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吴晓波

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

我心中的2017年度人物


   2017年的中国财经世界乏善可陈,并没有出现太多的新鲜面孔。有一些故事走到了终点,还有更多的故事则戏至半场,仍扑朔迷离。

  所有财富人物的命运,都与两个特征有关,其一,他必须与潮流同行,或者是新理念的创造者和引领者,其二,他的成绩是可以被量化评估的。在这个意义上,人的被关注和戏剧性,几乎全部地建立在行业波动的戏剧性基础上。

  在2017年,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新零售、海外投资、文娱复兴,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热点,它们有的是泡沫,有的已构成趋势本身,“年度人物”正出没其中。

  01 贾跃亭

  贾跃亭的微信指数一度超过范冰冰和鹿晗。7...

Read more

我把周其仁的这四个字,放在脑袋里想了半年


 

  “对于过往的十年,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您的答案是什么?”

  2017 年4月,在杭州举办的一场“互联网+”峰会上,吴老师问了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老师一个问题。而他的回答只用了四个字——“水大鱼大”。

  吴老师把这个词放在脑子里,想了整整半年,最后,用这个词作为了新书《激荡十年,水大鱼大》的书名。

  昨天,吴老师和周其仁老师再度相遇,在北京大学举办的第36期“北大国发院博士论坛”上,进行了演讲和对谈。

  “这本...

Read more

2030年养老将成第一消费产业


  从1978 年的徘徊苦闷,到2008 年的激越亢奋,再到此时此刻的群体焦虑,四十年的中国以空前的破坏性创造,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勇气和格局。同时,也让这个国家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迈向更辽阔的未来。

  企业家的选择隐含着时代变革的奥秘

  当今中国既有自身成长的转型特征,同时,它也越来越融入全球现代化的普世性进程。从年广久、吴仁宝,到张瑞敏、柳传志,再到马云、马化腾,中国在不同的时代给出不同的机遇和使命,让一代代人用自己的方式承担和解答。

  在2018 年的某个时刻,从柳传志和马化腾的办公室往下眺望,你可以清晰地看见他们的来路去途。

  联想控股...

Read more

月入两万,95后还觉得自己活得不如狗?


 前段时间,有一位编剧朋友来到杭州与我会面。

 
“最近在忙什么?” 我问他。
 
“在写一部新剧——《我家有个95后》。”
 
这位编剧朋友告诉我,如果你的家庭中有一位95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变了。因为与50、60、70、80后相比,95后拥有一些前所未见的特质。
 
在送走这位编剧朋友不久后,我便看到一份由极光大数据发布的《95后群体画像研究报告》,它收集了95后在50多万款APP上的应用行为,并深度剖析了这群人。
 
结果显示,...

Read more

中国经济变革的四个动力


 

  在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并非国家治理的唯一目标,它从来被置于稳固执政地位和维护国家安全的两大前提之下,因此,有着高于经济发展的“人为计划性”和别于他国的中国特色。

  1

  中国现代化的动力源到底是什么,这一直是容易引发争论的、让人无不焦虑的话题。

  早在1948年,青年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用“冲击——反应”模式解释中国的现代化之旅,在他看来,“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是西方规定了中国近代史的全部主题。”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在逐渐引进引起&l...

Read more

为什么会有“任大炮”


  一只破球鞋扔向正兴致盎然的演讲者,擦着脸就过去了,接着是另外一只。

  事情发生在2010年5月7日。这天下午,在大连举办的一场房地产千人论坛上,当华远房产董事长任志强上台的时候,一位25岁的年轻人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他大学毕业后在市内上班,由于房价太贵,仍然和父母住在一起,因为买不起房子的缘故,他先后交往的两个女朋友最后都离开了他。

  任志强就这样被扔出了名。这一年还有人在天涯网上评选“全国网民心目中最欠扁的人”,排在第一的是日本首相小泉,第二名是台湾陈水扁,第三名就是任志强。

  出生于1951年的任志强是一个“红二代&rdq...

Read more

我观察了10年才发现,那些很努力却没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特点


  导读:如果一个家庭的财产性收入与职务性收入各占一半之时,财务自由的曙光便可能出现了,而当前者占到绝大比例之后,你就会摆脱对职业的依赖,越来越自信,开始考虑如何过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否则,只能注定穷下去。

  我这辈子只坐过一次免费的出租车,在北京,从西山饭店到中央台的梅地亚,开了一个多小时,司机是80后小张。

  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列席中南海常委会,没有他们不知道的国家大事,所以一上车,小张先向我通报了打老虎的近况以及即将被打的大老虎名单,听得我一愣一愣的。接着,我问他:“您这辆车是您自己的还是公司的?”

  “是我爸传给我的,他开了三十年,刚...

Read more

任正非的“怀疑型人格”


   李玉琢是华为早期的一名副总裁,因为常年两地分居,他向任正非提出辞职。任正非听到这个理由后,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他脱口而出说:“为什么要离职,你可以离婚啊!”

  2016年4月的一个晚上,有人在虹桥机场拍到一张照片,72岁的任正非独自一人拖着拉杆箱,排队等出租车,身边没有助理和专车。过了两个月,又有人在深圳机场的摆渡大巴上,拍到几乎同样的场景。

  这一年的5月30日,北京召开全国科技大会——1978年,33岁的任正非也曾参加过这个大会,是6000名与会者中最年轻的人之一,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俱到场讲话,轮到任正非...

Read more

这个失去共识的年代,物质追求成最显赫的“道德指数”


  一个国家的成长高度,当然不是由摩天大楼决定的,它取决于全体国民的现代性。与高楼、高铁和奢侈品相比,中国近十年的变化,更多地体现在阶层丰富化和价值观的衍变上。

  对财富的焦虑和阶层固化的恐惧,使得物质追求成为当代最显赫的“道德指数”。

  今日中国变得更加的壮观,却也更加扑朔迷离。我们进入了一个失去共识的年代,或者说,旧的共识已经瓦解,而新的共识未曾达成。

  历史的目的就是把时间收集到一起,从而所有的人都在对时间的同一探求和征服中成为兄弟和伙伴。

  ——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

  “对于过往的十年,...

Read more

鲁冠球告诉我,战士的终点就是坟墓


 

鲁冠球告诉我,战士的终点就是坟墓鲁冠球告诉我,战士的终点就是坟墓

  我第一次见老鲁,是1991年,那时候他46岁,已是非常著名的企业家,而我则是刚从大学毕业的青瓜蛋子。回来后,我写了一篇文章,名字是《中国企业界的常青树》,人们对老鲁“常青树”的称呼,就是从那篇文章开始的。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常常会跑去调研,亲眼看着这家企业由“杭州万向节总厂”,一步一步变成了 “万向集团”。

  与老鲁相交半生,相逢寥寥,可以回忆的细节却很多。如果说有什么印象最深刻的点,就是他极其浓厚的乡土情结。他从一个自行车轮胎维修站开始创业,以其沉稳而富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