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文信

朱文信,亦名闻中,70年代出生,哲学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曾先后于英国伯明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等学术机构访学,现于中国美术学院社科部工作;主要文章有《梵,吠檀多,瑜伽》(载北京三联《读书》2011年第9期),《全球化时代诸宗教相遇时的一种选择 》(北京三联《读书》2010年第1期),《第二轴心时代的福音书》(北京三联《跨文化对话》第26期),《阿凡达里的东方元素》(《上海书评》2010年3月),《商羯罗的智慧瑜伽》(北京大学《哲学门》第23期)等。 结集作品有《梵·吠檀多·瑜伽》、《愚鲁斋札记》、《精神的黄昏》和《精神的守则》等。

说说“君子不器”



 那天,也许夫子是刚刚从外边咏而归来,突然冷不丁地冒出一句:“君子不器!”这话奇特得犹若天外来石,没有一点的背景,也不象其他在对话中所营造出的某种氛围。它什么都没有,只是孤零零地站在《论语》里面,奇崛而突兀。但在先秦典籍中,我们却可以发现这话是直接通往道家的路径的。
  “君子不器”,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君子是没有用的!或者也可以把“不”理解为一种主动的姿态,则可以译为“君子是不愿意做有用的器皿的”。自古以来,人才学中有将人器物化的倾向,所以,中国会有以被“器重”一词作为人的价值得以实现的标志,即被当做器具用之。当人一旦被器重,此人便象物品一样被流通于市场,顺势...

Read more

螳螂


螳 螂

文/澄远居士

 螳螂总是昂首阔步,那神态显得高贵、骄傲、雄纠纠。三角的头,两个大大的鼓眼,细长的脖子,突现出机警的作风,大腹便便则有雍容的风度。
 螳螂在形体上,雌雄有别。一反常态,雌大雄小。气质风度都是雌的好,雄的就有些小样萎琐的了。雄虫好不容易养精畜锐才成熟了,一见雌虫就去亲热,在它们交尾到高潮的当儿,雌螳螂毫不犹豫地一口咬下它那位的头,吃了。这时交配还在进行中,直到雌虫将它吃得精光。

 小时去砍柴,会在柴上发现一些材料象是蜂窠,层层包裹成圆形、椭圆形的东西,大人说这是牛嗽,牛吃了会咳嗽的。现在知道了,那是螳螂的子房,里面将孕育出...

Read more

淡忘你在四海山的夜


文/桐语
  
  这雨水磅礴狂风肆虐的夜  
  这失去季节不见鲜花的夜  
  这没有爱情不曾下雪的夜  
  这四海山孤独者的夜  
  
  
  山路是一条神秘的时空隧道  
  沿永远的河流盘旋上山  
  沿古老的村庄延伸至灵魂的幽暗处  
  沿我沉睡的记忆到达你  
  
  
  你不再是雨幕中彷徨的伞  
  你不再是黑夜里无奈的痛  
  你没有被刻入骨头  
  你只是输给了时光  
  
  
  一千棵轻舞的草木飘扬  
  一千声悦耳的鸟鸣婉转  
  一千朵蘑菇在深厚的植被里繁衍  
  一千羽蒲公英夜风中飞翔  
  
  
  在山谷  
  我的记忆像岩石一般摊开  
  晨曦蒙蒙 无边森林里...

Read more

高远其人:四个词汇,半段人生



   初初一见“高远”这名字,就不禁给人以悠然远想:你看,高飞远翥,气贯如虹,这无疑是个充满逸气的好名字,清音独远,高风越俗,朗然有高士之志。如果把这名字所代表的某种格调,让造物主随手一掷,我猜想,他将会自然融入魏晋的风度里边去,而不会是眼前这贫困的精神现实。所以,就我所熟悉的高远来说,却真真是当前永嘉的一个异数。随着交往的加深,我暗暗发觉了在他身上藏着四个不合适宜的词汇,那就是:无用,自由,愚鲁,好古。
  
  
  词汇一:无用
    首先,高远是个无用的人。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书生,就是我们今日所讲的文化人,而文化,从实质上讲正是对实用的超越,是无用的。但庄子在《人间世》...

