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 谈 出 版 社


大学呆了几年,书没看几本,倒是把出版社摸了个熟,只能说“熟”而已,不能说知其八九,亦不可说略知一二,但至少是“熟”其五六吧。且把这熟知的五六写写,以飨读者。
    但凡找书,先看出版社。一个出版社代表着一种标准,一种风格,一种品位,好的出版社不是什么书都出,什么书也不是都能找到好的出版社。出版社有她自己的“魂”,即学术精神,宣扬什么,摈弃什么,什么书能出,什么书不能出,她自己最清楚。出本好书,壮其英名;出本坏书,无异自砸饭碗。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对出版社极其痴迷的人:记得大学特崇拜一老师,对某出版社痴迷至极,某出版社每出一新书,必买之,而后在课堂上对吾等说:某某出版社出一新书,学术价值极高,可以买来看之。然后把书在讲台上亮亮,说封面是这样的,作者某某某,价格多少,学生还是能承受的,不要买错了。可是吾等毛头小子只知吃喝玩乐,每每都让他失望,因为无人去买,当然他是不知道的。说心里话,看同一内容而只是出版社不同的书,感觉确实不一样。 
    在学术界出版社中,不能不说三联和商务印书馆。姜还是老的辣,他们都是出版界的老前辈,均成立于民国年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的学术界精英都是拌着三联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成长的。民国时期著者以其学术著作被三联和商务出版为荣,当然,被三联和商务出版也意味着被学术界的认可和在精英界更大范围内的流通,这也是学术人一辈子所追求的。先说说三联,如今三联后面是不能直接跟“出版社”三个字的,因为在华文出版社中,有三个“三联”:一是北京三联,全称叫“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其“生活”以宋体楷书写之,“读书”以繁体楷书写之,“新知”以隶书写之,极具韵味;二是上海三联,全称“上海三联书店”,亦是繁体店名;三是香港三联,全称“三联书店”,当然,社名是繁体的。北京三联以出版文化类书籍为主,其知名华人文化作品系列蜚声学界,其中最著名的要算“黄仁宇作品系列”,为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在大陆传播功不可没,其《万历十五年》自九七年出版以来重印18次,创出版界神话。上海三联以出版经济学术著作而享誉经济学界,黄昕主编的 “新经济学著作”系列已成为经济学硕博研究生的必备书目,但研究较专业,不免艰涩,非一定经济学功底不可读。香港三联由于内地流通较少,我亦未看过其出版之书,不可妄加评论,在此按下不表。三联的书堪称是“知识分子的灵魂”,在读者中地位极高。前几年有报道说,北京三联换了位主编,要多出版来钱快的教辅类图书,三联老员工和知识分子就不同意了,全国各大有名的书店也联合起来反抗,硬是把这位主编拉下了马,国人对三联的爱护可见一斑。
    再说说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自民国建立以来,一直以出版西方学术名著和工具书为主。解放后一度并入人民出版社,后脱离复馆,设在上海。其“汉译学术名著”系列深受学界欢迎,而且兼容并包,政治学、经济学、史学,物理学等学科均有出版,且都是西方经典名著,译者也是国内相关专业的权威或专家。商务的“汉译”系列有一个特点,就是封面极其简单,各学科均用一种封面,区别仅是颜色而已,记得经济学是用深蓝色,政治学是用浅红色。这些书目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现代知识分子必备,对中国的思想解放(特别是八十年代的思想启蒙)和科学进步有重大意义。商务印书馆的工具书在国内居于垄断地位,包括中文字典和外文字典,其中《新华字典》更是人手一册。除了最著名的“汉译”系列和工具书外,商务印书馆也出版各个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寻求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仍是目前学术人的至高追求。大学隔壁班一同学酷爱西方经典,特别钟爱商务的汉译系列,每出一本必买来读之,书架上放的是一排商务的书,各种颜色的都有,煞是好看,把吾等穷人羡慕得要命。
    在学术出版界新秀中,崛起最快的当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我看来,屈居非省会城市桂林的广西师范大学,最有名的当属其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崛起于何时,无从考证,但其对文化人来说是无人不知。在目前人文社会科学类的优秀图书中,广西师大出版社占有重大份额。一些有名的文化人愿意自己的学术著作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她也愿意出版各种专家和权威的著作,两者相得益彰。其之所以崛起迅速,因为新秀懂得创新,广西师大出版社无论封面设计、纸张、装帧、字体排版等方面均大胆创意,文化底蕴浓厚而不失新潮,深受当今年轻知识分子的欢迎,但就是价格高了点。说到这不得不说前年的一件趣事,上文提到北京三联出版过一套黄仁宇的作品集,无独有偶,前年广西师大出版社也出版了一套黄仁宇的作品集,所列书目也相同。一时间,在各大书店有两套黄仁宇的作品集,甚至有书店将两套书同时摆在畅销推荐书架上,竞争激烈,煞是热闹。最后到底谁的销量更多,便无人得知了。
