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和谐社会之梦


中国人的和谐社会之梦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于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近25年来,中共中央全会首次专门研究社会事务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十六大报告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更是众多中国百姓对未来最热切的期盼。从普通农民到专家学者,从企业家到政府官员,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一个“和谐之梦”。
  从百姓对腐败、贫富差距、就业难、房价高企、医药黑幕等“不和谐音”的痛恨,也能从侧面看出他们对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的渴求。而本届政府提出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及逐步展开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反腐风暴、医疗制度改革也让百姓更有理由期待,这个“和谐之梦”某一天会变成现实。

百姓期盼的“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心,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调查表明,今天社会上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生活保障、安全感等众多方面的“不和谐”还在困扰着中国人……

就业之“和谐”:“充分就业”与劳资关系和谐

数字: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即使经济增长保持8%至10%左右的速度,每年城镇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000万人左右。

百姓声音:“对个人和家庭来说,就业意味着有尊严的生存和更好的生活;对社会来说,这是和谐的一个重要内容。”
  期盼:就业是民生之本,失业是民生之痛。就业优先体现了对失业者———弱势群体中的最弱阶层的关怀。>>>
  劳资关系和谐:劳资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资关系协调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劳资关系,突出的问题有:(1)劳动合同鉴订率低且流于形式。(2)超时劳动现象普遍存在、劳动报酬偏低。(3)拖欠和克扣工资问题严重。(4)劳动条件差,工伤事故频发。(5)缺乏基本社会保险。>>>
  政府声音:中国提出3年内实现企业与劳动者普遍依法签合同 
       中华全国总工会劳保部长:总工会历来反对超时劳动

上学之“和谐”:教育公平

数字:中国教育投入约占GDP的3%,低于世界5%的平均水平。
近20年来,中国人上大学的费用上涨了25倍。“上学难”、“上学贵”问题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存在。

百姓声音:“我现在就盼着,孩子上学这事,让家长省心省钱。”>>>  期盼:义务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公民,一视同仁,不能将公民分为三六九等来分类施教。如果暂时相对贫困的家庭,因为拿不出高昂的择校费,其子女就被挡在优质教育的门外,这种代际效应渗透到教育领域,影响了教育公平,也背离了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政府声音:教育部长周济在解读“十一五”中国教育事业时曾坦承:我国教育发展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与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有很大差距。>>>

看病之“和谐”:医疗保障与改善医患关系

数字: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了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中科院调查报告)。
  
目前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全国每年大约有1000余万的农村人口因病致贫或返贫。

百姓期盼:医患关系是紧张还是和谐,不是单纯靠医生,也不是单纯靠患者就能决定的。
  在谈到“新的医改方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时,58.7%的人认为“如何把政府投入切实用到老百姓身上”才是最关键的。大多数人明确表示,希望新医改方案能真正给普通人带来实惠,让普通人看病便宜一些、容易一些。>>>
  政府声音:发改委:2010年全民将会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医改方案基调已定 政府承担全民基本医疗

住房之“和谐”:告别房奴困境

数字:据调查,全国城镇有七成居民买不起房,而已买房的人群当中,有33%沦为“房奴”。这两项数据相加,全国城镇有80%的居民仅因房这一事而伤心,幸福指数大为下降。

百姓期盼:居者有其屋”是所有国人的梦想,许多人一生都在为拥有一套房而奋斗。在农村,“盖房子、娶媳妇”是大多数农民的梦想;在城市,拥有一套满意的住宅成为几乎所有家庭的希望。>>>
  高房价使百姓承受的住房之痛越来越突出。27岁的中学教师说:“刚工作3年时,攒的钱还可以买个客厅,现在攒了5年,反倒只够买个卫生间了。”>>>
  房产商声音:潘石屹:我理解房地产的和谐社会就是供求关系的平衡,价格稳定、供需两旺、同时增长就叫和谐。
  政府声音:关注低收入人群住房难 居住和谐成住房新政亮点
       住房制度再改革 国土部官员称70%人群应租房

社保之“和谐”:全民低保何时可以实现?

