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啊土地
一
卧病在床,看了不少电影。无意中连着看的两部美国电影,出品于1992年、由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大地雄心》和出品于2007年、由艾当·奎因主演的《魂归伤膝谷》,主题都和19世纪后期美国西部大开发中的土地开发有关。不过,两部电影风格迥异,视角和意义也大相径庭。
《大地雄心》的基本色调是浪漫的理想主义。寻仇和邂逅,决斗和逃逸,拳击和金钱,英雄和美女,骏马驰骋和浪漫爱情……尽管涉及土地这样严肃而沉重的主题,尽管故事的起点发生在爱尔兰,《大地雄心》其实是一部英雄美人的西部娱乐片。
《魂归伤膝谷》的基本色调是沉重的现实主义。屠杀和反抗,威胁和妥协,契约和背信,同化与生存,社会进步和文明倒退,肆无忌惮的掠夺和恬不知耻的辩解,以卵击石的惨烈和失去家园的痛苦……围绕着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掠夺、欺诈和屠杀及印第安人为保护自己家园所展开的尽管最终归于失败但体现其顽强民族精神的反抗斗争,《魂归伤膝谷》展现出19世纪后期美国历史上一副波澜壮阔的画卷。
二
“一个人没有土地就毫无价值。”
“土地是一个人的灵魂。”
这是约瑟父亲临死时对约瑟的告诫和期待。是啊,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土地其实不仅仅是一种生产资料,而且是其生存的保障。在更广更重要的意义上,在传统社会里,土地是人们实现尊严,获得完整人生价值的舞台。土地所承载的不仅是人们生存的期望,而且是人们整个人生的意义。
约瑟虽然是佃农之子,但他有着一颗高傲的心。他热爱劳动,对生活充满信心。他梦想着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不仅还清家庭债务,而且拥有自己的土地。
由于连年歉收而不能缴纳地租,在父亲出殡的当天,约瑟家的住房被地主科斯迪的狗腿子斯蒂芬烧毁了。约瑟前往寻仇,邂逅科斯迪聪明美丽的女儿莎侬(尼科尔·基德曼饰演)。莎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她厌倦母亲为了将她培养成一个淑女而强加给她的各种约束。莎侬向往独立和自由,她号称自己是个现代派,她的理想是拥有自己的一块土地,然后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骑马——想怎么骑就怎么骑。莎侬向约瑟展示了一个实现他们共同理想的方案:成为美国公民,每人可免费获得
故事一开始是围绕土地的斗争。在穷小子邂逅富家女之后,在一个新的理想展现在这对理想主义者面前之后,主题发生了转变。阶级斗争在个人奋斗的舞台上隐退了,意识形态的沉重让位于娱乐的轻松。
俄克拉荷马是拓荒者的天堂。野心勃勃的探险者、荒野择路的通缉犯、失意的政客、失败的商人,还有更多的是约瑟这样的怀抱青春理想的穷光蛋,络绎不绝来到这里。土地办公室工作人员将无主荒地测量分块,插上旗标。拓荒者申请参加土地竞赛,跑马圈地。拔掉原来旗标,将自己的旗标插上,就取得该地块所有权。
骏马奔腾,尘土蔽日。好一个壮观的土地竞赛!
约瑟凭借一匹烈马,战胜了斯蒂芬,抢到了莎侬中意的一个土壤肥沃、风景优美的地块。这是约瑟和莎侬梦寐以求的自由和独立的天堂。在这里,他们之间的等级差别消失了。佃农家的穷小子和大地主家的千金都失去了本来的身份,获得平等的地位。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两个出身悬殊的青年相互倾诉了爱慕。
俄克拉荷马真是一个无人之境,可任由白人跑马圈占?西部果真是一张白纸,可由人们任意挥洒,实现个人抱负?
三
美国本来是印第安人的家园。自古以来,印第安人在这里生产、生活、繁衍后代。在自己的土地上,他们培育出自己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宗教信念及伦理道德。印第安人的一切依存于其世代居住的土地,土地不仅承载着民族的生存,也承载着民族文化传统,承载着民族特定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承载着民族的主权和尊严。
殖民者的侵入,不仅打破印第安人平静的天空,他们还试图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强加给印第安人。殖民者冠冕堂皇地宣称,印第安人只有改变生活方式,走上文明的轨道才能生存。 “要么同化,要么灭亡”。这是参议员道斯策划土地分配方案时的信条——只有通过土地改革,改变印第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印第安人融入现代社会,其作为一个民族才能生存。
可是,即使没有所谓的“文明”,印第安人不也生活了千万年了吗?“文明人”莫非真的关心土著的文明进程?
