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彭泗清

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1983年考入清华大学,主修材料科学与工程,辅修社会科学,获工学和法学双学士,研究生阶段攻读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先后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应用社会学)和香港大学哲学博士(社会心理学)。1998年到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应用心理学),2000年加入光华管理学院。曾在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Kellogg)商学院做访问学者,曾参加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与写作培训,获得PCMPCL培训证书。

教学方面,主要为本科生、研究生、MBA讲授消费者行为、市场营销、服务营销等课程,并为光华高层管理者培训项目(EDP)开设“中国消费者特性”、“消费升级时代的营销策略”、“客户服务与满意度提升”、“高端服务的营销与管理”等专题课程。获得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教育教学成果奖、通用电气奖教金等奖励。

关注企业营销创新的成效


  回顾营销百年的历史进程,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但是,借鉴的价值毕竟是有限的,“让历史告诉未来”在现实中不一定可行,尤其是当世界越来越复杂多变、未来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的时候。要把握未来,我们更需要创新,对于当前的中国企业尤其如此。如果要挑选百年营销智慧中最核心的观念,除了“需求”和“价值”,我会想到“创新”。莱维特(Theodore Levitt)教授1960年代对“营销近视症”的精辟分析,招商银行凭借“因您而变”而实现的快速成长,都...

Read more

知识型员工为何难沟通


  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人们往往认为,只有对话的双方在生活环境、个性素质、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时,沟通才会陷入窘境。其实,就算知识水平相似的“秀才”与“秀才”,彼此沟通也并非易事。

  秀才和兵都只是一个主观的标签,人们在沟通不畅时,用来表明自己的主观判断。

  按照通常的理解,秀才是指读书人或文人,而兵是指军人士兵。但在人际沟通的研究中,彭泗清发现:使得人们产生“秀才遇到兵”这样的感慨的情境中,并不一定要一个读书人和一个士兵出场。

  在绝大多数情境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