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曲棍棒垫巾提旋撑法


 浅谈曲棍棒垫巾提旋撑法

 

 

                                                                  朱 吉 君

关键词: 曲棍棒垫巾提旋撑法   击棒法   撑法推拿

摘要:由“击棒法”的辅助方法之一,发展而来的“曲棍棒垫巾提旋撑法”对小关节紊乱、肌张力增高等疾病有意想不到效果,“曲棍棒垫巾提旋撑法”值得一提,让更多的人去掌握它。

 

曲棍棒垫巾提旋撑法,来自于中医骨科的“击棒法”即:用一粗细适度的圆木棍(直径约30~50mm,长约100~300mm),先在操作的部位放置一软垫(早期用树皮,现在用纸板),然后把圆木棍放在上面,一手扶住,另一手持木锤锤击圆木棍,力量大小及次数适度。这种方法还有一种辅助的方法,在中国宋代就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即:在“击棒法”应用的同时,人们逐渐形成了一手持垫巾,另一手握曲棍棒的操作雏形,流传已有相当长的时间就是没有人系统的总结其技法。我在解决撑法推拿指后撑法“合”部操作中的豌豆骨慢性损伤这一难题时通过辽宁鞍山的宁玉霞先生发现了此种技法,几经周折学会了基本操作,并系统总结其技法,同时也将其纳入到了撑法推拿方法体系里的工具推拿部分,开创了撑法推拿矫形术式的先河。

                                              工具介绍
    工具介绍   “曲棍棒” “垫巾” “酒”或低浓度“酒精”或专用消炎液(或配制的药酒)

    曲棍棒工具规格:长度 :  12cm   重量:约15.9克     大头圆直径:1.2cm  小头圆直径:0.8cm    弧度:大头圆端8cm直行,小头圆端4cm自然成弧,如一棒由直而自然过度到曲。曲棍棒制造的材料是大的水牛角,前边实心的部分有12CM以上,尖部做小头部分,宽的部分在车床上车小至需要的大小,圆头的地方要光滑,纵向的部分最后还要用砂纸打毛,以增加摩擦,防止手滑。至于其长度可以操作者的手的大小做适度的变化。

    垫巾工具规格:长度  10cm; 宽度 5cm ;坚韧度:   耐磨性要好,不然易伤皮肤.

                                               工具使用方法
    工具使用方法:     曲棍棒垫巾提旋撑法      首先,用“酒”或低浓度“酒精”或专用消炎液浸湿垫巾;然后,曲棍棒和垫巾相互配合使用,   一手持垫巾,另一手握曲棍棒, 垫巾在下,曲棍棒在上,双手前后放置;最后,曲棍棒向内或向外旋转.
    a、垫巾持法     将5X10cm的垫巾沿10cm边对折为三层;四指在下,拇指在上,自然握紧.
    b、曲棍棒持法       曲棍棒垫巾提旋撑法的力度要求是大拇指在无体重加力的情况下力的12------15倍,(1)屈腕向外提旋撑法 ;(2)伸腕向内提旋撑法;(3)立腕向前提旋撑法;(4)立腕向内提旋撑法  (5)立腕向外提旋撑法
    (1)屈腕向外提旋撑法   自然屈腕,前臂略向内倾斜,曲棍棒弧度向着旋转的方向放置;操作时腕关节由内向外展出.
    (2)伸腕向内提旋撑法   自然伸腕,前臂略向外倾斜,曲棍棒弧度向着旋转的方向放置;操作时腕关节由外向内展出.
    (3)立腕向前提旋撑法     自然立腕,前臂略向内微微倾斜,曲棍棒弧度向着旋转的方向放置,操作时腕关节由后向前推出.
    (4)立腕向内提旋撑法      自然立腕,前臂略向内微微倾斜,曲棍棒弧度向着旋转的方向放置,操作时腕关节由外向内挑出.

(5)立腕向外提旋撑法      自然立腕,前臂略向内微微倾斜,曲棍棒弧度向着旋转的方向放置,操作时腕关节由内向外旋压.

