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之战谨防对美战术性错误


尽管依照目前经济发展趋势,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最快可能在2020年前后赶超美国,但就整体综合实力而言,一段时间内,无论是政治影响力,军事打击力,文化适应力,以及经济动员力,等诸多方面,美国仍是超强的,与中国不在一个级别。中国唯一拥有优势是,几千年生存奋斗史形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战略思想资源。

 

今天,中国面临的危局是,以台湾民进党深绿阵营为代表的台独势力,深惧中国大陆综合实力与日俱增,惟恐日后失去独立的机会,在2008年中国大陆即将主办奥运盛会之际,认为面临所谓难得的历史机遇,而蠢蠢欲动;而同时官司缠身,信誉破产,走上穷途末路的陈水扁,为一己私利考量,惟恐天下不乱;在临近2008年台湾选举之时,民进党面临民意落后不利局面,为一党私利考虑,以谢长廷为选举核心的民进党与急独势力狼狈为奸,挟持几千万台湾同胞的生命,制造族群混乱的同时,继续推动统独公投,妄图一劳永逸地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面对台独势力极端挑衅,中国大陆必然要给予重重的还击,台海上空隐隐约约已现战争的阴云。那么,对日趋临近的台海危机,我们战略战术上是否已作好最充足的准备?

孙子有云,战争上策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其次是知彼知己,百战而不殆,战则即胜。自古战争是要付出代价的。现代战争,彼此军事实力更为发达,对抗性更强,战争成本代价更为高昂。诚然,保持和维护民族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大业的基石,纵使付出天大的代价,作最坏的打算,也在所不惜。而同时,如果战略战术运用得当,不仅能够确保获得战争最后胜利,还能够使伤亡损失降到最低,最大可能避免战争巨大消耗延缓拖累国民经济正常发展进程,使民族振兴伟业的根基不受到损伤。

 

毫无疑义,影响台海战争关键因素,第一位是美国因素。两岸长期分治的局面,是历史上美国的干预造成,不但对台湾当局影响方面,美国掌握有主动权,也导致美国成为台海利益的攸关方。维持台海现状,保持台海稳定,符合美国最大利益。因此,中国联美制台,是顺其自然的首要选择。如果美国在制止台独势力方面立场坚定,措施坚决,不对台独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让其完全看不到美国支持台独的可能,也许将严重打击台独势力信心,而使其行为有所收敛,台海危机也可能最终消失。可以预料,失去美国保护伞,为台独势力买命的台军在强大的人民解放军面前,将完全不堪一击。

 

然而,战争归根结底是相关各方利益的搏弈。一方面,不排除陈水扁为核心的台独势力最后铤而走险的可能,另一方面,在美国对华接触遏制战略,并未见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也不排除美国最终见风使舵的极大可能性。因此,在对美战略上,一手鼓励,一手防范的两手策略,是完全必须的,以谨防台海战争爆发时,产生对美依赖的战术性错误。

 

中国今天总战略目标是,坚持和平发展,实现民族振兴。围绕这一总战略,对外倡导建立互惠互利的国家关系。具体对美而言,坚持发展积极的建设性关系,并体现在与美国相关的国际性事物方面,包括朝鲜、伊朗问题,苏丹、缅甸问题等,中国积极展开与美方建设性合作,力图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

 

中国的战略调整,既是为我所用,亦是顺势而为。问题是任何事情解决都有一个时间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世事难料,此一时,彼一时,必然要求见机行事,并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进行屈折迂回的策略判断与选择,战略调整上决不能直线冒进,操之过急,谨防产生被人利用的策略性失误。

 

应对台海战争,我们必须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台海战争爆发时,美国最终如何行动,对其绝对不能掉以轻心,绝对不能排除其最终支持台湾的可能性。虽然可能因为台独势力,单方面改变现状在先,使得美国正面出兵,师出无名;但鉴于台湾处于美国围堵中国的关键环节上,如果美国丧失台湾,将会直接导致美国战略利益的巨大损失,中国将获得开辟海上通道的出口,由大陆型国家向海陆型国家转变,并逐步进入广阔海洋,获取和保护自身应有的海洋权益,而顺利进入海洋新世纪。这一趋势,必然导致对海洋势力与利益的重新划分,这是美国等传统海洋强国所不乐见的。因此,一旦台海战争爆发,美国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必然通过或明或暗的方式,尽其全力协助台湾,从而被动地卷入台海战争。

 

事实上,就在台海两岸都在做最全面准备的时候,美国一方也早已加紧了相关行动准备。首先,进入2007年后,美国联合印、日、澳等国家,接二连三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演习,已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次200711月,针对所谓日本周边事态,美日进行了代号为“利剑”的大规模联合军演,其中参演美日官兵2万多人,舰艇100余艘,飞机450余架,朝鲜认为是针对自己,也因此给予了严厉斥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在目前情形下的周边事态,显然是指可能发生的台海战争。再次,根据美国自身战力评估结果,美国只能同时应对三场战争。目前伊拉克与阿富汗两个战场,已经旷日持久,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几年来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元气。正是基于此原因,美国为应对可能的台海战争,正在采取战线收缩策略。其一,美国利用中国帮忙,乘机加紧改善与朝鲜的关系,哪怕有日本坚决反对,也执意及早把朝鲜从恐怖国家名单中剔除。以前被布什骂为独裁者的金正日,最近的2007121日,收到了布施的亲笔信,信中金正日被改称为“亲爱的领导人先生”,并清楚的表明绕开中国,直接开辟与朝鲜全新对话平台的愿望。其二,相较于之前,借口伊朗核威胁,布什不惜耸人听闻,发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威胁言论,对伊朗摆出一派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牛仔架势;而最近的2007123日,美国情报部门突然公布“伊朗已经停止核计划”的评估报告,似乎上演了一出伊朗核问题的肥皂剧,也等于布什自扇自己一记耳光。美国伊朗核问题上前后不一的迅速改变,与朝鲜问题的处理如出一辙,究其背后实质目的,不过是对朝鲜与伊朗问题解决,进行战略暂缓执行所做的调整,以便缩短战线,进行有目的的战术撤退,实现对战略重点目标的顺利转移。

 

因此,十分明显,布施政府的种种反常表现,已经证明在为台湾战争爆发做最后的准备。对朝鲜伊朗采取的短期安抚政策,既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服务于其核心战略利益——保全实力,集中兵力,确保即将到来的台海战争占据优势与主动地位。

 

应该说,中国对美建设性战略关系的定位,基本已经形成,其大方向是可行的,但是针对美国目前全球战略战术,迅速调整改变的现实,我们将不得不也在相应的战略实施上,进行切合时宜的战术控制。正如美国急于从朝鲜伊朗问题上脱身,是一种战术考量,在目前形势下,我们同样有必要在朝鲜伊朗问题上,进行必要的战术反制,必须即刻反思在朝鲜伊朗问题上的策略,并根据目前情况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此刻朝鲜伊朗问题与中国利益相关不大,但与美国极为攸关。因此中国政府主要精力,已经不可能再花在以上问题的几方会谈,而应该是腾出精力,就台湾问题的合理解决,通过世界各国,以及有关各方,及早进行相关决议制定与实施,以尽一切可能遏制台独,确保台海无战事;同时创造利用一切条件,以便在可能的台海战争中,形成有利我方的战争局势,确保战则即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