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董洪

    董洪被学术界公认为是“黑箱考古”理论的创始人1992年因破译河西“金马张”是铜奔马设计大师张江之谜而一举驰名海内外。1995年破译贵州悬赏百万的“红崖天书”,新华社记者为此发表了《汉字是人类最早文字》的特稿,在台湾等地引起轰动。他先后在《社会科学报》、《河西学院学报》、《甘肃社会科学》、《飞碟探索》等报刊发表过论文多篇,新华社曾两度向全国50余家晚报发通稿予以报道,并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南方周末》、《瞭望》(海外版)、《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侨报》、香港《文汇报》、《澳门日报》、中央电台、贵州卫视台、《甘肃日报》等60余家报刊、电台、电视、网站大力宣传。
    董洪现为民盟盟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首届甘肃省文学院签约作家,曾任首届“中国旅游标志之都”校园文艺作品大赛组委会执行主任。2005年,董洪和王登友联袂创作出了反映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甘肃第一部长篇电视小说《雪域天骄——凉州会盟演义》,得到了甘肃省民族研究所专家的高度称赞,《光明日报》、《华声报》、《京华时报》、《解放日报》、《甘肃日报》、《科技日报》等50余家国内外媒体竞相报道,佳评如潮,目前已被誉为是“凉州兵团”在甘肃文坛崛起的标志性作品和“甘肃文学进入中国文学前沿地带”的标志性作品之一。

580989南航正股/认沽将反复套取暴利


         昨天和我证券公司的一位老总朋友聊了聊,说道最近券商天量创设580989,我说你们券商这下可发了,交点押金直接换认沽去市场上换散户的现金。我那朋友却神秘地笑了笑,说道:“你以为我们券商都那么短视,换点现金就满足了?”

        我有点不解,问他:“象580989,你们交7.43押金就换2份,到市场上卖了就换回4块多,还不够吗?”

   &...

Read more

武威打造中国旅游标志之都


             

编者按:

   

    甘肃民勤为何变成了四大沙尘暴的策源地之一呢?董洪先生曾经在武威工作过,他记得大约在1988年左右,许多民勤人借发展经济之名,大肆发掘腾格里沙漠中的甘草等药材,武威八中的一名民勤籍教师竟辞职去挖甘草,后来人手不够,还雇用武威人去当帮工,开着手扶拖拉机往来运输,他最后赚了4.5万元,开起了一个装潢公司……

目前,种...

Read more

面对冰冷尸体的拷问


在兰州市华林山殡仪馆的停尸房内,一具冰冷的尸体被临时停放在白色的冰柜中,他年仅19岁却永远停止了呼吸,无法合拢的双目像在怒斥着苍天的不公……
他是谁呢?2006年5月17日兰州电视台、《兰州晨报》、《兰州晚报》、《科技鑫报》等新闻媒体同时报道了这位学生溺水身亡的新闻。原来,他是在兰州市七里河崔家大滩的一处死水潭附近钓鱼时不幸溺水身亡的。出事的死水潭有10多亩大,是有人在这里采砂后形成的,最深的地方有七八米,这里曾发生过数起溺水悲剧。
据悉,溺水者叫王发文,是甘肃省商业学校计算机高职二班的学生。两年前,17岁的王发文踌躇满志的从武威来到省城兰州,他带着书生意...

Read more

武威作家群体硕果累累 凉州兵团成为学术课题


2006年,在甘肃省社科联主办的《社科纵横》杂志第12期上发表了兰州大学学者院中科先生的《文学的本土情怀和大众视野——论“凉州兵团”在文坛的崛起》一文,对凉州兵团的形成和崛起做了全面的论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社会的大变革,是文学流派形成的历史条件。早在粉碎“四人帮”、党中央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之初,武威地区就有一大批新老作者拿起笔来,用自己的心声,歌颂党和人民的胜利,揭露极“左”思想的毒害,热情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崭新的精神风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进一步追踪...

