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也要讲求艺术


    昨天沪深股市又出现暴跌,近千家股票跌停,上证指数与深成指的跌幅均超过7%,上演了不折不扣的“黑色星期一”。

    自财政部宣布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以来,除了5月31日象征性的反弹外,其余三天都处于大跌之中。大牛市是否会就此夭折,目前下结论还为时尚早,若非是政策发出强烈的调控信号,按照市场本身的走势,笔者相信,大盘还不至于产生如此深的跌幅。

    这其实涉及到监管部门怎样对市场进行监管的问题。到底是该用市场化的方式还是用行政干预的方式,说白了,也就是“监管艺术”问题。

    自中国股市诞生以来直到股改前,中国股市之所以被投资者称之为“政策市”,主要是由于行政干预常常掺杂其中,如果说在股市刚诞生的初期是必要的话,那么,随着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在股改已经基本大功告成的背景下,再动用行政干预的手段,则是值得商榷的。况且,中国证监会近几年来一直在大力推行市场化的进程。

    这一轮大牛市的“导火索”无疑是因为股改,其后在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上市公司清欠基本完成以及业绩大幅提升的大环境下,牛市一路高歌猛进。而投资者亦在市场财富交流下,大量涌入,这对于一个资金推动型的市场来说,显然是必需的。也正是在场外资金的加盟下,股指气势如虹,个股异彩纷呈,那些历史上的所谓阻力位在牛市面前还丝毫没有任何意义。2000点、2245点无法阻挡牛市的脚步,3000点时的“泡沫”也被踩在脚下,4000点也在不知不觉中被轻松跨越。

    特别是今年春节后的低价股行情,更是将市场投机炒作的氛围推到一个新的高潮。股价实现翻番的低价股在60%左右,而基金重仓股则没有跑赢大盘。严格地讲,股指攀上4000点的高位,主要是低价股的功劳。

    有道是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低价股风起云涌,决非没有任何原因。在基金重仓股股价高高在上、市盈率同样不低的情形下,对于喜欢“捡便宜”的资金来讲,低价股无疑是其最好的选择,而且,由于低价股年报公布时间一般都较靠后,只要没有退市的压力或是扭亏增盈等,均成为市场的炒作题材,从而放大了投机的风险。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以及内幕交易现象盛行,也无形中放大了市场的风险。尽管监管层也及时立案调查,显然没有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

    在央行的政策“组合拳”与证监会两次“买者自负”的风险警示均告失灵之后,行政干预便不期而至了。但是,这种政策的强力大棒打下来,市场却有不堪承受之重,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会产生如此大的暴跌了。

    事实上,监管层调控市场的方式或方法有许多,如针对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可能通过增加市场供给的方式来达到,毕竟股市的大涨更多的是反映出市场的供求关系。

    周一,三大证券报同时发表社论,指出当前牛市的基本面没变,监管层的政策主要在于打击市场的投机太猖獗,但市场并没有理会,而是出现了更大的暴跌;今日,媒体报道称,中国证监会昨日(6月4日)新批了景顺长城、益民等基金管理公司数只新基金产品的发行申请。其火线救市的意图不言而喻,但在市场人气遭受重大打击的情形下,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令人存疑。

    笔者以为,在关乎市场大涨大跌的问题上,在关乎中小投资者切身利益的问题,调控股市更要讲求艺术性。粗暴地干预市场,注定会付出代价,无论是对于中小投资者还是监管层来说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