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厅连续两任厅长经济犯罪,实在让人吃惊!”说这话的是原交通部部长黄镇东,时间是2000年1月底。其时,河南省交通厅原厅长张昆桐因经济问题,已被"双规"五个多月了。
张昆桐栽倒之前,1997年10月,他的前任--原省交通厅厅长、周口行署专员曾锦城,因收受贿赂被判刑15年。
2001年12月中旬,更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现任河南省交通厅厅长石发亮,同样涉嫌违纪违法,被省纪委"双规"。此时,离前任厅长张昆桐被法庭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还不到两年。
《隙望》新闻周刊披露:“根据有关方面现已查实的情况,无论是涉嫌经济犯罪的数额之大,还是实施犯罪的手段之恶劣,石发亮都远远超过了前两任。”为何三起大案都发生在交通厅?就这个问题,记者在河南省直各部门访谈了十几位干部,他们共同的观点是:一是交通厅“钱太多”;二是这些钱怎么花都由厅长说了算;三是对于厅长职权的行使缺乏有效监管。
河南地处内陆,并起着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陆路枢纽作用,所以,省里把公路交通建设作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该项投资连年大幅度增加:"九五"期间每年几十个亿,到2000年冲破100亿大关,2003年更攀至19l亿元。
作为全省交通建设的主管部门,交通厅不仅掌管着每年几十亿元的规费收入,还提着100多亿元的投资金,每天都要花掉几千万。这些钱怎么花,让谁花,都由厅长一人说了算。
“社会上很多人都说交通厅是个大染缸,为什么?因为交通厅钱多!到处是钱!”交通厅一名老干部说。”我跟这三任厅长都共过事,像曾锦城、石发亮干工作都是兢兢业业。但是人到了钱多的地方,很容易陷进去,不能自拔。钱多的单位,自然是“拥钱自重”。因为眼下各地市领导的中心工作,一是市政建设,二就是修路架桥--这两项都是出政绩的事。拿修路来说,全省18个中心城市迟早都要通高速公路,但是谁先通,谁后通,就关系到各地市领导的政绩了。如 果按照规划,某个地级市10年以内可以通高速,则无论哪任领导,都不愿自己快离任时再通。
所以,这些地市的书记、市长就都来拜访交通厅长,争取项目。交通厅长下到各地市,也都是书记、市长亲自接待,住总统套房。
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对投资50万元以上的公路建设工程应实行公开招、投标,但是三任厅长从建筑设计开始就不搞招、投标,或者即使搞了,也是纵容非法中标、人情标以及转包、分包等。
石发亮的爱人原为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病休几年,复出后担任一家工程建设公司董事长,专门从交通厅承揽工程业务,然后转包、分包,从中渔利。
修路工程,主要是用材、施工、养护三个方面。在河南省,这三方面都有不少漏洞可钻。由于交通建设工程动辄投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利润很高,因此向交通厅长行贿者自然趋之若鹜。
据司法部门调查,曾、张两人的犯罪金额,涉及道路工程的都占82%以上。石发亮因在“双规”期间,到底有多少受贿金额来自修路工程,尚不得而知。
三任厅长的相同之处,是他们的权力欲都非常旺盛。石发亮常常在交通厅内部刊物《交通与社会》封面上露脸,如果某张封面照片是石与某副省长一起视察某地,则照片上的主角就是石发亮而非该副省长--不了解内情的人,会以为石发亮是副省长。
交通厅长“钱多权重”,对其行使职权的监管却付之阙如。虽然省纪委也向交通厅派驻了纪检组,但纪检组是无权查办单位一把手的,只能将线索汇报给省纪委,由省纪委作出查办与否的决定。但是纪检组长汇报不汇报、如何汇报所在单位领导的情况,则要受到很多限制,因为在厅里,纪检组长实际上是归一把手管的,虽然他也是厅党组成员,但却是党组中排名最末的一位;而张昆桐、石发亮两任厅长都兼着党组书记,凌驾于整个交通厅党组织之上,党组织的所有要素对他们均起不到制约作用,遑论一个纪检组长?至于该厅监察室主任更是由厅长一手提拔,在监督单位一把手方面纯粹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交通厅纪检组组长宋长林,担任这个职务长达10年之久,先后送走了曾锦城、张昆桐、石发亮三任厅长。
宋现已年逾60,身体也不好,他私下里发牢骚说:“我这个纪检组长当得很窝囊!”为了巩固在本单位的统治,三任厅长都非常重视干部任用,并且各有各的高招。
曾锦城是有名的“三用三不用”:“用女干部不用男干部”,因为曾对女干部情有独钟;“用副职不用正职”,因为副职听话,正职却爱“搞搞震”;“用离退休干部不用现职干部”,因为离退休干部不讲条件、现职干部爱提要求。在曾锦城主政交通厅四年里,该厅20多个处室,有正职领导的处室只有四个。
曾锦城一离开,张昆桐接任厅长,因为曾留下了这么多美缺,张正好一边卖官、一边擢拔亲信,填补空缺。
