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05《每日经济新闻》沸点特稿
沪深股市全线暴跌,曾经的“红色星期一”被演绎成了“黑色星期一”。
自财政部宣布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后,除了5月31日股指有反弹外,其余三天都处于大跌之中。关于印花税调整是不是股市暴跌的根本原因,虽然市场上存在分歧,但至少是此次暴跌的“导火索”,却是不争的事实。
其一,在央行的政策“组合拳”与证监会“买者自负”的风险警示均告失灵之后,监管层祭出印花税的法宝,无疑向市场传递出更为强烈的调控信号;其二,财政部相关人员曾否认过印花税调整的传闻,没想到仅仅几天之后就变成了现实,这对投资者心理层面的影响不容低估;其三,上调印花税税率对市场的负面作用毋庸置疑,1992年与1997年印花税两次上调后,沪深股市均出现过一波大幅下跌行情。即使在大牛市中,也毫无例外。
此次的暴跌,不仅给投资者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更重要的是给管理层上了一堂今后应引以为戒的“监管艺术课”。在证监会大力推行市场化的今天,动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注定要由投资者来为其埋单。
非理性的暴涨是不正常的,而暴跌亦非“常态”。短短的四个交易日,跌幅超过30%的个股比比皆是,连续四天跌停的股票也不在少数。可以说,投资者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无论是出于挤压泡沫也好,抑或是为了打击市场日益浓厚的投机行为也好,个人以为,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如增加供给)都要比行政干预温柔得多,也会更有效果。
让本人不敢苟同的是,暴跌开始后,诸多机构或媒体大肆宣传蓝筹股是避风港。事实上,我们目前的蓝筹股还含有多少“蓝筹”的成分在内?市盈率已不低,股价高高在上,到底还有多少“剩余价值”可榨取呢?况且,那些蓝筹股几乎都是大市值的权重股,对指数的杠杆作用非常明显。如果蓝筹股大涨,势必导致股指重新回到高位,这必将招致监管层的再一次重手出击。
从近几天的走势看,大盘的中期顶部已经确立无疑,短期内似乎还没有见底的迹象。那么如果股指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投资者宜先出局,特别持有那些垃圾股的更应如此。
当前,宏观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没变,人民币升值、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等大环境没变,因而笔者相信,在市场经过了充分调整之后,中国股市还将会翻开新的一页。
沪深股市全线暴跌,曾经的“红色星期一”被演绎成了“黑色星期一”。
自财政部宣布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后,除了5月31日股指有反弹外,其余三天都处于大跌之中。关于印花税调整是不是股市暴跌的根本原因,虽然市场上存在分歧,但至少是此次暴跌的“导火索”,却是不争的事实。
其一,在央行的政策“组合拳”与证监会“买者自负”的风险警示均告失灵之后,监管层祭出印花税的法宝,无疑向市场传递出更为强烈的调控信号;其二,财政部相关人员曾否认过印花税调整的传闻,没想到仅仅几天之后就变成了现实,这对投资者心理层面的影响不容低估;其三,上调印花税税率对市场的负面作用毋庸置疑,1992年与1997年印花税两次上调后,沪深股市均出现过一波大幅下跌行情。即使在大牛市中,也毫无例外。
此次的暴跌,不仅给投资者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更重要的是给管理层上了一堂今后应引以为戒的“监管艺术课”。在证监会大力推行市场化的今天,动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注定要由投资者来为其埋单。
非理性的暴涨是不正常的,而暴跌亦非“常态”。短短的四个交易日,跌幅超过30%的个股比比皆是,连续四天跌停的股票也不在少数。可以说,投资者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无论是出于挤压泡沫也好,抑或是为了打击市场日益浓厚的投机行为也好,个人以为,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如增加供给)都要比行政干预温柔得多,也会更有效果。
让本人不敢苟同的是,暴跌开始后,诸多机构或媒体大肆宣传蓝筹股是避风港。事实上,我们目前的蓝筹股还含有多少“蓝筹”的成分在内?市盈率已不低,股价高高在上,到底还有多少“剩余价值”可榨取呢?况且,那些蓝筹股几乎都是大市值的权重股,对指数的杠杆作用非常明显。如果蓝筹股大涨,势必导致股指重新回到高位,这必将招致监管层的再一次重手出击。
从近几天的走势看,大盘的中期顶部已经确立无疑,短期内似乎还没有见底的迹象。那么如果股指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投资者宜先出局,特别持有那些垃圾股的更应如此。
当前,宏观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没变,人民币升值、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等大环境没变,因而笔者相信,在市场经过了充分调整之后,中国股市还将会翻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