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黄克维

艺术总监:黄克维:笔名:黄盟。山东人。曾经在大型国有企业从事经济管理与技术管理等工作。有过策划大型文化活动的经历,能够撰写文化项目策划书,能够独立地完成各种文化推广活动,能够识别筛选各种文化人才,能够开展大语文推广与普及工作,能够在网络平台写作:散文随笔小说电视宣传片解说词等等。研究方向:中国佛教艺术之刻石造像。中国围棋文化研究。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的比较研究。硬笔书法研究等等。

七月的约定【随笔】


  七月的约定「随笔」



  1. 七月的约定,指的是阴历的七月。

  2. 兔年的七月,喜事连连。

  3. 这里有一首七言藏头诗:「七月七日鹊桥相会」:

  七月双喜飞进家

  月中银座美佳佳

  七月皇家花园画

  日如中天恩爱加

  鹊飞天河鸣七八

  桥联北京七彩霞

  相见不难别亦难

  会当玉龙美人倩

  4.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民间传说:七月初七晚上,喜鹊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古俗。鹊桥相会:展示人民忠贞不渝的爱情。彰显我们追求美好的愿望。

...

Read more

从【蒸汽时代】跨越到【高铁时代】 【电视宣传片解说词】


  从「蒸汽时代」跨越到「高铁时代」

  「电视宣传片解说词」



  1.蒸汽机车是世界上第一代火车。喷着滚滚浓烟的蒸汽机车向我们过来:它开启一个人类历史的新时代:蒸汽时代。

  2.瓦特发明蒸汽机。在此基础之上:英国的斯蒂芬森设计制造了最早的蒸汽机车。

  3.1839年:斯蒂芬森驾驶「火箭号」蒸汽机车,写下每小时56公里的时速新纪录。在此之后的几年内:高速度的蒸汽机车奔驰在美国与欧洲大陆。这是一个伟大的:蒸汽时代。

  4.十九世纪中期,德国人发明制内燃机车造。后来人们又制造出「电传动内燃机车」。电传动内燃机车的出现,为机车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的活力,为全球铁路的...

Read more

潍县战役纪念遗址[随笔]


  潍县战役纪念遗址[随笔]



  1.潍县战役:1948年:华东解放军在华东战场上之第一个城市攻坚战。

  2.潍县战役:1948年4月2日发起,1948年4月27日:解放军攻克潍县。

  3.潍县战役:华野山东兵团:在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的指挥下,歼灭了国民党军4.6万人,拔掉了所谓的“鲁中堡垒”。使胶东,渤海、鲁中三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有力地推动全国的解放。潍县战役役胜利纪念碑:所立之处是战役最激烈的地方。1432名指挥员:为解放潍县献出了宝贵生命。

  4.潍县战役:有六处遗迹。

  5.丰碑凝结忠魂。2009年4月:潍坊市委...

Read more

互联网时代:没有被埋没的人才【评论】


  互联网时代:没有被埋没的人才「评论」



  二十一世纪:全世界进入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互联网革命:不仅表现于对于信息的获取,处理与传递,更表现为构建在信息技术之上的社会经济,人际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于新型的互联网文化。

  我们看到:互联网的催生:网络媒体、电子商务,网络娱乐,网络教育,远程医疗,互联网金融等大量新兴行业。每一个传统行业都能在互联网上找到其对应新兴行业。

  在经济层面,互联网通过对社会经济所涉及的各个行业的革新与颠覆,塑造了整体的互联网经济,它与线下经济互相依存、互为支撑。

...

Read more

 从韩信联想到姜子牙和诸葛亮   「小评论」


  从韩信联想到姜子牙和诸葛亮

  「小评论」

 

 

  1.笔者在上一篇文章写道:「韩信的一生,跌宕起伏。韩信年轻时,遭受胯下之辱,心怀大志。韩信在项羽手下,不得重用,愤而投刘邦。刘邦重用韩信,韩信领兵打败项羽霸王,统一天下。韩信属于一名典型的「潜人才」,后来进入「人才」行列。这是一条潜人才的成长之路。笔者说的是:潜人才的成长很不容易,他们要遭受被人歧视的境界。他们要遭受被人为埋没的境地。他们要遭受被人打击的的境界。等等。潜人才一旦出现,任何人都难以阻挡他们前进的道路。」

  2.  于是,笔者又想起周朝的姜子牙。

  3.  姜子...

Read more

韩信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潜人才】成长之新理念 【小评论】


  韩信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潜人才」成长之新理念

  「小评论」



  1.韩信: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

  2.韩信原来在项羽手下,因为得不到重用,投奔刘邦,韩信被委以重任,帮助刘邦打败项羽,而得到天下。

  3.韩信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潜人才」成长之新理念。

  4.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施舍,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

  5.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

Read more

话说「门以及城门」「散文」


  话说「门以及城门」「散文」

  1.这里有一首七言藏头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做为文章开头:




  城池坚固旌旗扬

  门前水流清波唱

  失火呼喊救火忙

  火用池水消灭光

  殃及小鱼暗神伤

  及时连累走梦乡

  池水车干余皆亡

  鱼乃无辜灾祸降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个成语的意思是城门着了火,人们用护城河里的水救火,水干了,鱼受连累而死。

  2.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使得鱼和城门之火这两个原本不相干的事物发生联系。联系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乃至人的思维,都在联系之...

Read more

纪念【七七事变】之口号


  纪念「七七事变」之口号

  1.牢记七七事变。牢记伟大抗战。

  2.永远不忘国耻。永远不忘南京大屠杀。

  3.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4.七七事变:中国在东方开辟第一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场。

  5.七七事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统一战线形成。

  6.七七事变: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7.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

  8.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挑起的局部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

  9.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中国:威胁到人民大众的生存,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其罪行罄竹难书。

  10...

Read more

秦志恒用笔用墨之特点   ------秦志恒书画之我见第三篇


  秦志恒用笔用墨之特点

  ------秦志恒书画之我见第三篇

  秦志恒用笔用墨之特点之一:他善于巧用「收笔」之技法。收笔:写道一划末尾而收束时的一种用笔方法。秦志恒收笔的其基本方法是:横划:有往必收。竖划:无垂不缩。明代倪苏门「书法论」曰:“用笔四处不可不留心:出也,收也,转也,放也。”

  秦志恒做书时尽力做到「气韵生动」。中国画论谢赫的「六法」中,第一便是:气韵生动。书法审美之中,书法作品以得气韵。气韵生动,高逸者为上品也,书法作品的气韵,是一种节奏韵律,是书法家通过自己的慧心把节律化自然地表现于自己的书法作品之中。在秦志恒的书法作品中,其每一点,...

Read more

秦志恒印象   ------秦志恒书画之我见第二篇


  秦志恒印象

  ------秦志恒书画之我见第二篇

 

 

 

  这里是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

  这里是济南马鞍山路。

  这里是济南书画家秦志恒的书画摊位。

  笔者在这里看到了秦志恒的书法作品以及绘画作品,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对于秦志恒书法的第一个印象是:「秦志恒笔力娴熟;力度贯穿于其中」。笔力:我们从作者的字的笔画形态中体现的力量之美。这种力量之美,主要表现在书法作品的线条之中,给人们艺术方面的感受。

  我们看到:秦志恒运笔时以全身气力贯注于笔画的提按,顿挫,转折的力度。他的笔力,产生于正确的执笔正确的运腕,站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