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是实现未来经济效率增长的重要前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效率增长的战略性任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和互动发展,对实现效率增长不可或缺。
从短期看,中国产业增长的风险正在加大,产业、企业的分化正在加深,产业间关系不协调程度正在加重。要素成本上升、交易成本高企、资源环境压力增大、传统比较优势削弱、出口不确定性增加、全球产业竞争激烈、贸易摩擦不断等对产业发展的挑战更加明显。但从中长期看,中国多数产业仍处中、高增长阶段,仍有难得的发展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和把握机遇,关键是要迈向效率式增长,通过优化结构、提升竞争力、提高效率和效益、保护环境,走“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综合效益好、创新能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发展之路。
从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看,传统产业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中国传统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力不断提升,但其改造和提升的空间很大,这既是实现未来经济效率增长的重要前提,也是中国中长期发展和转型的突破点,这一任务繁重而艰巨。未来需要坚持“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技术进步为支撑”的原则,积极应用高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效率增长的战略性任务。要把握住新技术革命所催生的世界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主动应对高技术引领的国际产业竞争,加快推动相关产业朝着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低碳、安全、绿色)要求和高技术化方向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群体优势。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和互动发展,对实现效率增长不可或缺。加快改变中国服务业与工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相适应的状况,改变服务业与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对外开放新形势不相适应的状况,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工业部门的密切合作与互动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
实现效率式增长,体制机制是保障。中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运行低效率,产业关系不协调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全面激发企业活力为目标,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根据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处理好“国家与企业、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府主要着眼于完善法律法规、战略和规划制定、政策引导和协调、行业管理与监管、国资管理、推动创新、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等,要为产业发展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开放、有序的竞争性市场环境,最大程度降低产业发展中的交易成本。
迈向效率式增长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