其实,印第安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并不会妨碍印第安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如果没有殖民者的枪炮打断其自然发展过程的话。不过,印第安人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倒是可能成为白人构建其殖民天堂的一个障碍。印第安人崇尚自然而自由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确实不适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甚至,会成为自由美国拓展边疆的绊脚石。而印第安人自然和自由的生活方式是依存于其土地,因此,改变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就需要割断他们与土地的联系。
文明总是暴力的私生子,也从来没有过文明的甚至利他主义的殖民者。殖民者确实需要改变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但不是为了人道或者为了印第安悠久文明的延续,而仅仅是为了殖民者自身的利益。参议员道斯为苏族人制定了这样一个土地改革方案:苏族人离开原来的生活地黑山,进入政府划定的居留地,在那里,每人将得到
虽然不知道白人垂涎黑山黄金的企图,酋长卧牛还是一语道破了道斯方案的实质:“他们夺走我们的地。给我们留下的,你一块我一块,只够养活一代人甚至一代人也养不了。他们的目的是灭迹印第安人。”
鉴于印第安人的顽固不化,出于“拯救”印第安人的“高尚”目的,白人决定动用武力。
“为了得到土地,必须继续杀印第安人。”殖民军司令扬言。
有的部落妥协,进入政府划定的居留地。
白人军队进入卧牛酋长的领地。卧牛与殖民军指挥谈判。
“带领你的部队撤出我们的土地。”
“你们的土地指那些?”
“就是白人到来前我们一直生活的土地。”
“白人不是你们的第一个敌人。这块土地是你们从其他族人那里抢来的。在白人涉足这里之前几百年,你们就一直在自相残杀。你们征服其他族人就像我们今天征服你们一样。”
这就是强盗的荒唐逻辑!不过,强盗愿意讲理,已经是文明发展的伟大成就了,对其逻辑也就无需苛求。
强盗最有效的逻辑是武器。
一场针对土地的战争在伤膝谷打响了。
一边是来福枪和榴弹炮,一边是弓箭和斧头;一边是训练有素的杀人机器,一边是混杂着妇孺的土著居民。
战争的结局毫无悬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幸存的印第安人只能乖乖进入政府划定的居留区。
四
尽管存在艺术的虚构,作为具有一定历史背景的影片,自然有某种历史观念表现其中。《大地雄心》所表现的是一部资本主义的个人奋斗史和资产阶级的发家史。这个故事的喜剧结局其实是现代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一个投影。《魂归伤膝谷》所表现的是一部殖民者征服世界的历史,也是一部落后民族资源被掠夺,文化被摧残,生命被屠戮的历史。这个故事的悲剧结局预示着在资本主义高歌猛进背景下传统社会的悲惨命运。
两部影片,风格迥异。《大地雄心》使人感到振奋,欣喜,使人看到希望;而《魂归伤膝谷》使人感到沉重,压抑,使人对人性感到绝望。如果这两部影片都是一种历史的呈现,哪一个历史更真实?
其实,历史总是述说者眼中的历史,而述说者总是带着自己的观念来编织历史的素材。作为资产阶级发家史的《大地雄心》和作为印第安人被屠杀史的《魂归伤膝谷》都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它们不过是同一段历史在不同人观念里的反映而已。就像现代的美国,有的人看到的是独霸天下的国力和民主法制及公平公正的表率,而有的人看到的则是资本主义的腐朽及对他国主权的肆意践踏,这两种看法都具有真实性。
最后,将这两部影片联系起来,我明白一些东西。
为什么美国西部的土地一马平川?因为那里的沟壑已经被印第安人的尸骨填平;
为什么白人在西部跑马圈地如入无人之境?因为殖民军已经用枪炮为他们清理了比赛场地;
为什么约瑟的土地上绿草茵茵,树木葱茏,因为那地里渗透着印第安人的血,那地下埋着印第安人的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