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金莲川草原的元上都遗址,是草原文化、农耕文化、西方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具有典型的全球普遍价值。
公元1256年,成吉思汗之孙、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的忽必烈,命汉族幕僚刘秉忠在桓州东、滦河北“选地建城郭,三年建成”,初名“开平府”,为忽必烈藩王驻所。1260年,忽必烈在此称汗,将其作为临时都城;1263年,“升开平府为上都”,正式定为元朝都城。1267年,大都(今北京)建成后,蒙元帝国实行以大都为首都、上都为夏都的“两都巡幸制”。
《马可·波罗游记》使元上都闻名于世界。由宫殿、草原、森林、溪流构成的梦境中的上都,当时在西方国家被称作Xanadu,在英美的《韦伯英语大辞典》中被单独列为词条;欧洲天文学家还用它命名土星的第六颗卫星。几百年来,Xanadu成为欧美人士描绘神秘美丽地方的形容词。
历史上许多影响世界和中国的重大事件都在元上都发生。例如,元朝包括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铁木尔、元武宗海山等6位皇帝在这里登基;忽必烈在上都设立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从而创立了行省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260年7月,忽必烈下令在上都发行纸币,使金属货币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此后世界其他国家也开始发行纸币。
元上都历史及价值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