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说法,汽车后市场所产生的利润,与相对的前市场比较,比例大约是7∶3。也就是说,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上,后市场产生的利润至少要超过前市场1倍以上。
近年来,汽车工业已成为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达到720万辆,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市场。
我国汽车后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较高增长期。因为一般情况下,车辆使用4年到9年之间,其售后服务的市场是最大的。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副会长王侠介绍说:“大概在2010年的时候,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可以做到3000亿元这么一个市场总额”。
看好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巨大潜力,已经有不下30家国外知名汽车服务企业宣布了进军中国市场的计划。这些国际巨头要么凭借资本、技术和渠道优势,开拓全新业务领域;要么将国外已经运营成熟的品牌连锁模式引入中国,直接对本土企业造成强劲冲击。
一些把主要业务放在整车配套上的国际零部件巨头纷纷转向汽车后市场,加大中国汽车后市场拓展力度。其中的代表包括博世、德尔福、霍尼韦尔等。
从2001年开始,博世就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博世专业维修”网络店。它的最早一批经销商如今都已经成为了当地汽车服务领域的领头羊。博世的目标是,到2013年将在中国的汽车专业维修网络发展到1500家,覆盖全中国。
为了配合在中国大力开拓汽车后市场的努力,德尔福亚太区售后市场总部从印度搬迁到上海。德尔福正在着手建立一个覆盖全国,专为柴油车提供维修服务的维修店网络。
与博世和德尔福相比,霍尼韦尔算得上进军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后来者。该公司在中国的首批3家直营汽车养护中心4月正式落户上海,这些以中文“霍尼韦尔”命名的汽车服务中心将直接面向中国汽车终端用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包括霍尼韦尔汽车配件和养护产品。
此外,美国第二大汽车零部件售后市场巨头辉门公司也在加速在华扩张,一个依托于各种渠道的服务模式逐渐成型。而一直以来都只为整车厂直接供货的零部件巨头伟世通,对中国汽车后市场也是跃跃欲试。
传统的轮胎和润滑油巨头也正逐渐“转身”为中国汽车服务市场的大鳄。
在汽车服务市场做得最用心的恐怕是轮胎巨头固特异。固特异在中国的700多家零售店已经摆上了杜邦、壳牌、德尔福、辉门的产品,这些鼎鼎有名的零部件供应商此前还在为如何建立零售渠道发愁,现在他们则幸运地成为固特异的第一批零售市场战略伙伴。固特异希望在2008年之前,实现轮胎销售收入只占到零售店的25%,剩下的75%来自汽车服务。固特异还推出汽车保姆计划,目的是渠道开出来后,车的维护、轻度的检修可以长期由自己的零售店做。固特异在中国的对手米其林也在去年签署了类似的零售合作协议,米其林的菜单上则包括江森自控、BBS、立中和Hunter。
除了兴致勃勃的轮胎企业,最热衷在汽车服务领域淘金的则是润滑油企业。壳牌润滑油已经将旗下的“捷飞骆”汽车服务品牌引入国内,而BP润滑油也开始让全国各地的零售商把门头换上自己的统一形象。
日本汽车用品连锁品牌之一的黄帽子在2002年进入中国,为客户提供从汽车用品、零配件批发零售,到汽车检测、各种维护保养、钣金等全方位、“一站式”专业服务。在商品经营战略方面,黄帽子积极采用品牌商品,并采购最新潮流的进口汽车用品,让顾客体验新的汽车用品文化和汽车休闲生活,力求向顾客提供物超所值的商品。它在中国市场的目标是2008年以前拥有9家直营店,20家加盟店,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
美国蓝霸(NAPA)2006年开始进入中国。蓝霸是汽配连锁超市模式的代表,有“超市中的沃尔玛、连锁中的麦当劳”之称,这种模式集整车销售、零部件供应、装饰维修、信息平台、二手车交易、汽车租赁等汽车相关联市场为一体。它把超市的概念引入到汽配市场,主要面向私人用户,特别是DIY用户,连锁经营带来的利润回报率比卖整车要高。
行业分析人员认为,在中国汽车后市场的连锁经营是一种必然趋势,在未来5-8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汽配连锁超市这种流通模式将在经济规模较大和消费较成熟的市场得到发展。它将成为未来汽车维修、养护业的主要运营方式。现在是发展全国性汽车连锁服务业的大好时机,国内外各大品牌也正在积极攻城圈地,拓展势力范围。机会稍纵即逝,谁能抢在前面,谁就能抓住机遇和市场。
