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廖建文

廖教授还是一位活跃的企业咨询顾问和企业家,他拥有十余年的世界财富500强企业咨询经验,担任众多知名跨国公司的顾问,如通用电气、通用塑料公司、康宁公司、陶氏化学、雷神公司、通用汽车及福特等。他还担任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CEO及合作创始人,该公司是面向医药、生物技 术与科研组织对人类细胞开展大规模蛋白质重组表达的专业公司。
在他的领导,该公司从个人投资者处顺利获得首次投资,并于近期从风险投资公司获得数百万注资。廖教授自2001年起还在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地方顾问委员会任职。

有能力定义未来,才能超越竞争


  在过去历史上,我们看到很多改变。手机从功能时代进入智能时代,一夜之间整个行业发生了改变。在大的改变情况下,为什么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战略,这往往是因为它们对未来的判断不同。有能力定义未来的企业,才有可能超越竞争。

  时代造就了伟大的企业

  新商业意味着我们如何去看待下一个五年,看待下一个十年。我特别喜欢比尔·盖茨的这句话:“人们往往高估2年内的变化,而低估10年内的变化。”如何看待下一个十年,非常重要。

  我们不妨倒推一下历史。1996年的时候,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是哪几家?这些公司最有特点的地方是什么?

  我们会发现,当时最有价值的...

Read more

智能改变了人类的商业逻辑


 

  彼得•德鲁克说:“在动荡的时代,动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延续过去的逻辑。” 

  从“会劳动的机器”到“会学习的机器”,智能商业时代到来

  我们看整个时代的变化,突然会发现,整个时代已经从过去“会劳动的机器”,变成“会学习的机器”。为什么这么讲?第一个时代叫第一次机器时代,第二个时代叫第二次机器时代。第一次机器时代是蒸汽机和电器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对人的体力的放大。第二次机器时代以PC时代的开始为标志,是对人的脑力的放大。以...

Read more

只有疯狂的人才能打破边界,定义未来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如何理解突破边界,如何定义未来的创新。

  突破边界,定义未来

  这个“创新”,和一般讲的创新不太一样。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讲创新?这与当前零售所处的时代有关系。在今天零售所面临的变革时代——智能化改变零售的时代里,我们应该思考另一类创新。这类创新的思考并不会否定在座各位已经在思考的创新,但是我希望在座每一位思考另一类创新。这类创新能够真正定义未来、超越竞争。这种创新能够真正地诠释一个企业的成功和失败。

  看一个简单的例子:2007年之前如果问在座喜欢什么手机,毫无疑问你会想到摩托罗拉、诺基亚。2007年诺基亚有...

Read more

共享经济开启商业民主化时代


  共享经济大潮下,工业时代的特征——集中化、规模化、标准化,正在让位于商业民主化时代的逻辑——分布式、社会化、个性化,这不仅会重塑商业,也会重塑社会

  廖建文崔之瑜文

  一些有趣的商业现象正在发生。

  在出租车行业,Uber不拥有一辆车,却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在刚刚发起的一起融资案中,Uber最新的估值预期高达625亿美元,高出了80%标普公司的水平,是世界上估值最高的私有公司之一。

  在酒店业,以Airbnb、小猪短租和途家为代表的社交住宿平台鼓励人们将闲置的别墅、公寓、卧室或沙发出租给旅行中的人们。旅者能体验到...

Read more

战略创新新思维


  非常感谢主办单位的邀请,刚才王校长的演讲非常精彩,高屋建瓴,转型升级宏观方面的思考,转型升级改革方面的问题,我是研究企业战略的,我想从战略层面思考企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想从创新层面,如何来思考创新的问题,最近长江商学院和中央国资委做了一些长期的合作,如何持续推动央企的创新,我个人认为国有企业能把创新的原动力发挥出来,国有企业在其中占主导地位,如何释放国有企业的创新,如何设计国有企业的创新机制,是我本人关注的话题。

  什么是我们认为的战略创新?对企业层面如何思考战略创新的问题?战略创新的问题,经典战略和战略创新的区别,我们企业家在思考战略的时候,我们做企业的时候都知道,战略本质上...

Read more

跨国公司模式危机


  连续多年,中美商会与中英商会在其年度商务环境调查报告中,不断强调外资企业在华经营环境恶化的问题。就在跨国公司“某种程度”或“很大程度”上逐渐失去其竞争优势时,一批中国本土创新型企业却在不断攻城略地,占领原本由跨国巨头把持的市场:支付宝战胜贝宝,三一重工、徐工不断侵蚀卡特彼勒、小松的市场……中英商会会员将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列为仅次于全球经济放缓的第二大挑战。

  以管窥豹,中进洋退的市场格局变化,并不单纯是由商务环境恶化所致。更深层原因在于,跨国公司在中国所主导的商业模式受到了本土创新型企业的挑战。
...

Read more

体验是共同创造出来的


  和许多着作等身的学者相比,普拉哈拉德的书着并不多。自1990年与哈梅尔(Gary Hamel)共同发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起,普拉哈拉德一生只出版了四部着作。然而,普拉哈拉德的远见卓识都浓缩在他为数不多的着作之中。这其中,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共同创造和金字塔底层的财富,都是颇具颠覆性的概念,对中国企业家的战略思考富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廖建文将为我们详解普氏的“共同创造(Co-creation)”概念。

  从产品经济到体验经济

  “共同创造”这个概念意思很简单,却极具冲击力。要将它放在不同经济阶段来考虑。“如果说...

Read more

竞争2.0——商业生态圈


  2012 年,一档选秀娱乐节目红遍大江南北,“中国好声音”(以下简称好声音)第二期收视率即达2.8,广告费更达每15 秒36 万元的天价;而2013 年第二季中标总额则超过了10 亿元人民币,中插15 秒超过了60 万元。在为观众提供娱乐价值的同时,它也向商业界提供了一个样本,清晰地展示了商业生态圈是如何运作的,又会为今天的商业实践带来怎样的影响。

  如果说竞争1.0 是价值链的竞争,其核心是如何利用企业自身能力或资源来构建竞争优势的话,那么竞争2.0 则突破了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必须依赖于内化能力这一限制,而是将目光转向企业之外—&mdash...

Read more

产业创新:消失的边界


  按照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的观点,需要从供应商、购买者、潜在竞争者、替代品以及现有竞争者等五个方面来分析竞争环境,这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最终影响行业利润潜力变化。要评价一个公司的业务和它的盈利能力,就要评价它所处的行业结构,其基本前提是要明确界定行业边界。但是,今天由于各产业间的融合,产业的边界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

  例如,随着VOIP用户的增加,网络也成为电信产业的一部分。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电脑来看电视和玩游戏,这使得PC产业很难与娱乐业划清界限。过去,人们认为的理所当然的行业的传统边界在许多情况下已经消失,越来越多的公司打破传统产业间的樊篱,颠覆了传统的产业模式,设计了一个...

Read more

下一个创业方向在哪里


  你是否认真梳理过自己的企业?你的下一个五年,创业方向是什么?试着用战略创新的思维方式重新解构你的公司吧。

  总是会有创业中的学生问这样的问题:哪个行业有机会?哪个行业渐入末路?坦白讲,直接将创业方向指引至TMT行业中的哪一类模式,或者其他行业中哪一个细分的领域并不科学。因为,这种说法毫无根据。

  如果换一种思考方式,我们回到基本,用战略创新的新思维考量,你会发现,寻找下一个创业方向并不难。将创新思维分解,真正落到创业公司层面,无非要衡量以下几个问题:行业边界、竞争定位、目标客户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按照这种分析方式,下一个五年什么样的创新模式会火?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