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竞争力铸就辽宁经济发展


港口竞争力铸就辽宁经济发展

①刘斌  ②崔素杰  ①王亚宁
①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②中国大连国际合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引言
港口竞争力铸就国家竞争力, 国家竞争力增强国家经济实力。辽宁的经济发展摆脱不了这一现代区位经济规律。港口竞争力始于港口,源于竞争,是辽宁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辽宁有漫长的海岸线,辽宁应以大连、营口或锦州为突破口,以点成线,以线成面,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呈梯度推进。除了由沿海逐步向中部和西部推进之外,海洋的开发不可忽视。这样,以港口为依托,向其两翼发展,分别进行陆上和海洋的开发,有助于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经济的全面发展。2003年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目标,如果没有以港口竞争力为主体的辽宁经济发展模式,上述目标是难以实现的。这是振兴辽宁经济发展的根本命题。
2           理论指引
克拉克松(1992)认为港口竞争是港口营运人之间为获得利润而展开的博弈。维克曼斯(2000)认为港口竞争是经营者受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驱使而进行的商业角逐。港口竞争受以下因素影响:(1)货主需求;(2)运输生产条件;(3)对手的竞争力。(4)港口政策(5)经济环境。Verhoeff(1997)和Goss(1990)认为,竞争主体拥有下列三种形式的竞争:(1)不同经营者服务于相同货主或船东在同一港口的竞争;(2)不同经营者服务于不同货主或船东在同一港口的竞争;(3)不同经营者服务于不同货主或船东在不同港口的竞争。然而,全球化会使辽宁港口竞争变得更加复杂。辽宁的港口竞争分三个层次展开,即港口的、地区的和省区的竞争。
我们在波特的主张中发现对我们这一主张的支持。波特主张,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在所有行业都具有竞争力,一个国家只有在其特殊的行业取得成功,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成功。英国港口业的兴旺曾给英国经济带来了无限的繁荣,这种繁荣也因港口政策的失败和竞争力的削弱而日益萎缩。美国则恰当地实施了港口竞争战略,使其经济得以持久繁荣。港口只是经济发展和物流链上的一个链条的理论随着英国经济的衰落成为历史,以港兴市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港口经济学界以深刻的启示。辽宁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港口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 (core competence) 理论是美国经济管理学家 C K 普拉霍莱德、G 哈米尔(1990) 在他们的经典论文《公司的核心能力》中首次提出来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拥有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资源。核心竞争力既是公司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和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知识体系,也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知识与资产互补的体系,是公司竞争能力的基础。蒂斯、皮萨诺和舒恩(1991)则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提供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和支柱优势基础的一组相异的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规则。而巴顿(1992)则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核心竞争力理论引发了企业基本价值观的重新思考和思维方式的嬗变,并从更深层面和更长远的视角进化了企业竞争的发展战略观,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企业只有充分调动和有效运用各种资源,卓有成效地培养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实证研究
Winkelmans (1999) 博士从港口法律和港口政策的角度对欧洲港口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具有代表意义的是荷兰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鹿特丹港务局合作承担重建鹿特丹-安特卫普港口的建设任务。由于补贴政策,使鹿特丹港和安特卫普港迅速崛起, 在港内建起了先进的装卸设备和仓库,并由港口局管理。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港务局投资被限定在基础设施上,而港口的建设完全留给私人来投资。现在, 港务局只提供公共服务(港口交管系统、信息系统),货主、船东、营运商和企业的投资开发使港口更具吸引力。国家竞争力,城市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得以充分体现,该地区的竞争力不仅远远胜出欧洲其他国家,而且经济得以良性发展。高效、差异性竞争是两港远远胜出欧洲其他港口的关键。纵观当代竞争力理论文献、港口计量文献和港口实证研究文献,为我们完成全球化时代的辽宁港口竞争力与辽宁经济研究的目标打下了基础。
Weston (1990)从合并兼并的角度对美国打造港口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研究。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近年来全球企业的并购浪潮,很多港口企业正是通过并购来构建新的、更高层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港口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一般而言,港口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一是自我发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并购某些具有专长的企业,或与拥有互补优势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与自我发展构建港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相比,港口企业并购具有时效快、可得性和低成本等特点。通过并购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低成本性主要体现在从事收购的港口企业有时比目标企业更知道它拥有的某项资产的实际价值。经过合并兼并后,美国组成了2家全球巨人式的港口营运企业,多家小的港口营运企业。既有利于本土港口的竞争,又有利于全球范围港口的竞争。通过合并兼并打造低成本的美国港口企业和临港工业是美国经济长盛不衰的关键。
 
