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秋霖

北大经济学博士后、斯坦福亚太研究中心比较卫生政策研究员

期待中国医改走出“轮回”


  2003年以来,医改成为中国各界关注焦点。历经五年多的争论,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出台,标志着最新一轮医改拉开帷幕,至今已近三年。

三年来,中国医改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果,尤其在基本医疗保障的扩大发展和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重建上,取得了不小成就。可能因为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也可能因为新医改和美欧一些国家的新一轮医改正好同期,具有对比的新意,中国新医改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1年10月至12月,摩根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相继...

Read more

以机构改革推动计生、医疗改革


  2013年“两会”已经结束,其最受关注的看点,除了政府换届、领导人调整之外,就要数国务院机构改革了。这已经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七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公众对于它,如同对历次机构改革一样,都抱着大步走的期待。近些年来,很多人都建议和期待“大部制”,但结果总是“大部制”不大步,于是有很多失望的评论。

  失望之大,缘于期望之高。以卫生和计生两个部委合并成“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例,对于人口与计生委,很多人期待的是取消这个部门,希望以此看到一些计划生育政策重大变化的信号。但“计...

Read more

为高值耗材集采算笔经济账


  近段时间,业内有传高值医用耗材将纳入集中招标,笔者对此的看法是,最好能这样做,但需要很多制度上的调整与突破。

  为什么集采

  什么是高值医用耗材?顾名思义,是“高值”的医用耗材,医用耗材的界定相对容易,是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其收费方式是医院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价销售给患者。与之相对照的是医院列入固定资产进行分摊和折旧的资产类设备,其收费方式按次收取使用费或打包收费。“高值”为经济概念,也是一个动态概念,很难明确定义。

  为什么高值医用耗材最好能够集中招标采购?首先,由于机制上存在的问题,高值医用耗材的流通和使用过程...

Read more

商业医保别老盯着基本医保那点钱


  2012年5月1日,镇江综合性门户网站金山网上有一条新闻《自费医保补充:超医保范围自费药可报40%》。该报道说,镇江市区、扬中、丹阳等地陆续施行自费医疗补充保险,每年为参保人员减轻医药费负担数千万元。镇江的这个“自费医疗补充保险”,就是社保部门用医保个人账户的部分资金,为所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住院费用中,超出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自费”费用,也可以报销40%。这一做法,不仅对降低患者个人的医疗负担有一定意义,也是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存在的问题的有益尝试。不过,从运行效果看,效率还有待提高,方...

Read more

零售药店分级管理随评


  据报道,11月27日,商务部举行药品流通行业标准工作会议。药品流通行业标准是指商务部制定的《药品批发企业物流服务能力评估指标》、《零售药店经营服务规范》、《药品流通企业诚信经营准则》、《药品流通行业职业经理人标准》、《药品流通企业通用岗位设置规范》。此前,商务部发布的2012年第58号公告显示,该五项标准确定将于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这是接管药品流通领域的监管职能后,商务部做出的一个重大举措。有记者朋友电话采访问这些标准会对行业有什么影响,尤其是零售药店分成AAA、AA、A三个等级管理,对零售药店会有什么影响。

  我的基本判断是,行业标准、分级都是一些监管手段,使得监管...

Read more

中国医改为何墙里开花墙外更香?


  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月刊发了一期中国专刊,对中国医改3年进展和初步成效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加上2011年10月至12月,摩根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相继发布关于中国医改进展评估的报告,表明中国医改确实产生了全球影响。

  总体而言,国际学术界、政策界,都对中国医改的进展和阶段性成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于三年医改的成效,国内倒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有的甚至认为三年医改不成功,回到了起点。结合最近发生多起医生遭受伤害、药企被爆使用“毒胶囊”,以及有的地方医院不收医保病人等新闻,人们质疑医改的成效,也理所当然了。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

Read more

破除“以药补医”不能仅靠“以服务补医”


  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则是被寄予厚望的政策切入点。北京等地已经开始了相关试点,但对于这一政策的选择及其预期效果,业界尚存不同看法。

  首先,有观点认为“以服务补医”仍易导致过度医疗。

  不论以何种所有制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体系,扭转医生、医院过度医疗(多开药、多提供医疗服务)的倾向,都是其面临的普遍问题。因为过度医疗不仅导致医疗费用过高、看病贵,更会造成对公众健康的损害。公认的例子就是抗生素的滥用,在此方面中国也不例外,而且问题更为突出。所以,不管是“以药养医”还...

Read more

以提高服务价格破除“以药养医”需要条件


  前段时间,为贯彻落实新医改和《关于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发改价格[2009]2844号),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修订了《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下称新版项目规范)就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及有关问题发布公告。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则是被寄予厚望的政策切入点,北京等地已经开始了试点,但对于这一政策选择及其预期效果,业界尚存不同看法。

  首先,仍有观点认为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并不是改革的关键。

  但不论是何种所有制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体系,扭转医生、医院尽可能多开药、...

Read more

期待中国医改走出“轮回”:从中美欧比较看中国医改


  2003年以来,医改成为中国各界关注焦点。历经五年多的争论,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出台,标志着最新一轮医改拉开帷幕,至今已近三年。

  三年来,中国医改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果,尤其在基本医疗保障的扩大发展和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重建上,取得了不小成就。可能因为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也可能因为新医改和美欧一些国家的新一轮医改正好同期,具有对比的新意,中国新医改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1年10月至12月,摩根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际战略研究...

Read more

大病医保落地需要做好配套


  《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近日公布,标志着中国的全民医保在实现基本医保全覆盖的基础上,由广度发展向深度发展推进,但如何做好大病医保,还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全民医保水平的衡量可以分三个维度,一是覆盖率,也就是参保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二是报销范围,也就是参保者可以报销的药物和服务项目;三是报销比例,也就是可报销的服务和药物费用中保险支付的比例。前者可以说是全民医保的广度,后两者可以说全民医保的深度。随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相继推出,尤其是新医改三年来的大力推进,我国基本医保的覆盖率已经达到95%,可以说实现了基本的全覆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