做一位伪专家。

 

    我开玩笑说:“李维这个学生你可要好好教啊,我至少有三个优点,一是态度端正,二是热爱学习,三是悟性超好。并告诉他在华典咨询机构,总监一级的同事,每年至少读150本书,这是基本要求。”邓老师听后笑得象个孩子一样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