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药店分级管理随评


  据报道,11月27日,商务部举行药品流通行业标准工作会议。药品流通行业标准是指商务部制定的《药品批发企业物流服务能力评估指标》、《零售药店经营服务规范》、《药品流通企业诚信经营准则》、《药品流通行业职业经理人标准》、《药品流通企业通用岗位设置规范》。此前,商务部发布的2012年第58号公告显示,该五项标准确定将于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这是接管药品流通领域的监管职能后,商务部做出的一个重大举措。有记者朋友电话采访问这些标准会对行业有什么影响,尤其是零售药店分成AAA、AA、A三个等级管理,对零售药店会有什么影响。

  我的基本判断是,行业标准、分级都是一些监管手段,使得监管成为可行,但是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有几点感想:

  1、制定这些行业标准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改变药品流通行业“散、小、乱”的现状,规范机构经营行为。药店级别作为一个市场信号,必然会引导消费者和药店的行为。从零售药店分级标准来看,营业面积、销售药品种类等是关键指标,对现有的大企业而言,影响不太大;对小企业而言,出路就是三条:努力扩大成为高等级药店、安于现状成为低等级药店、关门退出市场。相信更多的药店会选择第一条路,必然会有扩大规模的冲动,搞不成的就只能退出市场。在这个意义上,药店规模扩大,有利于监管,倒是有利于解决行业“散、小”的问题。

  2、但是,这也可能导致老百姓购药便捷性下降。小药店有小药店的优势,那就是能分散在社区,老百姓购药更便捷。如果药店有了分级,对于患者而言,肯定放心在AAA级的药店买药,对药店而言,更愿意做大,药店数量要减少,买药的便捷性就下降了。

  3、现有标准是规模和质量指标相结合,针对单体店进行评级,这对于解决“散、小”是有利的,但对于便利是不利的,也许可以考虑对不同连锁企业/集团的评级,只要是该企业/集团旗下或连锁的药店,都必须符合一些质量要求,而对于规模,考虑到便捷性,可以放宽要求。

  4、这项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要过两个关:一是如何保证评级过程的规范和透明,否则将成为一个新的寻租场,与目标背道而驰。二是如何动态调整级别,可不能像医院评级那样,几十年评一次。

  5、其实除了对这些实体药店的规范管理很迫切,对网络药店的规范管理也很迫切,而且难度会更大。

  6、这些标准的出台,还是有不少改善的,比如要求药店记录用药档案,所谓的“药历’”,有利于合理用药;再比如提出流通行业职业经理人标准,对规范一些从业人员的行为,会产生一点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