4     辽宁经济发展竞争力概况
在东北三省的对外贸易额统计数字中,辽宁省占有绝对的贸易优势;在辽宁省的对外贸易中,大连的贸易又独占熬头。大连在东北三省的对外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
表1  东北三省95~02年对外贸易额统计(单位:万美元)
年份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进出口
出口额
进口额
进出口
出口额
进口额
进出口
出口额
进口额
2002
2342633
1205989
1136644
407432
186810
220622
468766
241239
227526
2001
2103885
1074832
1029053
350243
152980
197263
410227
217600
192627
2000
2006747
1058947
947800
298532
148693
149839
399259
242393
156866
1999
1463378
812791
650587
255331
121712
133619
302483
153926
148521
1998
1376320
762505
613815
220598
110715
109883
319045
199316
119729
1997
1476852
810721
666131
246995
142925
104070
440225
332020
108205
1996
1357209
730015
627194
247595
108102
139493
431766
302572
129194
1995
1313547
707844
605703
268649
112417
176232
457910
295487
162423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发展均居东北经济区之首。应该看到,在东北经济区内,辽宁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是与港口对经济的牵动功能密切相连的。港口在发挥运输枢纽功能的过程,同时促进、吸引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腹地有序地积聚和扩散并与市场连接成一个系统,从而牵动腹地经济发展。
 
表2  辽宁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单位:万吨)
年份
大连
丹东
锦州
营口
2003
12602
708
1707
4009
2002
10851
606
1404
3127
2001
10047
542
1110
2520
2000
9084
486
1006
2268
1999
8505
375
723
1945
1998
7515
231
561
1758
1997
7044
220
504
1605
1996
6427
206
438
1493
1995
6417
134
218
1156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
在东北三省的外商直接投资中,辽宁处于领先的地位,其中大连和沈阳所占比例很大。
表3  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
年份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2002
341168
24468
35511
2001
251612
33766
34114
2000
204446
33701
30086
1999
106173
30120
31828
1998
219054
40917
52639
1997
220470
40227
73485
1996
173782
45155
56691
1995
142461
40802
51686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
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大连的区域优势和经济地位决定了大连的中心地位和对内地的辐射功能。
 
5     辽宁经济发展出路
波特竞争战略和安特卫普港口核心竞争力模型与辽宁港口竞争力进行优劣分析,我们就可以清晰的得出辽宁经济发展的战略框架,在贸易型、加工型、转口型与综合性港口模式中,辽宁应选择加工型的港口发展。为保证辽宁大港口竞争战略的实施,借鉴渐进式、激进式、强势式和弱势式的港口政策,形成具有辽宁大港口发展的竞争政策。
就目前全国的港口竞争力而言,辽宁的港口,即大连、营口和锦州无法和深圳、上海、青岛、天津相匹敌。竞争力的弱化导致辽宁经济增长乏力,其竞争力弱化的根本原因是“软、弱、 散”。“软”在于大连港没有整体上市,三大港口没有形成合力;“弱”在于辽宁省委和省政府不能发挥政府作用,无力将全省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散”在于太多的“中心”,未能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竞争格局。
       从50年代到90年代初,辽宁港口优势在全国独占鳌头,经济增长处于领先。辽宁港口的衰落导致了辽宁经济发展的滞后。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在于辽宁港口的振兴。从我们的研究来看,辽宁具有绝对带动优势的产业依次为:第一是石化业,第二是钢铁业,第三是服务贸易。辽宁应抓住机会,成为全国的石化大省,钢铁大省。其产业布局应为在港口附近,特别是鞍钢。安特卫普港和旧金山港的港区工业为辽宁加工型的区位港口竞争战略提供了参考作用。辽宁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工型的区位港口竞争战略。
 
6     政策建议
辽宁仍然是一个缺乏一体化的区域市场,这将阻碍经济的发展。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了原材料流向生产效率更高的的企业,阻碍高值低价的企业在本地区的经营。这些保护主义将会阻碍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实现,降低辽宁的竞争力。因此,制定政策以降低地方的保护程度,消灭地区保护主义以建立一个流动性的区域市场,减少区域间的不平等,允许资本和有较高技能的劳动力流向投资回报更高的地方。
上海和广州的企业从融入国际经济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收益。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运用产权、技术合作等方式,使国外合作者参与其企业投资发展。广州和上海的重要优势就在于其经济中有较高的外资参与水平。中外企业合资企业往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效率。招商引资营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让内资和外资享受平等待遇。对港口企业而言,一个多元化、集团化和股份化的所有制具有内生的竞争力;对航运中心而言,一个高效、经济和安全的结构打造出核心竞争力;对港口经济而言,一个可持续、均衡和平等的产业结构产生出不竭的竞争力;对辽宁省政府而言,一个竞争,稳定和高效的市场环境创造出永恒的竞争力。上述四个方面的竞争力建成之日,就是辽宁经济腾飞之时。此外,石化业的持续投资,鞍钢的搬迁,大连港的整体上市以及三个港口的优势整合都是辽宁眼前要解决的难题。
 
电话:0411-84724866
 
参考文献:
⑴ 刘斌,辽宁港航企业资本运营,2003
⑵ 世界银行投资发展报告,2004
⑶ 刘斌,港航企业资本运营,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4
(4)《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