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桂明

个性介绍: 刘桂明,字开强,号千古洲人(笔名),1962年9月生,江西省永新县人,研究生学历。曾任中国律师论坛秘书长、中国律师杂志社总编辑。现任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秘书长。   1985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司法部法律出版社法学著作编辑室。后被安排到了《法律与生活》编辑部。 1993年被评为编辑职称。 1994年任编辑部常务副主编。 1995年年底调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律师》杂志社总编。 1997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法制新闻工作者”。 1994年到1997年在职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刑法学硕士研究生。 1998年获主任编辑(副高)新闻专业任职资格。 2006年8月调任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秘书长。

王海云:又一个倒在辩护席上的律师


王海云:又一个倒在辩护席上的律师
——怀念“首届全国十佳律师”王海云

文/刘桂明

  2011年6月4日,一个很特殊的日子,手机里传来了一个令人心痛的噩耗:“首届全国十佳律师”王海云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6月1日在吉林四平不幸去世,享年76岁。
  说起这场致王海云律师生命于垂危的病,那还是三年前的事情。
  2008年11月21日,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在长春市中级法院开庭。两个月前因伤做股骨头手术,一直住院治疗的王海云律师,被助手用轮椅抬着来到了法庭。王海云律师自己绝对没有想到,这竟然是他投身律师生涯以来最后一次出...

Read more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律师业


   

刘桂明按语:

    这几年,无论是律师界自身还是关注研究律师的学术界,始终弥漫着一股悲观的心绪。问题就在于律师业在中国特色的政治语境下无法自立,同时也在于中国律师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无法屹立。

    于是,上海交大法学院呼应了这种关切,开始与有关方面策划研讨此类需要从头重新思考的基本问题与基本对策。

    现在,结果终于如期出现了。一周后的周末,在上海交大法学院,一个题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律师业”的学术研讨会即将正式开办。

&nb...

Read more

民间版“中国百强大律师”诞生


 

刘桂明按语:
    谁是中国的大律师?这不是一个问题,但又是一个问题。
    由法制日报《法人》杂志编辑成册并即将出版上市的《律界精英》一书中,收录了我近几年来应邀点评的许多律师。其中我在对张思之律师与田文昌律师的点评中首次提出了“大律师”的概念。
    对律师来说,除了律师自己,其他人未必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实际上我国是没有“大律师”这个概念的。许多人见到律师总是习惯性地称呼为“大律师”,其实只是一...

Read more

《律师文摘》又复活了!


    《律师文摘》复活[附2011年第1辑目录]

 

 《律师文摘》复活
孙国栋

      经过反复谈判、漫长等待,《律师文摘》终于恢复原名,2011年第一辑即将面世。我们对自己如此长久的拖延表示深深的歉意,并对广大读者一如既往的宽容和忍耐致以由衷的敬意。

 

相关博文还有:                ...

Read more

“六一”节日里,怀念那些特殊的青少年


刘桂明按语:
  时间过得确实很快,一晃之间我离开团中央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来到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社工作已经整整一年了。
  今天正值“六一”儿童节,我不禁又想起了在过去的五年中曾经接触与面对的那些各色各样、各具风采的青少年。说起来也很有意思,这一年来尽管我已经离开了预防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这个工作领域,但涉及这个工作领域的活动我却好像没有减少。正如我曾经供职的律师界,尽管已经没有职务与头衔,但律师界却始终没有忘记我。于是,在有关律师业务交流与经验交汇的活动中,同样也能常常见到我的身影。
  前一段时间我受命前往中央党校参加厅局级干部进修班,在学习期间除了正常...

Read more

我们这个社会真的需要刑事辩护吗?


  

刘桂明按语:

    最近,我们民主与法制社与四川省法学会、四川省律师协会正在策划一个题为“刑事辩护的职能与功能”的专题研讨会。我们认为,当刑事辩护被许多官员认为是“找麻烦”的时候、被许多律师认为已经越来越难干的时候、被许多当事人越来越只是走过场的时候,我们非常需要重新思考刑事辩护的职能与功能。

    刑事辩护在制度设计中究竟是什么?刑事辩护在司法实践中究竟干什么?刑事辩护对保护人权究竟意味着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的确需要反思。

 &n...

Read more

当年,三峡工程为什么能够上马?


  长江中下游触目惊心的旱情,又一次将三峡工程的争议纳入了国人的视线。

  其实,三峡工程从其列项开始,就一直处于争议之中。只是因为领导的一意孤行,终于搁置了所有的争议并将其作为重大政绩工程正式上马。

  现在涌现出来的各种争议,多是似乎带有讨伐与追究之意。但是,从民主与法制的视角来看,如果真要追究什么人的什么责任,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再说,即使三峡工程有误,现在也无法去炸毁它。所以,更重要的是,要反思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程序性。

  博主妄加猜测,如果当年动议的三峡省正式设立,今天会是什么样呢?或许作为省会城市的宜昌将比现在繁华与发达。好在最终的结果是三峡省并没...

Read more

西南政法大学为什么又成了焦点?


刘桂明按语:

    一段时间以来,西南政法大学因为其骄人的业绩一直是一个热点.最近,李庄案件的再度曝光,又使刚刚度过自己60岁生日的西南政法大学成了焦点.因为各路意见领袖中均有西政校友的声音和身影.

    对于这所不同一般的政法大学,许多人都有话可说,当然说好话的居多,我也是其中一员.于是,西政人说我不是西政人,胜似西政人.我的母校华政人说我既是华政人,更是西政人.不管怎么说,现在我还是西政的兼职教授.所以,自然要特别关心并关注西政的状态和动态.

    现在,这篇"红岩下的西南政法大...

Read more

夏俊峰即将面临的命运是什么?


   

刘桂明按语:

    夏俊峰,一个普通百姓因为涉嫌故意杀死城管干部而面临即将被判处的命运,牵动了许许多多法律人乃至网友的心。现在,一审法院已经将死刑判决公诸于世。接下来,二审法院乃至最高法院的死刑复核,将使更多的人更加关注。

    在我个人看来,此案为什么会引起如此众多的关注,不外乎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城管干部是否存在执法?某些城管干部的野蛮执法,一直以来是许多国人为之诟病的现象。此案中的两位死者是否属于野蛮执法,自然也是一个双方争议的焦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