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真


天真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它带有非人间的特性,是世俗边缘的一股清泉,流经所有与之相匹配的心灵,从而在喧闹复杂的世俗画布上,点缀着许多超世俗的 音籁和色彩。让人稍一触碰,浑身的俗气便顿时消解无影而心灵欢畅,而且在此,我们还能望见另一个美满自足的本真世界的存在。
  
  天真的品格,首先 体现为纯朴和善良。不过,这种善良不是道德教化的结果,而是天性的纯良所致,因而略带点疯狂的直接。在善恶是非面前,它无需选择,便能触及道德的本质并超 越于它,达到孔子晚年的境界: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实际上,很多时候人类把道德的“善”作为一种人性的理想来追求时,反而刺激了“恶”的膨胀。据说,古罗马 人先前是安心于实践德行的,一旦他们开始研究起德行之后,便丧失了纯朴的习俗而逐渐走向了骄奢淫欲。在此,老子所说的“绝仁弃义,民复孝慈”,“见素抱朴,绝学无忧”等话语对我们无异于纶音佛语。
  
  耶稣说:“你们要变成一个小孩子才能认识神。”的确,在孩子的身上,我们会经常感受到一种智慧的 光照。他们是那样的快乐自足,对自然的好奇心又无比的圣洁,天真赤诚、玲珑妙曼的姿态时时可见,世上的一切于他们似乎都是无关紧要的谎言,他们能洞察本 质。我们讶异于其所提问题之充盈的灵气竟时常超越了所有成人世界所创造的知识领域。我有时甚至疑惑他们是不是神话中的那些精灵,因疏忽大意而冷不妨地被人 类带到这个世上。因为他们偶而流露出的那种迷茫的神态仿若在追思昔日的天堂。正因如此,我想在世人的想象力和灵性都日趋萎缩之时,不妨多学学孩子,他们或 许能够告诉我们更多关于生命的秘密。
  
  在人类之中,如果能够永远保留赤子的心态和天真品质的人,那么他们就近乎天才了。这些人与孩子一 样,具有清澈的人性,对世俗世界的一切置若罔闻,而沉迷于自己所创造的童话诗一般的世界之中。据说波兰历史上最富灵性的钢琴诗人肖邦性情极为羞涩腼腆,他 的肉体和心灵都脆弱到经不起世俗的一阵轻风,但却因此能够关闭朝向世俗的大门从而全身心地融入艺术,而将人类所能拥有的艺术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甚至忘记 了生命的存在。许多思想家都曾一致认为,天真与人类的童年、人类的原始生命状态有着一种隐秘的联系。 如果此言不虚的话,那么艺术家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当人类越来越成熟之时,他们却能始终以自己的童真来抗拒这种成熟,打碎这种成熟,并唤醒人类业已淡忘的纯朴 心态。弗洛伊德说:“伟大的列奥纳多•达芬奇在他整个一生中都保留着稚气……作为一个成年人,他还是不停地玩耍。”又据叔本华云:“莫扎特的‘艺术天赋’ 很早就表现出成年男人的成熟,但就一切其他方面而言,他却始终是个孩子。”
  
  看来,天真、孩子和天才性人物的确有着某种神 秘的联系,但我们的世界却不断地在扼杀天真:孩童很早便得接受成人知识的训练,美梦被强硬地打断;而真正的天才又被世俗一致地斥为异端,加以无情地排斥。 从而结下的恶果是:到处都是面具,到处都是矫揉造作和虚情假意。因此有人说,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个疯狂的假面舞会;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个迷失本真的时代。我觉得这话颇堪玩味。
  
  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