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多

李多,1970年12月出生于辽宁省新民市,1994年毕业于辽宁大学法律系。2005年12月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1994年大学毕业后分别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沈阳公司、《华商晨报》工作。2002年4月在《市场报》做记者。2002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长安出版社做编辑。副编审。编辑出版有《雍正吏治录》等图书。2015年12月至今,任《民主与法制》杂志社总编室副主任。

关于剥削及社会差别问题


      人,作为工业社会里面的个体,其生存是依赖于资本家的。

      所以,请记住:“不怕被剥削,就怕没人剥削。”如果资本家说,好,请你离开吧,我不剥削你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失业…………意味着没饭吃……所以,不是剥削不剥削的问题,问题是,什么样的剥削是你所能够承受的。

       劳工与资本家的博弈并取得自己...

Read more

萨义德名言


我认为,大部分人类社会的知识到最后都可以透过常识来理解,而且臣服于某种批判性的评估。
   常识与批判性的评估,分析到最后皆具社会性与一般知识性的特质,让每个人都能亲灸并培养,而不是某个阶层的特权,也不是一小撮领有凭证的“专家”的私产······
   麻烦在于,训练衍生出学术派阀与新闻“专家”,他们脱离了社会现实、理智观点与知识责任感,若不是千方百计为某一特殊利益集团张目,就是心甘情愿、百依百顺地为权力效劳。
  
   萨义德 《报道伊斯...

Read more

钱穆《国史大纲-前言、引论》


钱穆《国史大纲-前言、引论》1940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

Read more

多维专访:社会主义国家比资本主义国家幸福?


多维专访:社会主义国家比资本主义国家幸福?  切換成繁體中文

多维社记者柯宇倩报导/从社会主义过度到资本主义的国家,人民是否感觉更幸福?美国着名人口经济学家伊斯特林(Richard A. Easterlin)的最新研究显示,决定人们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生活水平、家庭生活、健康和工作;过度时期的人们,在失业率、离婚率上升等因素下,反而比社会主义时代还要不满。

伊斯特林即将在2009年8月号《经济行为与组织期刊》中发表的研究,更深入探讨了幸福与民主之间的关...

Read more

何新: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


http://hexinnet.com/documents/200210/20021001.htm

何新: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 何新 ——往事杂忆

(原载《学习月刊》 1986.9)

 

  经常遇到一些朋友,也收到一些信件,向我探询治学经历。在有的人眼中,我似乎是“一个谜”(有一次在中国人民大学作学术讲演,收到一个条子如是说)。应该承认,我的道路的确比较特殊。在我的求学之路上,经历过不少挫折和困境。作过奋斗。但其中最难忘的,是以下一段经历。现在把它写出来,不为别的,是为了借此表达对几位友人的怀念。

         ...

Read more

钱穆论满清政权的性质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第五讲 清代
  
  一、制度与法术
  
  我们讲政治制度,有一些确实是制度,有一些则只能叫做事件或法术。制度指政治而言,法术只是些事情或手段;不好说是政治。大抵制度是出之于公的,在公的用心下形成的一些度量分寸是制度。而法术则出之于私,因此没有一定恰好的界限。所谓方法与权术,二者之间,当然又不能仔细分。而且一个制度之成立,也当然有许多复杂关系,总不免夹带有当时一些私意的。要说建立一制度,而绝对地大公无私,不仅古代历史未之有,就是将来的历史,要说一个国家建立某项制度,而绝无人事关系,绝无私心夹杂,恐怕这希望也还远。不过公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