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赵建

青岛银行经济学家,山东大学硕士生导师,闻道智库学术顾问,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青年学者

将破的刚兑 成因、原理与解决路径


   一、打破刚兑与金融供给侧改革

  如果问当前最大的宏观风险是哪两个,显而易见,外部是与美脱钩,内部是债务拆弹。债务拆弹这个话题,在前几天陆家嘴论坛上几位领导都不约而同的提到。

  还是要再提一提金融供给侧改革。它是防风险攻坚战的新阶段,或者是深化阶段,标志着开始从宏观转向微观,从面转向点。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金融反腐抓人,不到半年已经有多位高官落马或出事,恐怕这才是刚刚开始;二是债务拆弹,随着上一轮债务投放开始步入集中偿付期,违约暴雷不断出现,如果央妈不出手,可能要火烧连营发生系统性风险。

  用钱赎买稳定容易,打破刚兑才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硬骨头。但是积重难返,刚性兑...

Read more

多维视角下的中国普惠金融


  相对于丰富的普惠金融实践,普惠金融理论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依然相对滞后。本文对普惠金融的研究现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主线进行了初步梳理,在纵向上提出了普惠金融理论演进的“三阶段论”:理论萌芽、理论觉醒和理论自觉三个阶段。我们注意到了普惠金融内涵和外延的丰富性,从语义学、功能主义、金融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多个视角对其进行了解构,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中国普惠金融的文化根源、根本目的和技术基础,并提出了基础功能主义的“三三原则”作为实践指引。

  从发展历程来看,普惠金融首先是一门实践的课题。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社区金融和尤努斯小额信贷...

Read more

诸神的黄昏:安邦包商们的困局与债务资本的末路


   2018年2月23日,银保监会宣布对安邦进行接管。事后发现,安邦只用区区10亿,竟然撬动了一个近两万亿的金融帝国。

  2019年5月24日,央行和银保监会宣布包商银行“发生重大信用风险问题”并对其进行接管。明天系的疑云又重新浮上水面。这也是一个实际操控几万亿的金融控股集团。

  一个保险公司,一个商业银行,他们都处于金融产业链的上端——货币来源端(保费+存款)。政府对这两大机构的接管,或许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同时也是防风险攻坚战由面到点、金融供给侧改革纵深推进的序幕。金融业既然不能像钢铁、煤炭等供改行业那...

Read more

从两条主线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银行业


   一、历史之镜——中国的货币化进程与商业银行改革

  银行业现在发生的事情都是有其历史的原因,所以我们首先还是要站在历史角度去看。中国建国之后或者改革开放以后,其实主要发生的就一件事,工业革命。文一老师在《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里说,中国工业化革命并不能把改革开放的前30年和后40年割裂,前30年为我们打下了很多基础。

  文一教授同时反思,印度同样有大量的人力和资源,为什么没有引爆工业革命?他认为这是我们计划经济年代打破了原来乡村格局的碎片化的组织模式,大家提前的进入一个集体生活状态。这点我在参观天工国际,跟他们董事长进行深度的交流深有体会。和从...

Read more

银行是如何逐渐丧失转型动力的


 

  一、短短五年,为什么从转型的理想主义,变成了消极守成

  我看到了最近十年,中国的商业银行是如何从改革转型的理想主义者,逐渐变为明哲保身的“守成人”。曾经怀揣着改革转型理想的银行人,如今似乎只满足于别出风险、保持现状和得过且过。

  这或许就是一种成熟。归来仍是少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万历刚上台的时候,也曾想励精图治,变革中兴。多年以后也变成了守成维稳的现实主义者,最后干脆躲在深宫里自己捣鼓仙丹。

  这就是现实。做战略要认清现实,这是第一步。然而又如何在理想和现实中平衡,你不能没有一点梦想吧,没有梦想你怎么给股东讲故事,怎么凝聚员工...

Read more

中国式户籍制度——从效率到公平


   十年前在美国访学的时候,在一次聚会中,有个美国本土教授很郑重其事的问了我两个问题:

  1. 听说你们中国人吃狗肉?

  2. 听说你们每个省都有一个“国籍”?

  狗对他们来说几乎和人一样的地位。所以每次做客,老美朋友介绍家庭成员的时候,都会把狗一起列上。所以吃狗肉意味着吃朋友的肉,很残忍。

  至于第二个问题,中国人不同省份甚至不同城市有不同“国籍”的问题,在他们看来也是不可思议。一个国家,种族都是平等的,怎么不同的城市还决定不同的“社会权益”呢?

  这两个问题...

Read more

一文读懂利率并轨对银行、企业和个人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渐进式过程,利率并轨产生的影响虽然逐渐显现但是导致的后果却是非常巨大。中国式影子银行,便是在双轨制过程中产生的过渡物种。从理想图景来看,利率并轨消除了市场化利率和非市场化利率之间的套利空间,影响了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行为,一些基于利率双轨制的过渡物种比如作为高息揽储工具的银行理财产品将要消失。那么利率真正并轨后,对银行、企业和投资者究竟有什么影响?需要我们运用金融学理论进行“思想实验”和“沙盘推演”。

  需要注意的是,利率市场化或利率并轨,实际上是打破刚兑、金融去财政化、银行家去政治化的另一种语境表达。如...

Read more

流动性泛滥与信用违约潮:一首迟早奏响的“冰与火之歌”


   数据回暖,央妈开始节制。但国开姨很忙,四处救火,因为一些地方平台违约的狼烟四起。然而,每一次兜底,都给交易员打一针兴奋剂:越烂越买。买城投债是一种信仰,而不是简单投资。

  何时是个头?谁绑架了谁?光靠“央妈+国开姨”的基础货币就能拯救“债务藩镇”的一地鸡毛?若如此,总要付出泡沫和通胀的代价。因为你在为一堆有毒资产凭空印钞!

2019年城投债偿付压力非常大

  2019年城投债偿付压力非常大

  社融超预期增长(环比增长了四倍),意味着中国又成功的制造了一次“信用脉冲”。商业银行通过信用渠道向社会发放广义货币和注入流动性,...

Read more

中国经济的“三峡河段”


   按唐德刚先生的说法,中国建国后近百年的时间将一直处于“历史三峡”。如果将建国后三十年看做是“政治的三峡”,那么改革开放后四十年则或许可以看做是“经济的三峡”。一个转型国家用三十年、四十年的时间,分别进行政治和经济制度实验,在一个个时代困局中不断试错、纠错和突围,恰恰构成了中国百年变迁中独特的体制张力、文化韧性和历史魅力。

  站在“后发展时代”的路口,面对着金融市场价格闯关的暗流涌动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漩涡激荡,经济学家们或过度悲观充满浓厚的末日情结,或盲目乐观高唱中国经济即将成...

Read more

房地产税,中国的“李嘉图难题”


  泡沫可能只有破灭时才能确定存在,我们尚且不去争论。但有意思而又吊诡的是,美股和中房,这两个公认的全球最硬的两大资产泡沫,最近十年都存在一个政府免费发行的宏观看跌期权。美股是美联储看跌期权,即美股大跌美联储就会鸽派兜底(事实也恰是如此)。对于中国的房来说,这个看跌期权——房价大跌将引发国家资产负债表崩溃而触发国家兜底,现在会因为房地产税的征收而失效吗?

  以及,如果用房地产税来拯救因减税和地方收支失衡导致的现金流量表萎缩,却会不会因此导致债务泡沫撑起的国家资产负债表崩溃?这是中国在财政、金融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事关国运的“李嘉图难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