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许良飞

许良飞

和天赐的《2005年会寄语》


看了天赐的《寄语》,我有一种冲动,想写一点东西。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动笔了。生了!

天赐有点感伤,有点留恋,有点憧憬,有点无奈。我们的同学几乎所有人从2005年起都进入了而立之年。大势是否已定?!我喜欢有梦想,有勇气,有憧憬的人,我们的同学都是这样的人。这一代人的骄傲!

昨晚,因为工作的事在三里屯与一个40岁的女人吃饭,地点在一丁当年的酒吧边上的金象餐厅。那个胖乎乎的40岁小女人非常活泼,对自己的年龄充满了自信,认为自己最多是30岁的心理年龄。人看上去也象!一年年,岁月不绕人,但绕人的应该是自己。只要有梦想,还要去追求,就能永远年轻!

昨晚我们几个人还讨论了“82·28”问题。男人们...

Read more

我对回万通的一点思考


前段时间,网上非常流行一篇文章,题目叫《公司不是我的家》,是一位在联想大裁员中被裁员工写的。字字切中要害!面对所有人的无奈(裁人者和被裁者),我们又奈何!家以情义为基,公司以制度流程为本。因此齐家与管公司是两回事,对家的态度与对公司的态度也是两回事。

但我对万通还是有感情的。虽然当年年少的我略带情绪地离开了万通。3年后当公司的故人重唤我回来时,我没有犹豫。应该说是万通教会了我什么叫“地产”,如何用专业的精神去从事房地产这个行业?!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已至而立之年的人,重新去选择一个新的行业,难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是万通奠定了我的职业生涯,所以我对她有感情。

回来的这几个月里,...

Read more

我在北京住过的七个地方


我92年来北京,算来已有一十四个年头。在北京住过七个地方,平均两年一个,最长的是我现在的家,已住有4年半,最短的是北洼路,单位的单身宿舍,共住了两个月。经历了多种的居住形式,有宿舍(8人、2人、3人、4人等),有平房(非传统四合院),有单元房;有筒子楼,有板楼,有塔楼。在专业的房地产分类中,我就没住过别墅,包括独门独院、双拼、联排、叠拼等一概没享住过。

刚来北京,是到人民大学上学,住的是一进东校门右手边的“学2”宿舍,在六层,八人一间,住了四年。那是值得一生珍忆的地方!同住的八人,现天各一方,一个在美国,一个在英国,四个在北京,一个在银川,还有一个在珠海。散开十年来,我们八人没有聚到一...

Read more

回到母校——嘉兴一中


今天,随新浪网的一个房地产考察团来到嘉兴。从北京飞上海,然后有车把我们接到了嘉兴博雅酒店,已是下午3点。
在酒店处理了一些工作的Email后,闲来无事,就想去高中的母校——嘉兴一中看看。一中的新校区离我住的酒店大约2公里左右,我打了辆车过去,5元。
这个校区是新的,不是我15年前就读的那个校区了。
3年前,陪老婆来嘉兴玩,去过那个老校区,但物是校非,那已变成了嘉兴三中。我与老婆在里面转了一圈,看到了熟悉的教学楼、食堂和阅览室,也看到了在原来的宿舍上盖的新楼,更有小小的范蠡湖依旧引人伫立。出来后我怎么也没有兴致去新校区了!
今天由于离得近,我打起精神要进新校区看看。下了出租车在大门口被看门的老大爷...

Read more

在“2006中国城市运营商创新策划嘉兴峰会”上的发言(一)


论坛一:如何抓住磁悬浮带来的地产商机
 
主持人:今天下午这个论坛“如何抓住磁悬浮带来的地产商机”,上午王志纲老师讲座已经涉及到,但是没有展开,下面请四位嘉宾谈一下磁悬浮对于嘉兴市房地产的发展,对未来房价的走势和产品的定位会产生什么影响?