Read more

夏日迟迟,神与物游(上篇)——08’之夏文联采风侧记



   作为中国的读书人,大多读过数十首山水田园之诗,而这些诗篇在长久地氤氲弥漫,终于沉潜于胸间之后,多数人会缘此而增加一些梦想,增加一些酒量。如若在生活中一旦遇着,便会为之神魂颠倒,魂梦牵萦,成了一生难以忘怀的绮丽的诗境。这正是楠溪江之所以能够迷醉那么多远道嘉宾的因由。而人在大地上活过了一辈子,即便看似一无所为,说到底,其实还是逃不掉一生的寻觅,无论是自觉或不自觉。先民的鼓腹而游,和今日世上的匆匆行色,概莫能外。
   至于那些沉醉于精神家园的寻找者,对梦境忠诚地宛如风日般洒脱的赤子,就更是如此。比如赵群力,这位最终葬身于此的凤凰电视台的副台长;比如汪曾祺,这位20世纪中国文...

Read more

谈谈“文以载道”




  一部20世纪的文学艺术发展史似乎已经雄辩地将“文以载道”的说法抛到陈腐的观念垃圾场去了,何况到了世纪的门外,我们面对的是更加无垠更加宽阔的天空,我们拥有的是无穷无尽的创造的自由——没有了框框,没有了教条,更没有沉重的使命。
  同时我们还拥有无比强大的解构能力,一切崇高的事物都在解构的手术刀面前纷纷瓦解,化为卑微的碎片。经典的美学体系和文学大厦也一样地遭受严重的质疑和否定。在这一点上,也许我们还得感谢真正的解构主义的先驱——弗洛伊德,他的精神分析法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构模式:将爱情解构为性欲,将花朵解构为种子和泥土,将本来源自“超我”的艺术努力,他把它归之于“本我”的升华,即性欲化为...

Read more

写作的难度和文字的恐慌


 其实,写作当中存在的难度是超乎想象的,因为写作作为一种精神表达,它与永恒相关。而永恒作为一把锋利而又严格的尺度,在它面前,一切虚假和矫情的文字、一切出之于技术而不是出之于心灵的文字必将纷纷逃遁、失踪。在人类浩如烟海的文明史册里边,无数的文字已经无力得以流传,就因为它们是顺着文字最流畅、最少阻力的方向快意地行进,从而造成了心灵的深度和真实的缺乏,而已经在时间里面速朽。
 正如青年评论家谢有顺所云:“没有难度的写作,一定是平庸而无意义的写作,就像它的诞生非常容易一样,它的消失,我想,也将极为迅速”,历史的规律是:那 些醉心于语词繁殖的作家,在这一边产出的作品,在时间...

Read more

论天真


天真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它带有非人间的特性,是世俗边缘的一股清泉,流经所有与之相匹配的心灵,从而在喧闹复杂的世俗画布上,点缀着许多超世俗的 音籁和色彩。让人稍一触碰,浑身的俗气便顿时消解无影而心灵欢畅,而且在此,我们还能望见另一个美满自足的本真世界的存在。
  
  天真的品格,首先 体现为纯朴和善良。不过,这种善良不是道德教化的结果,而是天性的纯良所致,因而略带点疯狂的直接。在善恶是非面前,它无需选择,便能触及道德的本质并超 越于它,达到孔子晚年的境界: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实际上,很多时候人类把道德的“善”作为一种人性的理想来追求时,反而刺激了“恶”的膨胀。据说,古罗马 人先前是安心于实践德行...

Read more

夏夜华霜六问


1、我注意到在你的文章里,很多地方提到“仰望”这个词。史铁生也在《病隙随笔》里说过:“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看来他是把仰望和信仰结合起来看的。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好吗?你认为“仰望”或者说“信仰”和一个写作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在我的辞典里,“仰望”其实是一个精神词汇,是承载光照的一种精神姿势,它是将世俗的肉躯朝永恒和无限尽情张望的精神性行为,它是通往天堂的一扇世俗窗口,所以,我同意史铁生所说的:“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不过,在我的理解中,必须再加上一个精神词汇才能与信仰接通,那便是“飞升”,飞升比仰望更高、更干净。它已经完全超离了泥土的污浊而达至内心的畅美之境,而...

Read more

三人谈信仰


1、闻中:其实,一切的困难都是心灵的困难,一切的问题都是心灵的问题。我们上面的种种谈话迹象已经充分表明,我们现在必须涉入“信仰”这个话题,才能有相对深入的把握和本质的突破,也许这还是我们心灵结盟的迹象呢!在我看来,信仰是人存在的根基,因为人非但是个物质实体,更是一个精神实体,信仰就是在精神上对自我荣耀之根源进行确认的努力。但是,我们时代的悲剧实况却是:信仰空气的极度稀薄,人心稳固基石的完全阙如。

朱必圣:在谈话中,出了一个信仰的题目,我感到不安。信仰不是理论问题,信仰是一种行动,是把精神和感情投注到一个爱你和你也爱他的圣者身上。信仰由向往真理开始,比如首先你要相信在世界之外,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