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灯盏


  □白金龙

  斜靠在床头,书看得正在兴头上却忽然停了电。摸摸索索了好一会竟然没找出蜡烛。方想起由于现在很少停电,家里根本就没有备过蜡烛。黑咕隆咚的很不习惯。索性点支烟坐着。看着明明灭灭的烟头我无端地怀念起一只灯盏来。

  小时侯在乡下。灯盏是唯一的照明工具。每家就有一两个。夜归的人一到家门口,只要看见那盏灯盏在亮窗里透出的微弱的灯光,会觉着夜“刷”地一下亮了起来。于是,忙碌奔波了一天的身体在这光晕里不再疲乏,心里也会滋生出无边的温磬把夜渲染得温暖异常。

  这些灯盏一般都很简陋:把装过西药的小玻璃瓶子在铁瓶盖子上钻个眼;用簿铁皮卷个细小的管子,在里面穿上一根棉花捻成的捻子,插进瓶盖,再添上煤油。我家就有这样的一只灯盏,是出自父亲之手。唯一和别家不同的是,一次能装进一斤煤油。看上去苯笨的。

  尽管灯盏里装着很多煤油,但为了省油一般时间都会把捻子押得很小很小。直到我在灯下做作业时,母亲才用手里做针线活的针头挑一挑灯芯,使其明亮起来。

  亲有着晚上看书的喜好。这时他也会捏一本书凑到灯下来边辅导我做作业边看他的书。我做完作业很早就睡了,可是父亲还要看会书。父亲有时看书直到鸡叫也不休息。母亲对此深为不满。常常抱怨父亲太费灯油。其实,她是出于对为父亲身体的考虑。——父亲白天还要去生产队挣工分。每每母亲抱怨时,父亲总是嘿嘿地一笑。并说以后绝对改正。可是他老会忘记自己的诺言。后来母亲就对父亲采取了措施——每当父亲看书时她就小心翼翼地在灯盏上系上一条青线。指着玻璃瓶体里煤油的水平界面说——油耗到这条线上了就睡觉啊!

  父亲也鼓励我在假期看些课本以外的书籍。可惜的是我当时识字不多,也没看多少书。倒是他对我讲了好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什么“百钱买百鸡”呀,什么“鸡兔同笼”啦,还有“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的“物不知数”啦。而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他讲的《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之类的故事。

  冬日夜长,吃罢晚饭也没什么消遣的。在烧得很热的土炕上,我们弟妹几个就缠着父亲讲故事听,这个时候母亲也最积极。她会把炕桌端上来放在土炕的中间,再在炕桌上倒扣一只罐头瓶子把那只粗笨的灯盏架在上面。在做这些的时候,母亲满脸洋溢着幸福的光晕。

  在桌傍,端坐如钟的父亲吸着劣质的香烟,母亲做着她的针线。她还是不忘把灯芯押得很小很小。而我们弟妹几个则钻进被窝,只把头露在被筒外面,像一条条把头伸出水面呼吸氧气的鱼。当我们缠着问那出五关斩陆将的长胡子关羽能否打败孙猴子时,他总会扬着他宽厚的手,挥打着他吐出的烟圈说:这个……书上没有说过呢,睡啦!睡啦!不早喽!我们则就带着把心目中知识渊博的父亲将住了的喜悦很快进入了梦乡。梦里,那只灯盏很亮很亮……我12岁那年,父亲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去世了。按风俗遗体没有抬进家门,而是抬到了晒场上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村里的老人没有叫我看上最后一眼父亲,这成了我一生的憾事。就在这帐篷里,那盏粗笨的灯盏在家里被拿了来,放置在父亲遮盖着麻纸的头顶点着了。为了不叫这“引路灯”熄灭,灯芯被挑起老高。

  这灯是在为另一个世界走夜路的父亲照着。有了这灯,父亲就不会在另一个世界迷路。这灯光将照着他走进天堂。我在这帐篷里只为父亲守了一天一夜的灵。第二天正午,父亲就被乡亲们抬上了山岗的坟地。那只灯盏放进为了遮风而找来的个斤斗里。去坟地的路上我小心翼翼地端着,生怕灯盏在风里熄灭了,另一个世界里的父亲找不到去天堂的路。我抽泣着,不敢放声大哭。而我身后的母亲几次哭得背过了气,由邻居阿婆搀扶着一路蹒跚地走着。

  泪光中,灯焰如豆。

  在坟地。父亲的灵柩一点一点被下放到挖好的墓穴,我接过乡亲递过来的铁锹铲了第一锹黄土,缓缓地撒在了棺木上。其他乡亲就开始给父亲掩墓了。他们每铲一锹黄土,好象都是在铲母亲的心坎。母亲已经没有了声音,只是无声地流着泪。一把一把抓起黄土往墓穴里撒着。指甲早已迸裂,指尖流出的鲜血和黄土混在一起已辩不出颜色。很快墓穴填平了,很快墓堆也堆砌好了,阴阳先生指挥着两个年轻的后生把丧杠在墓堆上滚了三遍,就要做法事合墓的时候,母亲发疯般哭喊着又用正在流血的双手去扒那堆厚重的黄土……在回来的路上,我仍小心地护着那盏灯盏。因为老人们说,人在去世后的第三天晚上,魂魄会回家“参灶”——和家人做最后的告别。而“引路灯”还得在坟地端回家放在大灶前给亡人的魂魄引路。

  那天的夜晚来临得很是迟缓。天刚黑透,母亲就在那只粗笨的灯盏前。摆放上了给父亲的魂魄来飨用的献点——一只用纯白面烙的馍;一只蔫得失去水分的柿子;一碗米,一碗面,还有是一盅酒和一杯茶。她拔下头上的发簪把已经挑得很高的灯芯又往高里挑了挑。起身又把窗子全部打开,使明亮的灯光溢了出去洒满了整个院落。我在大灶前依偎在母亲怀里沐浴着灯光。抬起头问母亲:父亲会来吗?母亲脸上的所有表情已叫悲伤严严地遮盖住了。她悲怆却又坚定地说:会来的!那声音轻得一如冬日的雪花,像是怕惊醒酣睡中的人。我也蓦然发现母亲的鬓角什么时间凭添了许多白发,在灯光里晶莹如丝。

  我不知什么时间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醒来时母亲正在烧着纸钱。我问父亲来了吗?她指着那碗面说:来过了。她还说父亲刚才就站在那碗面上。面上就有父亲的脚印。而我看到的只是好多泪珠滴落在上面的印痕。

  许多年来,我在那盏灯盏下做作业、看书的时候,母亲总会坐过来陪着我做她的针线。直到后来家里用上了电。那盏灯盏才忽然不见了。

  有一年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里有一道耀眼的光芒照着我所走过的和所将要走的路,可是我无法分得清这光是来自于那只粗笨的灯盏还是灯光下端坐如钟的父亲。当我把这个梦告诉母亲时,母亲沉思了会说:也许,你父亲就是那只灯盏吧……母亲的这句话一直在我心底回响着。

  那夜,我陪着母亲说了一晚的话。说的最多的就是我的父亲,还有那只粗笨的灯盏。

 

  首发于2005年6月13日《甘肃日报》[百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