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一年一度的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的最后一场比赛,中国和巴西之战,刚开打不久,两年一度的华表奖上的红毯秀也开始了。由于白天的荷兰和俄罗斯之战已经有了冠军的结果,所以晚上的比赛也就不那么紧张激烈了。虽然中国队没有拿到冠军,但是,我还是对整个比赛的转播倾注了很大的热情,我只是在女排的暂停和两场交接的时候,偶而看一下华表奖的颁奖仪式。看完了女排大奖赛,我再看华表奖的颁奖典礼。
并不是我更喜欢体育而不太喜欢文艺,而是我在女排大奖赛这样的体育赛事中,看到了更多的实力角逐,看到了更多的公平,也看到了更多的优胜劣汰;而华表奖颁奖,从以往各届的情况来看,我已经看出了一个调子,那就是获奖主要看得不是艺术而是主题。可是,我欣赏文艺作品有一个角度,就是主题再好,它必须在艺术上能吸引我。
这次的女排大奖赛,是我看到的体育赛事中最精彩的比赛之一。尽管中国队没有拿冠军,我还是要为她们叫好。因为,这场比赛完美地体现出了体育风尚和体育精神,那就是:任何队伍,只要有实力,就有可能问鼎冠军;相反,名气再响,以前的成绩再辉煌,大家再看好,到了现场都没有用,比赛靠得是实力,靠得是准备。
在大奖赛总决赛之前的分站赛上,中国队总积分只位列第八,中国队不是靠名次,而是靠东道主的身份进入总决赛的,这让人觉得有点噌上的味道;而荷兰队以第五名的身份进入总共六支队伍的总决赛,也只能算是勉强地挤了进去。不论是队伍的名气响,还是人们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了之前的小组赛排名第一的巴西队,去年的世锦赛冠军俄罗斯队,和近年来表现不俗的意大利队身上了。
可结果完全相反。荷兰队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了大奖赛的冠军;中国队的亚军,也表明了中国队既有东道主的幸运,也有着不俗的实力,这让我们重新燃起了明年奥运夺金的希望。而那三支被看好的队整个倒过来了,意大利第三,俄罗斯第四,巴西第五。虽然裁判在个别球的判罚上有一些争议,但整体上还是很公正的。体育,让我们看到了在其它方面少见的公平竞争。
而在其后观看的华表奖颁奖典礼上,我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四位主持人中,央视的著名女主持人刘芳菲废话太多、嫌话也太多;另一男主持,演员出身的马跃,则抓紧时机和每一个获奖人,不是套近乎,就是拉关系,俗气地过了头。还有那最后的优秀影片推荐节目,出场了二十位年轻演员,让每个人推荐一部候选的影片;结果,我们看到了多位所谓的推荐人,居然是拿着纸片结结巴巴地在念推荐词。太滑稽了,对所推荐的影片完全不熟悉,为何要装模作样的来推荐呢?
而纵观整个颁奖节目,这样的可笑太多了。获奖的影片中,有很多我都看过。艺术上的粗糙,文学上的单薄,故事上的概念,和表演上的做作,都非常明显的影片,居然也能因为主题上的合拍而拿到了大奖。我们国家每年投入的金钱,拍这些既没有票房,也没有艺术成就的影片,真不知有多少。有关部门这种政治领先的观念,也不知养活了多少在艺术上没有任何悟性的编导演们;有人就是靠着这类电影来生存的,从来也没有拍过艺术上的精品和广大观众赞赏的影片,却在不断地拿奖。
我们国家有那么多的电影人,真正能拿出来片子,到国际上去展示,能在国内赢得市场的片子,又有几部呢?看看体育上的完全靠实力说话,再看看有人在文艺届一辈子靠投机取巧而生,我们真感慨体育的魅力和文艺的无奈。
我们要想了:美国的奥斯卡电影金像奖,之所以全世界的电影人都想去竞争,原因在于那些获奖影片中的大多数,在过了很多年以后,仍然魅力无穷;而我们的华表奖呢?曾经获得过华表奖的影片,不但当时上映的时候没什么人看,也没什么社会反响,过后看了,就更觉得莫名其妙了。难怪我们的奖没有影响力,没有号召力,没有成就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