近年来,汽车工业已成为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达到720万辆,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市场。
我国汽车后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较高增长期。因为一般情况下,车辆使用4年到9年之间,其售后服务的市场是最大的。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副会长王侠介绍说:“大概在2010年的时候,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可以做到3000亿元这么一个市场总额”。
看好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巨大潜力,已经有不下30家国外知名汽车服务企业宣布了进军中国市场的计划。这些国际巨头要么凭借资本、技术和渠道优势,开拓全新业务领域;要么将国外已经运营成熟的品牌连锁模式引入中国,直接对本土企业造成强劲冲击。
一些把主要业务放在整车配套上的国际零部件巨头纷纷转向汽车后市场,加大中国汽车后市场拓展力度。其中的代表包括博世、德尔福、霍尼韦尔等。
从2001年开始,博世就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博世专业维修”网络店。它的最早一批经销商如今都已经成为了当地汽车服务领域的领头羊。博世的目标是,到2013年将在中国的汽车专业维修网络发展到1500家,覆盖全中国。
为了配合在中国大力开拓汽车后市场的努力,德尔福亚太区售后市场总部从印度搬迁到上海。德尔福正在着手建立一个覆盖全国,专为柴油车提供维修服务的维修店网络。
与博世和德尔福相比,霍尼韦尔算得上进军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后来者。该公司在中国的首批3家直营汽车养护中心4月正式落户上海,这些以中文“霍尼韦尔”命名的汽车服务中心将直接面向中国汽车终端用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包括霍尼韦尔汽车配件和养护产品。
此外,美国第二大汽车零部件售后市场巨头辉门公司也在加速在华扩张,一个依托于各种渠道的服务模式逐渐成型。而一直以来都只为整车厂直接供货的零部件巨头伟世通,对中国汽车后市场也是跃跃欲试。
传统的轮胎和润滑油巨头也正逐渐“转身”为中国汽车服务市场的大鳄。
在汽车服务市场做得最用心的恐怕是轮胎巨头固特异。固特异在中国的700多家零售店已经摆上了杜邦、壳牌、德尔福、辉门的产品,这些鼎鼎有名的零部件供应商此前还在为如何建立零售渠道发愁,现在他们则幸运地成为固特异的第一批零售市场战略伙伴。固特异希望在2008年之前,实现轮胎销售收入只占到零售店的25%,剩下的75%来自汽车服务。固特异还推出汽车保姆计划,目的是渠道开出来后,车的维护、轻度的检修可以长期由自己的零售店做。固特异在中国的对手米其林也在去年签署了类似的零售合作协议,米其林的菜单上则包括江森自控、BBS、立中和Hunter。
除了兴致勃勃的轮胎企业,最热衷在汽车服务领域淘金的则是润滑油企业。壳牌润滑油已经将旗下的“捷飞骆”汽车服务品牌引入国内,而BP润滑油也开始让全国各地的零售商把门头换上自己的统一形象。
日本汽车用品连锁品牌之一的黄帽子在2002年进入中国,为客户提供从汽车用品、零配件批发零售,到汽车检测、各种维护保养、钣金等全方位、“一站式”专业服务。在商品经营战略方面,黄帽子积极采用品牌商品,并采购最新潮流的进口汽车用品,让顾客体验新的汽车用品文化和汽车休闲生活,力求向顾客提供物超所值的商品。它在中国市场的目标是2008年以前拥有9家直营店,20家加盟店,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
美国蓝霸(NAPA)2006年开始进入中国。蓝霸是汽配连锁超市模式的代表,有“超市中的沃尔玛、连锁中的麦当劳”之称,这种模式集整车销售、零部件供应、装饰维修、信息平台、二手车交易、汽车租赁等汽车相关联市场为一体。它把超市的概念引入到汽配市场,主要面向私人用户,特别是DIY用户,连锁经营带来的利润回报率比卖整车要高。
行业分析人员认为,在中国汽车后市场的连锁经营是一种必然趋势,在未来5-8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汽配连锁超市这种流通模式将在经济规模较大和消费较成熟的市场得到发展。它将成为未来汽车维修、养护业的主要运营方式。现在是发展全国性汽车连锁服务业的大好时机,国内外各大品牌也正在积极攻城圈地,拓展势力范围。机会稍纵即逝,谁能抢在前面,谁就能抓住机遇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