    还有一个老牌出版社不得不提,那就是在上海的中华书局。民国时期,上海文化繁荣,书店极多,可惜解放后所剩无几,不免叹息,但所幸的是中华书局保存了下来。中华书局的版名仍用繁体字书写,略显几分文化味儿。其出版国学著作较多,比如语言文字、历史等等,有些版本甚至采用繁体竖型排版,在如今书界堪称另类,当然仍是有其市场的。
在大学出版界中,除了广西师大出版社外,当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了。人大出版社主要出版经济类书籍,外国经济类教材几乎都交由人大出版(清华大学也有一定份额),国内优秀经济类教材人大也出版不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国内的经济学子就是看着人大版的教材从本科念到博士后的。近几年,人大社在转型,不单出经济类书籍,也出了不少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类好书。北大社有名是应该的,谁让其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呢,一直觉得古怪,为什么北大社不是大学中最好的出版社?北大社也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看得不多,不是很清楚。
    在古籍出版社中,较有名的当属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州古籍出版社。两者以出版古代文言经典著作为多,也有现代文化人对古籍的新解和研究成果。在大学选修《语言学》,老教授极力推荐这两个出版社,但有几人买了,看了,不得而知。上海大学、研究机构众多,上海古籍享有盛名当属应该。河南文化厚重,文物多,古籍多,“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州古籍蜚声学界亦属当然。
    在各类文艺出版社中,长江文艺出版社和上海文艺出版社当属两匹黑马。文艺出版社以出版长篇小说为主,当前一些畅销小说大部分有文艺出版社打造。其中这几年最畅销的《狼图腾》、《藏獒》均有长江文艺出版,长江文艺也出版各类历史小说,譬如《张之洞》、《张居正》等等,强烈反响。余华的《兄弟》,易中天的《品三国》,现在都火得不得了,则由上海文艺出版。上海文艺亦出版海派作家的长篇小说,如推出的张爱玲、王安忆的作品,看得不多。提下天津的百花文艺出版社,名声较小,但所出版的中国著名女作家传记系列可以看看,如《林徽因》、《萧红》等。出版当代小说的还有作家出版社,有点半官方性质,中国作协和各省作协的成员要出新小说,作家出版社必是首选,好书亦不少。
    在中国出版社中还存在一类分子,不可忽略,那就是各个省的社科出版社,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天津社科出版社。中国社科出版社以出版社科学术著作为主,包括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专业行较强,读者受限。天津社科也算是这几年崛起新秀中的代表,出版面较广,学术精品迭出,与广西师大有得一拼,但较低调,不如广西师大出版张扬。
    再说说长沙的岳麓书社。他出版的书我看得不多,最有名是一套四大名著(现在手头的四大名著就是岳麓版的),很便宜,四本加起来好像才五六十块钱,纸张也不错,还硬皮封面,这样的书现在是很少了,值得推荐。
    最后当然得说说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最后的总是最重要,算是“压轴”,这两者的地位就像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一样崇高。人民出版社主要出版一些涉及政治生活的书籍,比如马列著作极其研究成果,以及一些党政书籍,其中精品不少。大学时,上《资本论》,老师拿出一本由其创作的《资本论选读》,激动的说这本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我们顿时刮目相看。各种领导人的讲话单行本也由其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当然是文学书了,近现代文学史中的大家的作品人民文学是必出的,比如老文学家鲁迅、巴金、冰心、茅盾等大家的作品,现代文学家铁凝、史铁生、贾平凹等的作品,最近几年新人新著也出版不少。大学期间文学院一老师的一本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学校大肆宣传,甚至当时主管文艺的副省长也去北京参加对这本书的文学讨论会加新书发售仪式,很是热闹。不是别的出版社不能出,也让出,只是没有人民文学出版权威罢了。不知道人民文学出版胡适和梁实秋的著作没有?也是时候出了。
     罗哩罗嗦,仅是皮毛,也该止步了,希望对爱书的人有所帮助。
                                                                         200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