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严老
严老是一位九十三岁的书法家,更是一位实在得可爱的老人。认识严老是因为他的书法,喜爱严老是因为他的实在。
...
作者文章归档:李里
传薪书院国学研修班招生简章
书院介绍:
“传薪书院”系青年国学学者、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长衫先生”李里本着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国学之宗旨,在众多国学爱好者和热心人士支持下于四川成都创办的一所公益书院。
教学宗旨:
...回忆刘知渐先生
远房祖公教育家李仲耕先生生前给我引荐了两位让我终身受益的老师。一位是今天还健在的四川师范学堂九十八岁的经学家杜道生先生,一位是十二年前就已去世的重庆师范学堂八十四岁的文史学家刘知渐先生。
认识杜道生先生的时候我已是在异乡教书的大学教员,而认识刘知渐先生时我还是个在故乡求学的少年。由于对偏重知识技能而轻慢德行的新式教育的不满,再加上自己对文艺的偏好,初中毕业后我就没有再进洋学堂深造,而开始了自己的自学之路。那几年我独自住在父亲任教的重庆师范学堂的一间宿舍里,尽情学习大学文学系的课程...
北京大学最后一位世纪学人
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无数游人合影留念的未名湖异形石碑中疏朗清秀的“未名湖”三个字为北大教授侯仁之先生所题写。侯仁之先生今年刚好一百岁,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创始人,北京城研究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唯一还健在...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孔子在匡国被包围,师徒失散,颜回最后赶到。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回说,老师在,我颜回怎么敢死呢?这是一段真实生活场景的记录。混乱之中,孔子担心颜回死了——颜回是孔子最关心的弟子,他这种担心是人之常情。颜回经过离乱再见到老师,当然异常高兴。所以他说老师在,我颜回怎么敢死呢?这段话既记录了孔子与颜回之间的师徒深情,又表现了颜回对孔子的深深的信仰,在生死离乱之际,颜回的全部信念都来自孔子,只要有孔子在,再大的困难都不是困难。孔子已变成了颜回的精神支柱,支撑着颜回的生命。然而不幸的是颜回终于还是死在了孔子前面,宁不悲夫,真...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子张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善人呢?孔子说,不遵循前人的脚印走,也难于升堂入室,进入圣人之列。践迹就是踩前人的脚印。善人是本质好的人,这种人的好是天生的、自发的,不是由学习而得到的。但是不学习就不知道按前人讲的方法做,所以即使是善人,不学习也难以进入圣人之列,也就是难以在学问上达到精深之境。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论笃”就是言论诚恳,“是与”表示赞许,“色”指脸色,“色庄“即装出庄严的脸色。孔子说,我赞许说话诚恳的人,但是那些说话很恳切的人真的是君子,还是不过装出一副很严肃、很庄严的神色?孔子其实是说...
懷念李書記
李書記對我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是因為我在李書記的領導下愉快地工作了幾年。只要提到李書記,他干淨整潔、仁厚慈祥、謙和平易、隨時掛著親切笑容的形象就會浮現眼前。說陌生是因為大凡我親近過的老人,我幾乎都能頗詳細地說出他們的家世經歷、人生軌跡,而對於李書記我卻大抵不知。這種不知讓我終於無法解釋李書記這樣好的人為什麼會患上絕症而這麼快就離開了我們。
第一次見李書記,是五十五年秋間的一個早晨。我照例到學堂講課,在教室外的林蔭道上見到一位個子不高、略微顯胖、清潔整齊、文質彬彬、表情祥和的老人在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