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选官模式,能否遍地开花?


这些年来,仿佛安徽成了观察中国社会的一个窗口,比如,小岗村,是搞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的。一部小岗村村民写血书要求分田到户,掀开了中国农村经济由大锅饭到自主经营的历史,这个历史已经延续了三十年。

安徽,近两年又出现了一番景象,在反腐败的问题上,又带了个好头。自04年以来,这个省先后有王怀忠、王昭耀、何闽旭这样的省官垮台,这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而在地市级,也有的是垮台的干部。像双轮酒厂,阜阳等地,经常把贪官给揪了出来。现在,安徽又出了县级官场反腐败风暴,其来势很凶猛的。比如,近年来,在安徽仅以阜阳为中心的皖北地区,就先后有18名现任和原任县委书记因腐败被查处,原因多是因为卖官买官,这其中又以“千万县令”陈兆丰最为“著名”。这使人们看出,再不拿点措施来,官场卖乌纱就会越来越凶,人们都会认为,官们都是用钱买来的,谁还敢信他们信誓旦旦地在台上的讲话?官员还有什么诚信让老百姓去审视他们?

从安徽揪出卖乌纱的干部看,这怕不是个别现象,这是老百姓一直忧虑的一个问题。尽管如此,安徽还是让人们生出一些欣慰的,这是安徽的问题告诉我们,安徽人敢吃螃蟹,安徽人敢碰硬,为什么?前面的就不说了,就拿反腐这一事来说,就有可敬之处,就是安徽不怕出问题,出了问题就是敢查问题,有了贪官不可怕,敢把他揪出来,让他们得到可耻的下场。比如,王怀忠,被正法,王昭耀被关进铁窗,让他悔恨终身,每天以泪洗面,何闽旭,现在正在审理,让他们得到应该得到的下场。可是,当人们一直在对腐败问题恨之入骨的时候,有好些地方,反腐败是没有什么成就的,人们相信,那里不是没有贪官,而是都在捂盖子,捂住就捂住了,捂住就没问题了,这才是可怕的。

而安徽,虽然抓了不少贪官,并不是一抓了之,并不是以抓为快,而是改革用人制度,又给中国官场送来一份大礼,这个礼,就是从去年11月开始,安徽省委组织部开始在该省的肥西、五河、定远、无为、潜山、镜湖等五县(区)开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调研试点。就是在县级保证县委书记在规定范围内行使用人权,使“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就是把选拔晒在阳光下,让那些确实很有才干的人才,走向领导岗位,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用人制度有个健康的肌体,才能使中国官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那么,安徽省这个做法,是否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花,满地结果?我们还要看,而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当人们不断地埋怨当今的腐败现象严重,用人不公,有贿选现象,卖乌纱问题严重的时候,安徽省推出了这样的措施,比那些天天喊着用人制度要规范化,透明化,任人唯贤喊得震耳欲聋,却就是只见楼梯响,不见下人来,要有效的多,有说服力的多。安徽的选拔干部新举措还说明一个问题,现在,任人唯贤,反腐倡廉,要来实的,碰硬的,动真的,绝对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说的动听,却没半点动静,让人感到只有麻木,没有快感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