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胡俊慧

2002-2006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2007-至今  工业园区管委会

漫 谈 出 版 社


大学呆了几年,书没看几本,倒是把出版社摸了个熟,只能说“熟”而已,不能说知其八九,亦不可说略知一二,但至少是“熟”其五六吧。且把这熟知的五六写写,以飨读者。
    但凡找书,先看出版社。一个出版社代表着一种标准,一种风格,一种品位,好的出版社不是什么书都出,什么书也不是都能找到好的出版社。出版社有她自己的“魂”,即学术精神,宣扬什么,摈弃什么,什么书能出,什么书不能出,她自己最清楚。出本好书,壮其英名;出本坏书,无异自砸饭碗。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对出版社极其痴迷的人:记得...

Read more

文昌桥:抚州的文化胎记


        三年前从山东一座海滨城市回到抚州工作,感觉并不好。胶东半岛的“蓝天、碧海、青山、红瓦”以及海滨城市特有的宁静与淡雅,无不彰显着抚州的慵懒与沉闷。在我年轻的眼里,抚州是一座渗透着文化衰败的落寞贵族气息的小城,满街此起彼伏的麻将声,更为这座城市涂抹了一缕颓废色彩,一如蜗居在城外年久失修的万隆玉寿宫,虽然残破不堪、斑驳陆离,却依然在抚河边静静守候着,苦守着落寞贵族的尊严。然而住久了,才读懂抚州的好,这个城市厚重的历史,以其淡定和从容,沉着和安逸,给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份超然的人生姿态...

Read more

农民自己的“绿色食品”


十月底的时候回了趟老家,正赶上二晚收割。看着老乡家堆得小山似地的稻谷,心里真高兴。晚上在堂叔家吃饭,酒过三巡,堂婶已下桌,正在把刚晒好的稻谷装袋。看着堂婶把一袋一袋的稻谷背上楼,我问堂叔“这谷不卖吗?”,堂叔说“这谷不卖,是好谷,留着自己吃的。你们城里人不知道,这留着自己吃的谷,可有讲究,必须是最好的田种的,不施化肥,只用农家肥。拿出去卖的,一季要施好几次呢。另外,自己吃的谷也不打农药,卖的谷,特别是二晚,一季得打十几次!虽然产量低,但这米做的饭,又香又好吃。晒也不一样,你看见马路上晒的谷没有,那都是卖的,收谷的时候,什么都往里面扫。自己吃的,拿竹垫晒...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