许良飞:大家好!我是海宁人,但是对嘉兴的了解大概停留在十五年前吧,因为我在嘉兴上的高中,待了三年,然后去了北京上大学。现在对整个嘉兴地产德兴市也非常不了解,只是一些粗浅的认识,这几天看了嘉兴路边的房子,去年年底11月份也来过一次,那次是来考察浙江华庭,来看一下华庭街的情况,也看了一些运作思路,但是只待了半天。

  我是万通的,但是并不表明我们...

Read more

在“2006中国城市运营商创新策划嘉兴峰会”上的发言(二)


论坛二:嘉兴地产营销南北对话
 
主持人:万通在全国是知名的开发商,请许总谈一下大企业如何营销和运作的,我相信大企业的一些做法可能会给嘉兴房地产开发商带来新的思考。有请!

许良飞:我前两天有事就没有参观一些嘉兴的项目,但是今天的收获非常大,今天几位嘉宾发的言对我很有启发,我觉得有很多都可以深入下去去研究。

  简单回顾一下嘉宾的发言,我觉得有这么几个事情,一、在微观上,很多人认为嘉兴地产业蛮健康,大家都认为嘉兴地产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有点曲折而已。二、大家都谈到了嘉兴整个城市的问题,说个简单的比喻,以前一般看小说或者古代的东西,一进店就是:先生你是住店还是打尖,现在嘉兴住店的...

Read more

被定位的社区


“社区”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我上大学之前没有听说过。在我手头1986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收录这个词条。历史悠久的中国没有这样的称语,我们有家,有族,有村,有落,有街,有坊,但没有“社区”的概念。因此它是新的,外来的。英文 Community,朗文词典中解释为:a group of people living together and/or united by shared interest, religion, nationality, etc. 中文解释即为“社区”,“圈子”。朗文的解释说的很明白,社区必须有人,但可以是有形的(Living),也可以是无形的(United)...

Read more

写在毕业十年聚会前


 

从上周开始,在我心中酝酿已久的大学同学毕业十年聚会之事开始付至实施。我先向在我手机中存有号码的各位同学发短信通知。手机中很多同学的号码已经有好多年没用了!马上回复的不多,有那么45个。然后,我给存在电脑的邮件列表中的各位同学发了电子邮件,有十几封退了回来!回复的有2个。

好在上周工作不是非常繁忙,有时间得以梳理各位的通讯录。于是我开始在手机、Micro Soft OutlookFoxmail间不断地更新着各位同学的联系方式,向大家通知我的计划安排,询问联系不到的同学的电话。不亦乐乎!

十年的聚会,我肯定是要安排的。没有去思索那有什么意义,因为我认为这没...

Read more

商用地产开发有赖于长期资金(上)


(这是我的一篇专访,发表于《蓝筹地产评论》2006年第10期。)

目前中国的商用地产形势看上去的确很乐观,尽管在经历前期的过度爆发之后日前有所平静,但势头依旧不减。众多开发商在利润的驱使下,从投资住宅转向政策调控的相对较弱的商用地产,由此较之容易形成一种开发模式的套路,造成同质化现象。项目发展盲目性、投资先天不足、运营方式缺陷、后期管理水平低是目前商用地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万通于1996年开始做住宅,目前住宅的开发量远远多于商用项目,所以大多数人也一直认为万通就是一个做住宅的开发商。但是万通从一开始就是做商用物业的,万通新世界广场是万通地产开发的第一个项目,定位为建筑综合体。商用物业...

Read more

商用地产开发有赖于长期资金(下)


用辨证的思维来看待外资

商用物业的根本问题在于资金问题,现在很多境外的资金进来收购国内优秀的商用物业,比如凯德置地,摩根士丹利等大型的海外投资机构都在北京、上海购买商用物业;同时国家出台了限制外资购房的政策,比如只有在境内设立分支、代表机构的境外机构和在境内学习、工作超过一年以上的境外个人才可购买符合实际需要的自住、自用商品房,并且,购买行为均须按照实名制登记备案等等。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许良飞说从表面上理解国家限制这种行为,是因为外资纷纷进入房地产业是是一个不好的现象,但外资是聪慧的,他一定是在长期投资上非常看好中国才会投资中国境内的商用物业,许良飞认为这是外资最基础的动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