数字:发达国家的贫困线是社会平均收入的1/2左右,我国即便是经济发达地区,也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北京市低保标准目前是310元,只是该市社会平均收入的1/7左右。

百姓期盼: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要全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才能把昔日梦想变成现实。>>>
  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到中西部,从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到养老保险,都以“全覆盖”为目标。何时可望达标?>>>
  专家看法:吴敬琏认为,“实现全民低保,是国家财力完全可以做到的,对老职工的社会保障补偿问题,国家财力也是可以支持的”。>>>
  相关:实行全民低保是时候了?吴敬琏观点引发热议
     我国社保制度有六种缺陷 专家呼吁提高待遇

环保之“和谐”:人与自然的共存共生

数字23.4%的城市全年水质达标率小于60%,同时还有近2/3的城市供水不足,1/6的城市严重缺水。>>>

百姓声音:“谁不希望自己的生活环境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
  期盼:
人类面临着诸多威胁,比如地震、海啸、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比如“非典”、禽流感、流脑、艾滋病等疾病和瘟疫……一些危及人类安全的灾难发生,往往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所受到的惩罚。对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敬畏自然。
  政府声音: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前撰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起点就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问题是环境友好型社会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基层遭遇尴尬
     中国首发绿色GDP 环境污染致年损失5118亿

安全感:和谐社会的基本

数字:从1978年到2004年,全国刑事案件的犯罪率每年增加7.5%

百姓期盼: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小至一家一户,大至一个企业,一个社区,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如果其成员没有最基本的安全保障,那就很难具备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凝聚力,更谈不上和谐的环境氛围。>>>
  和谐社会,平安为基。要让市民普遍增强安全感,除了城市治安管理者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外,市民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相关:中国平安指数:市民感受异于官方评价

官民之“和谐”:服务型政府

分析人士预测,六中全会后,政府还将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减少对经济的直接投入,加大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投入。>>>  

百姓期盼:政府转型:建立一个以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政府。政府不能想服务就服务,不想服务就不服务。政府所提供的服务还必须是公民真正需要的服务,而不是政府想提供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
  人民政府为人民,政府的职能是服务,不是统治或管理;人民是主人,官员是仆人,至少前者是纳税人,后者为前者所雇佣。官民矛盾源于腐败横行及以权谋私等。从政府职能改革入手,理顺官民关系,达到和谐目标。>>>
  官民关系畅通: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进一步扩大民主,延伸权力监督,畅通社情民意渠道,让人民群众有说话诉苦之处。>>>
  相关:官民和谐才能社会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 政府该做啥?
  政府声音:中纪委:中国政务公开有效保障民众知情权
收入分配之“和谐”:缩小贫富差距

数字: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不到2%,而10%最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额则占40%以上

百姓期盼:两极分化状态下,穷人容易“仇富”,认为自己的贫困是由于别人的巧取豪夺;富人容易“嫌贫”,认为穷人是由于愚、拙和懒。要从舆论上扭转,克服嫌贫赞富如笑贫不笑娼的气氛;大力加强对穷人的救助,开通富人帮困的渠道,达到相互理解。>>>
  政府声音: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明确提出“提低,扩中,调高”的改革思路。>>>
  相关: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详细路线图绘就

法治社会之“和谐”:平等与公正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做到这点,谁也不会提出异议。相反,处事不公,权利与义务不相称,是导致冲突之源。>>>

百姓期盼:和谐社会必然同时是一个法治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则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准则。>>>
  解决立法中的部门利益与行业利益问题,将起草权交给更为中立和公正的人大与社会民众。加紧修改制定新的历史条件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注重法律的人性化,从根本上消除歧视与不平等,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制度基础。>>>
  相关:让冤假错案远离公民  我们离法治文明还有多远?
  政府声音:肖扬:发挥司法调解在和谐社会中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