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非要以健康为代价?


  友情非要以健康为代价?

——痛斥非人性的“酒桌文化”

  刚从上海参加了一个著名企业举办的冷餐会,隔了一天,我又参加了在济南的一个酒桌午宴。这两个酒会风格截然相反形成鲜明的对比,冷餐会形式新颖气氛融洽,主客双方随意沟通交谈甚欢;而酒桌午餐传统呆板,尤其是席间的强迫性劝酒,让我这个恐惧喝酒的人极为反感。

  那是一个大型会议的午宴,其中一位主宾反客为主(看似属本桌德高望重者),向同桌所有的人强迫敬酒,他自己喝两杯其他人喝一杯,口中还振振有词,说生意上生活中不让朋友同事受伤害受损失,替别人着想是重义气,是讲友情,是好品德,而且早晚会有善报的。但酒场上谁都知道喝多了酒难受,会损害健康,但是大家宁可难受,宁可损害健康也不能不喝,因为不喝朋友敬让的杯中酒,就是损害了友情,就是不给敬酒人面子。好一个“重情轻身”的奇谈怪论!既然口口声声生活中生意上都应为别人着想,相信此人在日常交往中也是这样做的,但为什么在酒场上就可以理直气壮冠冕堂皇地损害他人损害自己,做出损人不利已的事情?

  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全桌其他人都被他“义正词严”的气势震住,纷纷照办,唯有我坚持不喝。这位仁兄(我们从未谋过面)就冲到我跟前,抢我的酒杯作硬灌状,我反身护住酒杯坚持不喝,极力维护自己不喝酒的权力,并抗议:“为什么伤身体才是友情?不伤身体就会伤感情?”。那位仁兄很下不来台,把自己的一杯喝下,说:“我不是强迫要你喝酒,我是来替你喝的”。我说:“我也不愿你为我伤身体”。桌上其他人看到这个局面都来打圆场,其中一位女同胞还把我面前的酒杯好意拿过去,喝完后还给我看,如果是换了别人,因为女同胞替自己喝酒会感到没面子,而我一点也没有这种感觉,我不愿意女同志为我喝酒伤身,更不愿意看到“酒桌文化”的间接受害者(也许是最大的受害者)——女士们也加入到“酒桌文化”的大军中来。我感到这种气氛和文化是我们中国,或者说中国某些省份,如山东、河北、河南、东北、西北等盛行劝酒文化地区的一种悲哀。

  不知大家是不是认真地思考过:

  为什么都怕伤身体,都知道多喝酒后胃难受而都不能拒绝这种劝酒?

  为什么少数大酒量的人非要强迫小酒量的人和他们喝得一样多?

  为什么少数爱喝酒甚至嗜酒成性的人逼着不爱多喝甚至不喝酒的人陪着他们一起喝?

  为什么不喝少喝就等于不给劝酒的人面子?

  为什么非要把被劝喝酒的人喝坏、喝伤、甚至喝死才能代表重视、敬重对方?

  为什么表达友情非要以伤身体来作代价?不伤身体就会伤及感情?

  为什么一桌人多数不愿意这样没完没了的劝酒,而没有一个人敢于站起来对这种酒桌文化说“不”?

  为什么两三个小时的对话多数都是斗酒、劝酒的废话,难道人们之间除了斗酒之外就意味着没有任何沟通感情调剂气氛的任何语言了吗?

  为什么会浪费那么多时间在这种酒会上来做这种根本谈不上有效率的工作?而频繁出席这种酒场的大多是或领导、或专家、或老板等社会精英,难道他们就乏味愚昧到非要用酒才能解决问题的地步了吗?难道他们的时间就这么充裕而大把大把地把时间花在酒桌上吗?

  为什么把某某人放倒使其不省人事,当成某些人酒宴上的唯一目的和席散后津津乐道的谈资,甚至有人因此住院?而那些罪魁祸首们(而这些人本是在朋友同事住院和伤病时,会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和难过的善良人)不但毫无愧意反而洋洋自得?

  为什么有些人原本都是宽容之人,从不强迫他人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而在酒桌上却一反常态,无所不用其极地强迫他人做或许是他们最头痛最害怕最厌恶的事情?甚至都亲眼看到那么多人因喝酒而身心受害还对酒场乐此不疲前赴后继呢?

  为什么知道喝酒耗时乏味(或者是部分嗜酒之人的乐园而是某些人的地狱),大家都不好意思说散,非要等到最后的哪怕是一两个尽完了兴才能允许离开酒桌呢?

  ……

  回来的当天我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讨:在酒桌上我仅对劝酒之人的强迫喝酒行为做了比较强烈的反抗,并对身边的两三个人讲了我对“酒桌文化”的反感,虽然得到了他们的认同,但是我没有在酒桌上进行大声地争辩,没有像劝酒之人那样,同样理直气壮来宣讲自己的“反酒桌”文化。我很后悔,因为我没有旗帜鲜明地表明我的立场,没有把“酒桌文化”对身体的健康损害给大家分析说明。其实在酒桌上就能救人,我们人人都有家庭和事业,说句实在话,多喝酒的危害,我们搭上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身体健康,还有我们身后的事业,我们人人都是家庭和社会的支柱,每个人无论对自己的团队还是各自的家庭,都有义务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喝了这一场酒,有可能就因为多喝一杯身体就垮掉了。我没有起到我的作用,没有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来,没有讲明酒桌文化对身体的影响,致使大家会误解,甚至还有可能留下一个“不配合”的不好印象。

  我只是顾忌如果我们在酒桌上争执起来主人会不高兴,尴尬场面会让主人下不来台。而没有想怎么去改变这种状况,怎么来推动这种糟粕的饮食文化向先进的文化转变?回来想想这中间还是能找到解决办法的。在酒桌上,既然他能劝全桌人喝酒,我为什么不能劝他放弃这种强迫(那位仁兄非常风趣,如果不和劝酒连在一起,如果没有不知是“让客人喝好了还是让客人喝倒了”的劝酒目的,他完全是一位活泼开朗,能调动大家情趣,活跃气氛的高手)。况且我的这种“反劝酒”并不是为了突出自己,而是保护大家的身体健康,改变大家虽心知肚明又绝大部分认同、只是不好说出口的所谓的传统饮酒方式,我相信很多事情都得先从自己做起,先从能影响到的、能接触到的人做起,先从一桌一桌的做起,然后才能影响更多的人。而不是在强大的劝酒面前只维护自己的权利,而放弃改变影响他人健康的行为。我想,以后我还是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这种“反酒桌文化”,不但在我自己主办的宴请中,而且在我以后参加的宴会中,还会继续把这种“反酒桌文化”进行到底!

  当然我并不是全盘否定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也不反感喜酒之人自得其乐的适量饮酒,我有不喝酒的自由,当然你也有喝酒的权利。而当前流行风靡的这种“酒桌文化”,已与这种传统背道而驰。追溯中国酒文化,无论是李白的举杯邀月,王维的西出阳关,还是有客自远方来的以酒待客,那种豪爽、周到都是善意的。如果把这种善意演变成“感情铁不铁?铁!那就不怕胃出血!感情深不深?深!那就不怕打吊针!……”那我们的酒文化已走了样,偏离了主客双方的初始愿望,成了违背人性、损害健康的“亚文化”。“酒桌文化”应该与时俱进,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保留我们优良的习俗,摒弃那些损害健康的、违背人性的风俗,吸取先进的、时尚的、高效的、适应现代生活的交往形式,相信这是大多数人为之向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