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中国外贸依存度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1985~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比国民经济增长快9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从1985年的21.4%提高到2005年的80.2%。特别是在加入WTO后,外贸依存度与出口依存度出现了直线上升势头。中国出口拉动战略型战略由此可见。在出口拉动下,通常会低估本币,反应在汇率上就会表现为汇率持续的上升。
中国出口和进口贸易结构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
对外贸易中,分商品类别来看,中国外贸总额中“机械及运输设备”(MTE)占比最大,在2006年的出口中占47%,进口中占45%。
出口中第二大类是杂项制品(包括服装服饰、鞋类及小商品等),占2006年中国出口总额的24.6%。杂项制品在进口中占比明显下降,只有9%。
出口较多的第三类商品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占出口的比例为18%,在进口中的比例也明显下降为11%。
此外,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化学品及有关产品三大类在进口中所占的份额均显著高于其在出口中所占份额。
加工贸易成为中国顺差的主要来源
随着世界范围内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深入以及全球制造业的重新布局,中国加工贸易实现持续快速发展。自1996年以来,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出口总值比例维持在55%左右。2006年,加工贸易占中国出口和进口中比例分别为52.7%和40.6%,这显示中国有40%的进口进入了出口导向型产业,这些进口经过加工后再出口。此外,另外一组数据也显示,2001年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国出口额的比重均在50%以上,2006年这一数据为58%。
如以下两个表格数据,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均占去了中国出口的半壁江山。近几年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应是加工贸易的主力。
两种贸易方式所占的出口份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
出口总值 |
一般贸易出口额 |
所占比例(%) |
加工贸易出口额 |
所占比例(%) |
1995 |
1488 |
713.6 |
47.96 |
737.2 |
49.54 |
1996 |
1510.5 |
628.2 |
41.59 |
843.3 |
55.83 |
1997 |
1827 |
780 |
42.69 |
996.6 |
54.55 |
1998 |
1837.6 |
742 |
40.38 |
1045.6 |
56.9 |
1999 |
1949.3 |
791.4 |
40.6 |
1108.9 |
56.89 |
2000 |
2492 |
1051.8 |
42.21 |
1376.3 |
55.23 |
2001 |
2661.5 |
1118.8 |
42.04 |
1474.4 |
55.4 |
2002 |
3255.7 |
1361.9 |
41.83 |
1799.2 |
55.26 |
2003 |
4383.7 |
1820.1 |
41.52 |
2417.3 |
55.14 |
2004 |
5933.7 |
2436.3 |
41.06 |
3279.9 |
55.28 |
2005 |
7620.0 |
3150.9 |
41.35 |
4164.8 |
54.65 |
2006 |
9690.8 |
4163.2 |
42.96 |
5103.8 |
52.67 |
数据来源:国研网,中国海关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国出口额比重 单位:亿美元
年份 |
全国出口额 |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 |
比重(%) |
1986 |
309.42 |
5.82 |
1.88 |
1989 |
525.38 |
49.14 |
9.35 |
1990 |
620.91 |
78.13 |
12.58 |
1995 |
1487 |
468.76 |
31.51 |
1996 |
1510.7 |
615.06 |
40.71 |
2000 |
2492.1 |
1194.4 |
47.93 |
2001 |
2661.6 |
1332.4 |
50.06 |
2003 |
4383.7 |
2403.4 |
54.83 |
2004 |
5933.7 |
3386.1 |
57.07 |
2005 |
7620.0 |
4442.1 |
58.29 |
2006 |
9690.8 |
5638.4 |
58.18 |
数据来源:国研网,中国海关
对比1995年以来中国的贸易盈余构成,加工贸易盈余长期以来都是中国贸易盈余的主要来源,而在2001年之后,加工贸易盈余快速大幅增加,成为中国顺差的主要来源。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贸易盈余在1997年—2004年出于下降趋势,2005、2006年也出现快速增加现象。目前来看,修正顺差过大的主要手段应是提升汇率和扩大内需(消费与投资)。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中国正在积极探寻经济平衡发展(对内和对外的双向平衡)的发展道路。
根据研究数据,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均对实际有效汇率变化敏感。在假定其他因素(如外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0%之后,出口总额将最终累计下降12.9%,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分别累计下降16.4%和9.2%。而如果外部需求增长1%,则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均将累计上升5.8%。
由此可见外部需求是影响中国出口增长非常重要的因素。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中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日本、东盟等为代表的前十大贸易伙伴国家/地区占了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77.6%。
近年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在中国对外出口中的份额有所增加,而出口到日本的份额下降。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态势对于中国的外贸出口影响大。
目前国内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大多表现出对汇率较高的依赖程度,受汇率变动影响较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制造业产品大多集中在中低端,主要采取价格为竞争手段,人民币升值无疑对中国出口的持续增长带来挑战。在这种压力下,预计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步伐将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