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魏际刚

魏际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2002年4月获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2002年4月至2004年5月在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社会兼职: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等。一些政策研究成果刊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务院研究室内部报告上,在《求是》、《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软科学》、《中国流通经济》、《中国铁道科学》、《世界经济》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了5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专著《运输业发展中制度因素》(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物流经济分析》(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等。

看“三医”联动目标如何落实


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下称《意见》),作为每年度的政府施政 “重头戏”——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定下的目标推进方式与进度,总能吸引各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意见》将目标任务分工到具体部门,意在形成有的放矢推进任务落实的局面。

在围绕各大事项改革的任务部署中,切实保障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注定是最受关注且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大领域。其中,各界呼吁已久,亦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破冰迹象的三医联动显然占有不轻的分量。即《意见》针对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从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扩大公立医院总格改革试...

Read more

迈向效率式增长


  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是实现未来经济效率增长的重要前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效率增长的战略性任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和互动发展,对实现效率增长不可或缺。

  从短期看,中国产业增长的风险正在加大,产业、企业的分化正在加深,产业间关系不协调程度正在加重。要素成本上升、交易成本高企、资源环境压力增大、传统比较优势削弱、出口不确定性增加、全球产业竞争激烈、贸易摩擦不断等对产业发展的挑战更加明显。但从中长期看,中国多数产业仍处中、高增长阶段,仍有难得的发展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和把握机遇,关键是要迈向效率式增长,通过优化结构、提升竞争力、提高效率和效益、保护环...

Read more

中国物流业的阶段性特征与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路


  中国物流业当前的阶段性特征是:物流大国地位基本确立但远非强国;需求旺盛并将长期保持;全面开放格局形成、竞争激烈;地域性行业性不均衡态势明显;增长方式粗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未来发展需加快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动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融合,注重物流要素发展与资源整合,积极转变物流增长方式,推进区域和城乡物流协调发展,统筹国内与国际物流发展,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完善物流市场体系与物流管理体制。

  一、对当前物流业阶段性特征的判断

  以改革开放为时间起点,中国物流业走过了30个春秋,历经改革初期概念引入、20世纪80年代缓慢起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加快推进,...

Read more

应加快国内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所谓应急物流,是指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灾害损失及不利影响最小化为目标,通过现代信息和管理技术整合采购、运输、储存、分拨、配送等各种功能活动,对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所需的应急物资实施从起始地向目的地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过程。应急物流体系,就是围绕着应急物流目标,由相关人员、技术装备、应急物资、信息管理、软硬件基础设施、相关主体以及法律、法规、政策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特殊物流系统。

  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实践中,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但多数情形下,第一时间的应急物资保障总体上还难以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国内应急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