Read more

《武威同乡兰州黄页》印制方案


               一、发起单位:

甘肃华夏文化研究会是“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甘肃组委会骨干成员发起的群众性社团组织,系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4)甘社科联发第40号文件审查资格,甘肃省民政厅(2005)民管复字(2005)第13号文件批准成立,并颁发(2005)甘社证字第62 A 00030033号登记证许可开展全省性活动的文化研究类组织,2005年组织发起了文学流派“凉州兵...

Read more

《武威会盟》电视歌星选拔鸣锣——百姓兑变为明星的又一走红渠道


最近,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的姊妹篇《武威会盟》进入筹拍阶段。2005年,甘肃省拍摄的反映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题材影片《月圆凉州》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北京首映活动,后来还登上联合国总部的大雅之堂,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同一题材40集电视连续剧《武威会盟》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同志亲自担任顾问并题写剧名。拍摄《武威会盟这一“重大题材”电视连续剧,不但是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而且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活动,因此列入甘肃“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

该剧根据甘肃省文学院签约作家董洪和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王登友联袂创作的长...

Read more

《大敦煌》编得太离谱 收视低惨败收场


《大敦煌》登陆央视黄金档 讲述千年传奇历史

 

    《大敦煌》讲述的是从北宋年间到抗日战争共1000多年的历史,剧中将着重表现3个部分,一是公元1034年,大量经卷藏于藏经洞的历史;二是公元1899年,藏经洞发现被盗的过程;三是解放前,爱国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保护敦煌文物的故事。

 

 

电视剧《大敦煌》简介

 

    上部 北宋仁宗景佑年间,于阗被大衣黑食灭国,于阗小公主梅朵在于阗僧人的护卫下逃往敦煌投奔姐姐珍娘,途中与一心独霸西域的西夏王李元昊相遇。

 &...

Read more

红岩河图碑识读


  要:红岩碑文创制于何时?河图如何从中原流落到古夜郎国境内?本文做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红岩碑文;河图;因袭比较;识读

中图分类号:K835      文献标识码:A

 

黔中第一奇迹红岩碑属于现在哪个民族的文字呢?清代贵州独山县布依族学者莫友芝在《吕亭诗抄》中记有水中竹历参摩研,略明格西辰戊字的研究结果,而今我们又接着寻出了武、地、日、甲等字,与贵州水族民间关于六一公(河图化身)创造“...

Read more

《甘肃学者破译贵州神秘的红岩碑文》


《红崖天书》网页:http://www.gzzt.net.cn/homepage/gzhyts/hyts1.htm

 

全球华文报通稿

 

《甘肃学者破译贵州神秘的红岩碑文》

 

[新华社兰州八月九日电]蒙上数千年神秘面纱的[黔中第一奇迹] 红岩碑文,最近被甘肃省一位学者破译。

红岩碑是是一座书写有神秘文字的古老的赭红色山岩,位于贵州省安顺地区黄果树大瀑布西侧七点五公里。红岩碑面向西,长约百米,宽三十余米。石崖偏北处右方宽十米,高六米的范围内,有一片奇特的用铁红色颜料书写的古文字。

专家介绍此碑文字非凿非刻,非阴非阳,若篆若隶,古朴浑厚,字大...

Read more

贾玉兰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听过王海的《乡音》,看过《快乐兰州》、兰州方言版的《虎口脱险》吗?这些曾经或现在脍炙人口的影像作品,皆出自兰州本地女导演——贾玉兰之手。
    贾玉兰小时侯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秉笔直书的记者,用生花妙笔抱打不平。但长大后她却进了甘肃省音像出版社做了音像编辑、影视公司总经理直到现在的独立制片人,与最初的理想越走越远。谈及此,她笑了,“干一行爱一行嘛!”对于现在的生活状态,她很知足,也很达观,“走的路越坎坷,结局就会越快乐,我不会让痛苦决定自己的未来,寻找快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