据法庭审理表明,曾锦城、张昆桐任交通厅长期间,谁想获得提拔,都要5万、10万地给他们送钱,还有送美元的。
张昆桐栽倒之前,1997年10月,他的前任--原省交通厅厅长、周口行署专员曾锦城,因收受贿赂被判刑15年。
2001年12月中旬,更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现任河南省交通厅厅长石发亮,同样涉嫌违纪违法,被省纪委"双规"。此时,离前任厅长张昆桐被法庭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还不到两年。
《隙望》新闻周刊披露:“根据有关方面现已查实的情况,无论是涉嫌经济犯罪的数额之大,还是实施犯罪的手段之恶劣,石发亮都远远超过了前两任。”为何三起大案都发生在交通厅?就这个问题,记者在河南省直各部门访谈了十几位干部,他们共同的观点是:一是交通厅“钱太多”;二是这些钱怎么花都由厅长说了算;三是对于厅长职权的行使缺乏有效监管。
河南地处内陆,并起着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陆路枢纽作用,所以,省里把公路交通建设作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该项投资连年大幅度增加:"九五"期间每年几十个亿,到2000年冲破100亿大关,2003年更攀至19l亿元。
作为全省交通建设的主管部门,交通厅不仅掌管着每年几十亿元的规费收入,还提着100多亿元的投资金,每天都要花掉几千万。这些钱怎么花,让谁花,都由厅长一人说了算。
“社会上很多人都说交通厅是个大染缸,为什么?因为交通厅钱多!到处是钱!”交通厅一名老干部说。”我跟这三任厅长都共过事,像曾锦城、石发亮干工作都是兢兢业业。但是人到了钱多的地方,很容易陷进去,不能自拔。钱多的单位,自然是“拥钱自重”。因为眼下各地市领导的中心工作,一是市政建设,二就是修路架桥--这两项都是出政绩的事。拿修路来说,全省18个中心城市迟早都要通高速公路,但是谁先通,谁后通,就关系到各地市领导的政绩了。如 果按照规划,某个地级市10年以内可以通高速,则无论哪任领导,都不愿自己快离任时再通。
所以,这些地市的书记、市长就都来拜访交通厅长,争取项目。交通厅长下到各地市,也都是书记、市长亲自接待,住总统套房。
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对投资50万元以上的公路建设工程应实行公开招、投标,但是三任厅长从建筑设计开始就不搞招、投标,或者即使搞了,也是纵容非法中标、人情标以及转包、分包等。
石发亮的爱人原为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病休几年,复出后担任一家工程建设公司董事长,专门从交通厅承揽工程业务,然后转包、分包,从中渔利。
修路工程,主要是用材、施工、养护三个方面。在河南省,这三方面都有不少漏洞可钻。由于交通建设工程动辄投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利润很高,因此向交通厅长行贿者自然趋之若鹜。
据司法部门调查,曾、张两人的犯罪金额,涉及道路工程的都占82%以上。石发亮因在“双规”期间,到底有多少受贿金额来自修路工程,尚不得而知。
三任厅长的相同之处,是他们的权力欲都非常旺盛。石发亮常常在交通厅内部刊物《交通与社会》封面上露脸,如果某张封面照片是石与某副省长一起视察某地,则照片上的主角就是石发亮而非该副省长--不了解内情的人,会以为石发亮是副省长。
交通厅长“钱多权重”,对其行使职权的监管却付之阙如。虽然省纪委也向交通厅派驻了纪检组,但纪检组是无权查办单位一把手的,只能将线索汇报给省纪委,由省纪委作出查办与否的决定。但是纪检组长汇报不汇报、如何汇报所在单位领导的情况,则要受到很多限制,因为在厅里,纪检组长实际上是归一把手管的,虽然他也是厅党组成员,但却是党组中排名最末的一位;而张昆桐、石发亮两任厅长都兼着党组书记,凌驾于整个交通厅党组织之上,党组织的所有要素对他们均起不到制约作用,遑论一个纪检组长?至于该厅监察室主任更是由厅长一手提拔,在监督单位一把手方面纯粹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交通厅纪检组组长宋长林,担任这个职务长达10年之久,先后送走了曾锦城、张昆桐、石发亮三任厅长。
宋现已年逾60,身体也不好,他私下里发牢骚说:“我这个纪检组长当得很窝囊!”为了巩固在本单位的统治,三任厅长都非常重视干部任用,并且各有各的高招。
曾锦城是有名的“三用三不用”:“用女干部不用男干部”,因为曾对女干部情有独钟;“用副职不用正职”,因为副职听话,正职却爱“搞搞震”;“用离退休干部不用现职干部”,因为离退休干部不讲条件、现职干部爱提要求。在曾锦城主政交通厅四年里,该厅20多个处室,有正职领导的处室只有四个。
曾锦城一离开,张昆桐接任厅长,因为曾留下了这么多美缺,张正好一边卖官、一边擢拔亲信,填补空缺。
据法庭审理表明,曾锦城、张昆桐任交通厅长期间,谁想获得提拔,都要5万、10万地给他们送钱,还有送美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