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小黄

湖南大学兼职教授、供职中信集团

品牌建设是银行竞争的制高点


  独具魅力的品牌是一个百年银行的外在标识,也是百年银行卓越信用的历史积淀和物化凝聚。在现代社会,随着技术和信息扩散加快,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当前,商业银行竞争正在从过去的产品和服务竞争逐渐进入品牌竞争阶段。商业银行要想长久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打造自己的品牌。

  银行和其他企业一样,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有的制高点是由品牌形成的,所有的里程碑是由工具形成的,而构成品牌和工具的基础,是银行的文化积淀。在银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系列标志性的品牌、人物、文化和工具,构成了历史阶段的划分标准。百年银行,归纳为一个符号,就是品牌。

  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所有的制高点是由品牌形成的,所...

Read more

⼤数据异化及算法王道


  在数据风起云涌若⼲年后,在⼤数据喧嚣若干年后,当智能社会的廓影现身于东⽅晨景时,⼀切都会回归常识与基础逻辑数据从服务⼈类管理活动,到⼲预并损害⼈类⽣活状态,产⽣了异化。未来只有建⽴在算法基础上的数据运⽤才是可持续的。

  1

  大数据是数据的外延

  现在和未来的唯⼀样本是过去。所有的过去都在数据中。

  数据与⼤数据是不同的概念,但却是同⼀事物的不同状态的描述。

  数据(d...

Read more

进与出的不同逻辑


  在经济生活,常有市场经济观和经济政策观两种思想,前者的逻辑是承认世界的不确定性,相信市场无形之手的力量,在这种制度下等待事物的结果,无论好坏。后者的逻辑是追求事物的确定性,相信行政力量的理性和强大,在这种制度下引导事物出现好的结果。市场的逻辑与政策的逻辑各有效用,交错运用,效果常常适得其反。

  人们对事物的直接反应看起来是本能的或程式化的,但其背后的本质仍然是利益动力下的安排。只不过所依据的观念和由此而产生的逻辑不同,才会有不同的反应。即使是最本能的反应也是天择物竞的自我保护。同样一件事情,如果观念和逻辑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应对。经济生活中概不例外。

  所以对任何事情都不必差...

Read more

银行家的贷款悖论


  我们既不能要求银行家牺牲资本权益,突破市场规则去履行社会责任,也不能任由银行家唯利是图完全沦为资本的工具。其中的分寸拿捏则需要文明高度与深度的支撑。

  做了近四十年金融,从来都是按金融的原理和业务流程的要求去思考和行动,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最近同朋友聊天,人家批评说银行家们其实在许多事情上未明事理,例如贷款,雪中送炭的少,锦上添花的多,似乎有违天理。这引起我对金融伦理的思考,我们贷款到底应该贷给谁?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舍默讲过经济学上的“银行家悖论”:如果你贷款给信用记录差的人,你冒的风险就很大,他们可能还不了钱,甚至搞得你破产,风险很...

Read more

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必须实现六大转换


  我国银行业在完成股份制改造、重组上市以后,必须把风险管理工作放到重要位置,研究如何修补风险管理上的短板。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实践,我进行了归纳,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必须实现六大转换:

  一是从过程管理向边界管理转换。要从具体的市场进退、市场判断、市场组织和推动方面的工作中退出来,守住边界,确保银行的平稳安全运行。管理总是有分工的,风险管理就是守住那些危险地带,插上 “标签”,这些边界不能越过,至于在边界之内怎么运行,那是业务部门的事情。风险管理要回归到科学、合理、理性的理念上,从治理和针对性的管理方式回归到常态的、有科学规律的方式上去。总行风险管理、风险监控...

Read more

不要相信管理神话


  任何管理模式的成功,任何企业的有效生存,都是历史条件与管理者修养的成功契合。就企业管理而言,任何以往的成功并不能预示今后的无恙。世界上并无管理神话,只有科学的、实实在在的管理实践。百年老店的打造是一种内在的、浑厚的、质朴的积淀,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某一个阶段的成功最容易导致对某一个企业家的盲目信从,相信这个人的神话故事,这种对管理神话的依赖往往是摧毁百年银行的致命杀手。

  世上并不存在管理神话,所谓的管理神话,就是认为历史上某个阶段的成功例子,能够在今天或者未来反复重现,这种崇尚并不可靠:

  第一,历史上的成功依赖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人不可能...

Read more

预警的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预判未来。所谓预判,一方面是预测未来收益的机会及概率,建立相对稳定的预期。二是预计未来风险的概率及成本。后者的预计结论如果对社会和大众可能产生巨大影响,则需要一定条件下的公开预警。

  一、预警的学术含义

  经济危机可不可以预警有许多讨论,如高善文就认为:金融市场理论中有一个特别有影响力的假说,叫做“有效市场假说”。基于“有效市场假说”的分析思路,会发现预警是一个伪命题:如果金融危机可以预警,那么通过基于预警指标体系的交易,本身就可以获取巨额的利润。这就使得,所有基于公开信息和理论模型能够反...

Read more

结构调整与风险承担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结构调整大刀阔斧,“三去一补”抓住了要害,尤其是去杠杆,应该说卓有成效,在某种程度上排除了系统性风险的隐患。在长期快速发展之后所有的经济调整都是必要的也是正常的。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看,稳中向好的判断应该是有依据的,但经济状况亦有令人担忧处,有一些指向性数据值得分折:一方面,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都呈现减速,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万亿,同比增长9.4%,低于预期和去年同期水平;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为29.73万亿,同比增长仅6.0%,明确显示了当前投资的疲软;贸易顺差收窄26.7%,说明贸易形势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在...

Read more

资本放在什么样的笼子里


   最近几年虐童事件层出,11月8日暴出上海携程亲子园幼师集体虐童事件,国人的心神顿时颠覆般疼痛,不想血波未平腥潮又起,北京朝阳区红黄蓝幼儿园又暴不堪入目的虐童案。社会大众本已敏感的神经更受刺激几近窒息般崩溃。

  这些事件几乎都在不断撕裂法律、道德、公秩良序的底线,酿成全社会无法承受之心理重创。尽管各种调查处理的过程不尽人意,但时间却像潮水一样挟带着各种不良情绪退却得越来越远。而疼痛却如礁石般停顿在原地,压迫得人们不能顺畅呼吸。療伤的唯一办法就是反思这些事件的原因,并且防范预后。

  需要反思的问题很多,法律层面,道德层面,管理层面,心理层面等等,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

Read more

对虚拟货币简单封杀是错误的


 

  一、电子货币与传统货币

  几年前我读凯文.凯利的《失控》一书,注意到他谈到货币的未来时,说过未来电子货币会促进货币的私有化,可能企业会成为网络上电子货币发行的主体,当时心下有些疑惑。不久有机会跟他面聊,请教他为何这么判断,但他并未做的出清𥇦的解释。

  最近在中国虚拟货币被央行封杀,风行一时的比特币价格暴跌,虽然议论纷纷,但大多数人对比特币的技术背景并不了然,对货币的经济原理亦不知其所以然,故议论多为惊讶并无深究。利益受损者当然会发愤懑之声,但也无可奈何。

  我觉得像比特币这样的货币现象是值得做一番货币原理上及相关法律原理上的讨论。

  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