 另外,曲棍棒向下的压力和向前臂纵轴方向的勾回的拉力也是不可或缺的曲棍棒持法棒方法。

                                                   曲棍棒垫巾提旋撑法术式

  曲棍棒垫巾提旋撑法 ,对称的分析:一个完整的操作,最典型的就是“人  ”字形的操作术式,脊柱两侧,若单用左手或单用右手,术者站在一边就以“人”字的底向尖方向两面协调操作,即“人”字撇部逆时针环旋操作,捺部顺时针环旋操作。这样屈腕向外提旋撑法 、伸腕向内提旋撑法、立腕向前提旋撑法、立腕向内提旋撑法、立腕向外提旋撑法等方法相互配合在“人”字操作中才可灵活使用的。

曲棍棒垫巾提旋撑法,单向分析:一个完整的操作,最实用的就是龙行术式,即:“S”型的特征路线。(1)屈腕向外提旋撑法 ;(2)伸腕向内提旋撑法;(3)伸腕向内提旋撑法;(4)立腕向内提旋撑法  (5)立腕向外提旋撑法。这几种单式动作结构中立腕向外提旋撑法最柔和,最具备技巧性,同时也最适合于全身各处(禁忌部位除外)的操作部位。以立腕向外提旋撑法为主体动作,其它如:屈腕向外提旋撑法、伸腕向内提旋撑法、伸腕向内提旋撑法、立腕向内提旋撑法等为辅助性动作;共同组成龙行术式,即:“S”型的特征路线。

                                                   曲棍棒垫巾提旋撑法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a、体位    
     伏撑位:双手叠掌手心向床面置于受术者前额,双足着地自然的伸膝屈髋伏撑于床面;这样的体位我们就称之为伏撑位.适用于脊柱部、肩胛部的操作。
     额顶位:在坐位下,额部抵在术者胸剑联合以下的软组织部位,这样的体位我们就称为额顶位。适用于颈部操作。 
     b、操作   

 (A) “人”字术式     曲棍棒垫巾提旋撑法 ,以“人”字术式为主要形式,也可以屈腕向外提旋撑法 、伸腕向内提旋撑法  、立腕向前提旋撑法 、立腕向内提旋撑法、立腕向外提旋撑法中任何一法,独立或联合操作。
          (B) 龙行术式    曲棍棒垫巾提旋撑法,  以立腕向外提旋撑法为主体动作,屈腕向外提旋撑法、伸腕向内提旋撑法、伸腕向内提旋撑法、立腕向内提旋撑法等为辅助性动作;共同组成龙行术式,即:“S”型的特征路线,成为连续操作主要技巧之一。

     颈部    屈腕向外提旋撑法     伸腕向内提旋撑法         立腕向前提旋撑法       立腕向内提旋撑法  立腕向外提旋撑法
     背部    屈腕向外提旋撑法     伸腕向内提旋撑法         立腕向前提旋撑法       立腕向内提旋撑法   立腕向外提旋撑法
     腰骶部       屈腕向外提旋撑法     伸腕向内提旋撑法         立腕向前提旋撑法       立腕向内提旋撑法   立腕向外提旋撑法
     肩胛部      以肩胛部肌肉纤维的横向垂直方向起势,转而顺沿肌肉纤维方向直推.呈一半圆状运动轨迹.“八”字形左右对称操作。
     肩部      以肩部肌肉纤维的横向垂直方向起势,转而顺沿肌肉纤维方向直推.呈一半圆状运动轨迹.以大结节部位适用.
     梨状肌部      以梨状肌肌肉纤维的横向垂直方向起势,转而顺沿肌肉纤维方向直推.呈一半圆状运动轨迹.
     髋部侧方部位        可轻轻施以点揉.
     膝部         左右侧方由上而下可用.
     其它各部也可使用,曲棍棒的作用力来源于垫巾的提力和曲棍棒的旋力,这是使用此疗法的精髓之处。

治疗量与疗程:     一个一棒操作部位最多三到八棒次,多而无益。

                              五次一疗程,隔日一次。

                                                                  临床应用

 曲棍棒垫巾提旋撑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很广,我自己涉列的范围是一、对穴位部位采取 “立腕向外提旋撑法”旋转刺激;二、对肩胛骨内侧缘、斜角肌等肌腹部的刺激;三、对脊柱关节紊乱的调节。

体会:中医骨科的“击棒法”早年都有骨伤专科医师操作,对“击棒法”的曲棍棒辅助操作方法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再加上一些掌握曲棍棒辅助操作方法的医师轻易不会将此法示人,所以此法没有引起太多的人的关注;就现今由于对脊柱扳法不容许保健按摩师操作的限制,“曲棍棒垫巾提旋撑法”在保健按摩师宁玉霞先生哪曲棍棒辅助操作方法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学会以后将曲棍棒辅助操作方法命名为“曲棍棒垫巾提旋撑法”。正式的将“击棒法”的曲棍棒辅助操作方法,从附属地位上升至一种独立的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