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的民营经济活跃,哪里的经济就发达、人民就富裕、社会就安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要英雄不问出处,创业不问体制。要用实际行动去破解民营经济准入难、注册难、用地难等问题,全面放开“基础设施和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投资、社会事业投资”等投资领域,保障民营经济的竞争权。同等配置资金、资源、土地等要素,在政府项目、采购等方面向民营企业倾斜。要营造“发展至上”的政务环境,多设“路标”,少设“路障”,旗帜鲜明地维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其合法经营不受干扰。
理顺民营经济发展至关...
作者文章归档:裴小康
又到议论状元时
状元,在中国社会总是一个亮眼的词汇。“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闻”,媒体来炒作,社会在热议。虽然有些地方明令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却依然无法让热闹的“状元秀”真正降温。于是,人们希望状元常胜不败,从“高考状元”也变成“职场状元”。但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一旦发现情况不尽如人意,冷嘲热讽、愤懑抨击也就来得格外猛烈。近些年,“状元不成才”的观点一直在发酵。
老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取得成绩和进展,拥有和...
经济困难期是转型的机遇
过去30多年间,中国一直依靠投资为主的发展模式,但今年首次变为以消费为中心。越是繁荣的时候,进行结构调整就越困难,而不景气时则正是调整的机会。即使今年中国的GDP增长率低于目标值7.5%,也并不意味着危机。因为中国仍然充分具有增加财政投资的余力,中国人民银行也能够通过下调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来支持经济。
中国经济放缓也许会给经济改革提供难得的机遇,中国现在调整经济向内需主导型转向的需要比以往要迫切得多,因为以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主导的旧模式获得的回报越来越少。欧美等主要市场持续低迷对中国出口带来较大影响。同时,中国也正处于向内需主导转型的关键时期,仍需更多努力摆脱对出口的依...
大众化旅游时代初期
目前大陆“处于大众化旅游时代发展初期”,归根到底是由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决定的。从旅游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橄榄型”社会结构是“大众旅游时代”的社会基础,处于社会顶层的富裕群体主导豪华旅游,社会多数的中等群体构成国民旅游的主体,处于社会底层的平民群体也可以享受平民旅游。这种“橄榄型”社会结构是进入完整意义上的大众旅游时代的社会基础。
无疑,改革开放解放了中国(确切地说是“大陆”或“内地”)的社会生...
国际旅游岛战略出台始末
2001年初,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迟福林正式向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关于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框架建议。
或因时机尚不成熟,抑或有些其他顾虑,直到2007年,海南省才下决心将之作为一个大战略提出。彼时,中国的区域经济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而到2009年底,国际旅游岛建设才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与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广西北部湾、河北沿海地区、中原经济区、海西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共同竞逐中国区域经济的“新兴增长极”名号。
形色的区域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必然是在发挥自身区位和...
俄罗斯入世的利益
入世给俄罗斯带来的好处是十分明显的。首先,俄将获得平等的贸易地位,这有助于消除贸易歧视,合理解决贸易争端,为俄企业家和商品争取合法权益,避免有关国家的无端制裁,单此一项每年就可以减少20多亿美元的损失。其次,俄将获得制定和修改国际贸易规则的话语权,从而为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挥大国作用提供了便利。更为重要的是,入世有助于俄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俄经济现代化步伐,而经济现代化是俄当前和未来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核心工作。正如普京所说,不入世就无法对国民经济进行现代化改造,因为俄企业家在没有感受到实际竞争之前是不会为现代化改造作出投入的。因此,拒绝入世实际上就是保护落后生产力。此外,入世也为进一步完善...
元上都历史及价值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金莲川草原的元上都遗址,是草原文化、农耕文化、西方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具有典型的全球普遍价值。
公元1256年,成吉思汗之孙、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的忽必烈,命汉族幕僚刘秉忠在桓州东、滦河北“选地建城郭,三年建成”,初名“开平府”,为忽必烈藩王驻所。1260年,忽必烈在此称汗,将其作为临时都城;1263年,“升开平府为上都”,正式定为元朝都城。1267年,大都(今北京)建成后,蒙元帝国实行以大都为首都、上都为夏都的“两都巡幸制&rdq...
文化旅游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蒸蒸日上,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也越演越热。像丽江古城、上海外滩3号,山西晋商文化等,都找准了本地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除了传统的文化旅游胜地外,各地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亦非常重要。地方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就会出现一种“文化焦虑”。它可能发现自己原有的文化根基不够深厚、文化色彩不够浓厚,成为发展的瓶颈。于是,当地的文化渊源、文化古迹,与历史文化名人有关的东西都会凸显出来。这在欧洲、美国也很常见。除了对本土特有资源的深挖外,如“名人故里之辩”的资源争夺事例,近年来也时有发生。
...
怎么看待儒家
现在海内外有很多学者在重提儒家的重要性,有很多说法。但我们认为:
第一、儒家不是中国唯一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一个“复数”的文化,不是单一的文化。单提儒家,或把儒家看的特别重要,是简单化的做法。
第二、 我们应该承认儒家有很多很好的东西,但儒家是否也有一些东西有问题?1900年,一个叫谢卫楼的美国人在《万国公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儒家有六点缺失不能促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可能是最早的全面批评儒家的文章。固然,现代社会里,儒家在精神、修养、礼仪方面,确实有很多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可是正像过去批评的一样,它缺乏制度性建设的方法,也有可能促进、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