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美术馆破天荒为一个只有两岁半的女孩做画展。我想,之所以如此,主办者大概想证明,又一个艺术天才诞生了。我辈无知,半个世纪以来,已经目睹了不少艺术天才的诞生,同时又目睹了同样多的艺术天才短命夭折,以至于我辈不知对艺术天才究竟应该崇拜还是恐慌。
检索20世纪的艺术史,其中最大的神话就是关于“儿童画”。自从现代主义艺术成功占据了主流地位以后,关于儿童的天真就成为一种“政治正确”,谁也不能、更不敢怀疑儿童的创造性,这一创造性,据说是天生的,是纯洁无暇的,因而也是完全审美的。事实上儿童作画也的确是天生的,是纯洁的,儿童心理学已经证明了...
作者文章归档:杨小彦

难以磨灭的视觉
一般人以为,时代之标志,是事件、概念、学说,或者伟人、名人。这一切当然都是。但是真正使人难以磨灭的印记恰恰是视觉。
“文革”期间,最为大家熟悉也最大众化的图像,就是出现在各地黑板报上的大批判图案:工农兵一手高举“红宝书”之类的革命符号,一手指向敌人——或是“走资派”,或是“苏修”和“美帝国主义”,反正就是被革命铁拳吓得浑身发抖的漫画人物——坏蛋。这种群众艺术一开始是画家为适应环境而创造的,随后成为众所周知的、...
城市剃刀
近30年来发生在中国的最大事情,从视觉来看——或用一个学术点的词,从表象来看,是城市的急剧扩张。今天的中国到处充斥着各种奇特的城市化景观,尽管这些景观外表似乎有很大差别,但其中显露的张扬气派,却是高度一致的。这说明,城市化扩张的建筑外观,不仅在追逐奇异的效果,而且丧失了对空间人性化的合理处置。传统城市那种亲热无比、饶有兴味的挤迫与安排,大概只能到香港的上环和日本的京都去寻找了。
中国绝大多数大城市已失去了昔日的温馨,在张扬的气派中远离了原有的记忆。伟大的城市的伟大的管理者们,由于少有独自穿越马路行走的经验,动辄就大刀阔斧地分区,规划出一条宽大的马路,...
天才无法培养
这几年动漫热得不行。政府以相当大的力度投资动漫产业,全国各高校也都在争先恐后地创办动漫学院,但我一直有个疑问:我们真的能培养出动漫天才吗?
结论很简单:不能。正像我们不能培养鲁迅和巴金一样。尤其在综合大学,对学生的规训是如此繁复,单单课程中的大学英语和数学,我想就足以摧毁一个潜在的天才了。
许多动漫天才的成长史已经证明,能够在这一行当出类拔萃的人,多少都有些怪僻,他们行动独立,不太合群,偏执,对某类形象有狂热的个人喜好。中学时他们可能喜欢逃课,喜欢和老师顶撞,自以为是,高考时又难以考到高分,甚至一开始就不打算在高考制度中备受折磨。
也许这是我的一种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