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岛内乱象纷呈 两岸平稳前行
2006年的台湾政局,几可一言以蔽之,曰乱象纷呈。至于两岸情形,因大陆不为乱象所动而持续释放的善意与切实的惠台措施,部分也因岛内当局为乱局所囿而“分身乏力”,在2005年几番“和解大戏”的基础上继续平稳前行。
危险的起点
若按新年第一天的预兆,两岸其实具有一个危险的起点。挟去年年底民进党在“三合一”选举中大败的恼怒,陈水扁发表“元旦文告”,抛出“新宪公投”及“台湾新宪法”的“时间表”,并制造“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两岸经贸“指导方针”。以执政权势力挽政党颓势,挑战两岸交流大势。
在春节,陈水扁再度抛出“废统、制宪、公投”之说,进而于2月27日以“终止国统会运作、终止国统纲领适用”的名义加以“落实”,公然违背其上任之初“四不一没有”的承诺,为其“急独”路上惊险的一跳。
接下来在多事的三月,陈水扁引领一系列“深绿运动”开跑,如公然将3月14日定为所谓的“反侵略日”,组织“三一八”大游行等。
“反独”自是大陆对台的底线,但持续的善意不会因“反独”而中断。在这个陈水扁多番制造危险的春天,春节包机对象扩大、航点增加了,赠台大熊猫 “团团、圆圆”选出来了,“海峡西岸“规划面世了。
随后的首届两岸经贸论坛更说明了民心之所向,民利之所趋。在民进党当局的阻挠下,论坛无法按原计划在台举行。两岸和平人士尤其是国共双方没有放弃,论坛于4月14日移师北京,盛大开幕。除多位国共高层隆重出席,更有数百名包括部分泛绿人士在内的台湾企业家蜂涌而至。
论坛闭幕,大陆再送大礼,出台15项惠台政策措施;胡连再会,胡锦涛提出旨在两岸和平发展的“四点建议”。相形之下,“积极管理,有效开放”方针及配套机制,挑起的是口水,引来的是唾沫。
混乱的中途
陈水扁“急独”路上的“时间表”从4月开始被迫中断。以4月7日陈水扁亲信、“总统府”前“副秘书长”陈哲男涉嫌受贿被捕开始,一系列直指陈水扁本人的弊案相继爆发。“一妻二秘三师四亲家”几乎全涉案。5月25日,当夫人吴涉珍之SOGO礼券案尚处进一步揭弊阶段时,女婿赵建铭先行一步,因台开案被台北地方法院收押。
困境之中,陈水扁先后打出多张自保牌。悲情牌、切割牌不值一提,仅在5月,便大造“迷航之旅”、“国安报告”、“权力下放”,结果被羞辱、被驳斥、被讽刺。
陈氏弊案给民进党政权深深烙下“贪腐”的标志,“倒扁”、“反腐”亦成大半年岛内乱局的另一面。从5月底起,“在野”的国民党和泛蓝阵线都在为倒扁为奔走。6月27日,在民进党的集体抵制下,国亲两党操作了一个月的罢免案功亏一篑。在陈水扁和民进党的操纵下,在蓝绿对立的传统背景下,一场本来针对陈水扁个人的反腐运动竟染上了深深的“颜色”,撕裂化的社会更趋撕裂。
相较岛内乱象,两岸交流仍在平稳地上升。6月14日,两岸航空业者就两岸客运包机节日化和开办两岸专案包机达成共识,客运包机将从原来的春节包机扩大到清明、端午、中秋、春节四个传统节日,通向直航之路再进一步。7月中旬,号称两岸“明使”的台湾工商建研会理事长郭台强率团进行大陆经贸考察,受到高规格接待。
5月和7月,厦门农行和华厦银行还分别推出300亿和200亿元面向台企的专项贷款,破解其融资难题。
8月初,又一个台湾的“邦交国”乍得与台断交,并与大陆建交。一弃一扬,国际社会之向背亦可见一斑。
悬疑的尾声
对“一妻二秘三师四亲家”,陈水扁还可推脱非其本人,但自6月初发韧的“国务机要费”案,他就怎么也避不过去了。台“审计部”于7月底审出高达3600多万元新台币的不合格费用,随后台“高检署查黑中心”一步一个脚印,最终于11月3日全案侦结,对吴淑珍、马永成等人提起公诉,且认定陈水扁涉罪,只因其“刑事豁免权”暂放其一马。
10月和11月,国亲两党又两度发动“罢免”,一次未成案,一次在“立法院”闯关失败。风雨飘摇中的陈水扁继续飘摇着。
只要有喘息之机,陈水扁“法理台独”梦就继续发酵。9月27日在民进党20周年党庆上再次鼓吹“两国论”,还声称要推动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10月15日,又拋出冻结现行“宪法”、实施所谓“第二共和宪法”的主张。
为乱象所迷的岛内民众转头看,毕竟还有可令其心安的因素。10月中下旬,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系列合作在海南博鳌、厦门等地举行,20条惠及台农新措施出台。11月6日,不在台湾本岛的金门县长李炷烽还提出“一国两制试验区”构想,颇受瞩目。
2006以疑告终,2008为期不远,归根到底,正视两岸大局才是根本的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