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紀實文學連載
孤獨的管理博士
(21)
(續20)在全公司原始記錄整頓後,公司由企業管理處佈置了現場管理的第一項工作;那就是在所有質量控制點進行現場控制圖的應用。由於現場管理是公司的工作重點,所以這項工作就由處長親自負責。
一次,在公司現場管理的大檢查中;我帶一個檢查組檢查二級單位的控制圖應用。他發現我當初在前工序廠的問題,再一次在全公司出現了;即所有控制點的班組,全部只描述自己班的資料;而且把它們連點分析。而我們現場的實際情況是四班三運轉的形式,即四個班組以三班倒的形式在同一個控制點進行交接班。如此一來,這各個班所描述的控制圖還能是控制圖嗎;這種應用對實際現場有作用嗎。
我把問題帶回到了企業管理處,在工作彙報會上;我提了這家單位控制圖的應用案例。誰知處長等人聽後說,‘我們查的單位,全部是這樣用的呀;有什麼不對嗎’?連我們的副處長也連忙說道:‘我給二級單位佈置控制圖應用的時候,沒有說分不分班;後來我看他們都是分班的,我也沒有說什麼;反正只要有作用就行了吧,這裏面真的有問題嗎’?
這時我只得講起來了控制圖的原理,即過程因素的變化必然與結果相對應;因為過程是連續性的,所以上一班的因素必然連續對應在下一班;因而控制圖是應用於工序的連續過程,而不是對應于各個操作班。雖然各班自己分析自己的運算元據,對人的行為控制還是有作用的;但對過程的連續性控制失去了作用。我們現在是要對工序進行連續性控制,所以控制圖必須在操作現場進行不分班族而進行連續性的描點;不然我們的控制圖擺在現場就成了形式。
經過我的講解,副處長也明白了控制圖的應用原理;於是召開了全公司管理點的點長們的學習班。在學習班上,由我進行了工序控制的理論與應用講座;並對一些工序進行了案例分析,使各管理點的負責人明白了‘管理點是要控制該工序點的連續性因素,而不是各班的自我控制’。會上並就管理點上各班如何開展QC小組活動,以及各班的課題不重複和能全面覆蓋管理的主要因素控制等進行了診斷。當然副處長也在會上重新佈置了管理點的檢查評比細則,明確了各個管理點的點長有權召集各個班的班長開碰頭會;共同交流或探索本管理點的控制經驗與問題討論。
在企業管理上,理解的執行與不理解的也要執行是有結果上的差距。自從召開了管理點點長學習班後,不僅各工序管理點的控制圖技術應用正常;而且管理點上班組開展的QC小組活動也帶動起來了,當時的QC小組成果能沖出公司的;竟然全部是管理點上的現場班組創造的,一時公司內外對企業管理處稱讚不已;外來學習求經的人也多了起來,公司領導更加感覺到成立企業管理處的高明了。
由於外來學習的人多了,處長就不能再管什麼具體的工作了;結果專門從事對外來人員的經驗介紹和接待工作,竟然成了我們處長的主體職能;後來處長能結識全國不同企業的領導,也得虧這個機會成就了他。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