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梅剑华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平台研究员、《认知科学》期刊主编、中华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维特根斯坦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心智哲学、实验哲学、人工智能哲学、儿童哲学;语言哲学与形而上学;先秦哲学与中西哲学比较。曾任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萨尔茨堡大学、匹兹堡大学、罗格斯大学等大学访问学者。主持1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实验语言哲学的批判性研究,主持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意识问题的形而上学研究。发表文章数十篇,主编《自我问题》,即将出版心智哲学专著和实验哲学专著。

自我是个幻觉?


   据称,德尔菲神庙给苏格拉底的神谕是“认识你自己”,这被看作是哲学家反思自我、理解世界的开始。古希腊以来,自我一直是哲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反检日常生活,“超越自我”“迷失自我”“实现自我”之类的说法不绝于耳。如何看待自我?宗教徒会说自我是一个纯洁的灵魂,无神论者声称自我不过是一团行走的物质。美国学者侯世达(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的著作《我是个怪圈》为此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我是一个怪圈。

  

   1945年出生的侯世达是当代著名的认知科学家。他于...

Read more

人工智能与因果推断——兼论奇点问题


摘要:自“图灵测试”提出以来,关于机器能否真正具有人类智能的争论就一直没有间断。批评者多认为机器可以具有工具意义上的弱人工智能,但不具有主体意义上的强人工智能。以珀尔为代表的因果推断学派主张因果推断能力是机器具有强人工智能的关键。一旦机器获得因果推断能力实现强人工智能,机器就可能在后续发展中远远超过人类智能,并达到其发展之奇点。我们认为:如果能让机器人具备因果推断能力,那么强人工智能就是可以实现的,奇点的存在在逻辑上是可能的。但是可能性不等于实际性,要想在实际上获得这种高于人类的智能,人类还需要进一步整合传统生物智能和机器智能。

   关键词:强人工智能 &nb...

Read more

人工智能与我们:前奇点时代的困惑


    本文为“一乘名师讲堂”视频专访梅剑华教授的文字实录。

 
  
   一乘: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加速。当它突破某一个临界点,人类的制度、秩序、道德和生活方式等等都会发生根本变化,一些东西会崩溃,一些东西会重建。您觉得“奇点”会在什么时候来临?会带来哪些大问题?人类又该如何应对?“奇点”会不会宣告人类的末日?
 
   梅剑华:好,谢谢。我觉得不用谈奇点,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已经很多了。大概一年前,我遇到一个从广州过来的警察朋友,我们两人的职业差别很大,他做刑警,我是老师。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