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置率“国际警戒线”存在吗?


空置率“国际警戒线”存在吗?
平民经济研究社 刘正山
http://plebeian.blog.sohu.com

易宪容研究员表示,我国空置率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按照国际通行惯例,空置率在5%-10%之间为合理区;空置率在10%-20%之间为空置危险区;空置率在20%以上为商品房严重积压区。
关于这个“国际通行惯例”,北京师范大学的董藩老师反驳说“我也未查到‘空置率在5%-10%之间为合理区,空置率在10%-20%之间为空置危险区,空置率在20%以上为商品房严重积压区’这一所谓‘国际通行惯例’的准确出处”。加拿大的徐滇庆老师也反驳说:“在国际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空置率的‘国际警戒线’。”
我认为,不能因为自己不同意或者没有查到出处,就否定“国际通行惯例”或者“国际警戒线”。因为,“惯例”乃是从前人或者机构那里延续来的参考性的做法,而非必须经过自己的同意或者认可。不妨以经济衰退这个指标类比。在海外,判断经济是否衰退,一般有两种方法:一个国家经济持续两个季度负增长;考虑美国经济情况,这一般由美国经济运行局判定。这两种方法业内都比较认同,于是就成了“惯例”。
房屋空置率的警戒线,也是这样。不知道易宪容等学者从哪里得出的警戒线。我查到了台湾学者的观点,包括权威的房地产专业教授(如张宗锷,2005年)、台湾政府部门(如营建署,2001年)、研究机构(如财团法人国土规划及不动产信息中心,2005年),大多认为“美国、欧洲等先进国家正常空屋率约3%到5%”。由此可见,房地产领域的空置率警戒线,应当是存在的。当然,我们不能照搬“国际通行惯例”或者“国际警戒线”。照搬国外的死指标,不仅仅是学风浮躁的问题。台湾学界的做法,值得中国内地学者借鉴。例如,台湾学术界根据台湾实际情况,认为台湾正常空屋率约为6%到8%之间。而且,这个指标为台湾学术界所普遍接受(参见财团法人国土规划及不动产信息中心研究员杨宗宪的文章,2005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