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傅雪峰

汽车评论

中国人迟早“被迫”买小型车


汽车厂商在小型车上赚钱是最辛苦的,卖10辆小车赚的钱未必有卖一辆大车赚的钱多。很多合资厂商手握市场上呼风唤雨的中高级车型,这种车赚起票子来如拾草芥,但他们还是不忘把小车带到中国来。带到中国来的合资小车往往时运不济,销量上半死不活地硬扛,能不能赚到钱还很难说,但这并不妨碍厂商前仆后继地引进小车。

 

最近上市的合资小车是东风日产的玛驰。看上去,玛驰来得特别不是时候,因为两款在世界上都比较牛的日系小车,本田飞度和丰田雅力士,在中国混得都比较惨,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在日系小车普遍不景气的时候,东风日产本来没必要急着把玛驰引入,何况东风日产本来已经有一款销量相当不错的小车骊威。

&...

Read more

谁妨碍了我们骑自行车上班?


从河北省会石家庄到革命老区平山县有一条省道,路况尚可。这条路连接平原和山区,并且通往著名的西柏坡等旅游地,也是自驾游的一条热门线路。除了开车旅行者,还经常能看到一身鲜艳的装备、成群结伙在路上飞奔的骑行者。每当看到这些人的时候,总是会为他们的行为叹息不止。

 

这听上去是一种很奇怪的想法。骑行是一种很健康、很时尚、很低碳的运动,骑行的目的地又是旅游胜地,应该感到羡慕才正常,但在我看来,这种运动却更象自虐。说自虐,不是说长途骑车对肉体折腾太大,也不是说这种挑战人体极限的运动对精神上也是一种折腾,而是说,在这种公路上骑车,实在是对健康不负责任的行为。

 

此路车流量比...

Read more

小型车:“精品”难走通,便宜才会赢


同属广汽旗下的丰田雅力士和本田飞度早就成了难兄难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两兄弟的月销量挣扎在2000多台的鸡肋水平,每当看到它们的销售数字,心中总会响起小柯的那首歌:你说我容易吗 / 上辈子欠你的 / 我都快累死了 / 还要硬挺着……

 

雅力士终于忍不住出了个改款,不过这次改款不同于其欧版,而是典型的“中国式改款”。据说是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口味,雅力士试图修改圆滚滚的可爱风格,借凯美瑞式的前脸和车身尺寸的加长,好使视觉上显得“成熟”一些。这会让人想起POLO的改款,2006年,POLO通过修改前灯的设计,使得“四眼妹”变成了中性化的春哥式。也许,广丰也觉得雅力士太像MM车,有...

Read more

便宜可靠的快修连锁店在哪里?


中国人在汽车消费上往往是大手笔,不但车要尽量买气派些的,就连维修保养这种琐事也要进气派的4S店里去搞。要是一个老外看到一个中国人在汽车上的开销,一定会觉得中国人真TM有钱——因为他们的车子出了问题,要为到哪里去修算计半天,而中国人直奔豪华高级的4S店而去,想都不用想。

 

其实真的不用多费心思,在车需要维修保养的时候,多数中国车主除了4S店没什么其它选择,很多中国人可能还会认为,这些事情天生是归4S店管的。不但如此,他们可能还认为,车这东西就是烧钱的,4S店要多少钱都是天经地义的。

 

4S店是中国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主流模式,这充分证明了中国汽车消费起点高、站...

Read more

一辆小型车能赚多少钱?


比亚迪才是真正的价格战悍将。最近有消息说,一些地区F0全系优惠1.2万,1.2万看起来并不是一个很抢眼的数字,但要是放在F0这样的小车上,实在是惊心动魄。比如F0爱国版 1.0 实用型官价3.69万元,优惠后实售2.49万元,相当于打了个六七折。

 

要是再联想起F0上市时,比亚迪负责销售的老总夏治冰说,F0的单车利润低于1000元,现在的这个终端价不由让人心生疑惑:F0按这个价钱卖还能赚钱吗?一辆车的利润空间到底有多大?

 

夏治冰在2008年F0上市时,当众翻出了F0的利润底牌。当时,他的说法是,F0采用的是“限利定价法”,单车利润低于1000元,它的销量诉...

Read more

破一破汽车4S店迷信


很多新车主有着强烈的4S迷信,以为4S店才是值得托付爱车的地方,到其它地方做维修保养,虽然可以少花点钱,但爱车难免会受些委曲。

 

我可以举个例子说明新车主对于4S店的迷信程度。一位朋友买了部新车,在4S店的动员下,多花万把块装了部“原厂导航”,后来又想在车上加点装饰,想想4S店里的东西确实比较贵,就找到另一个开汽车装具店的朋友。在装具店里左挑右挑,总感觉东西不如4S店里的地道,比如一个尾喉,装具店里卖几十,4S店里卖200多,但看上去用料、做工明显不是一个档次。开装具店的朋友很不以为然,就同他一起到4S店去看个究竟,结果发现,那个“原厂导航”就是某品牌的代工产品,同样的东...

Read more

表白自主品牌也是一种勇气


这个年头,汽车厂商表白自己是自主品牌也是一种勇气。虽然有人对长城提出的“中国造、长城车”很不以为然,认为是贪天之功,抢了其他厂商的风头。其实,谁心里都明白,在汽车圈里提“中国造”并不见得是一桩提气的事儿——有些国营的自主品牌,巴不得混洋事儿,即使不能厚脸皮冒充洋品牌,至少不愿意旁人明明白白地指出自己是自主品牌。

 

最近,新车评网搞了一个“探营自主品牌”的系列报道,从长城到吉利到江淮再到奇瑞,一共探访了四家企业。有意思的是,这些“自主品牌”都是民营企业,一...

Read more

中国汽车品牌,何时不“陪太子念书”?


别看汽车是一部机器,有意思的是,英雄可以莫问出处,而汽车则往往要讲讲血统。那些“品牌恒久远,一个永流传”的车子,是嘴里含着宝玉来到世上的,一亮相就是厂家和买家的G点,大众的高尔夫、丰田的卡罗拉之类就是此等优良品种。

 

此等角色类似王家的世子,不但是嫡出,而且是指定的传承者。但即使无缘享此殊荣,只要是名门之后,哪怕是庶出,也会被高看一眼,往往一笑一颦,即可尽得风流。大众的朗逸和新宝来虽然并非来自狼堡,但身佩那个VW的家族徽章,一问世即可混迹于车界上流社会。

 

除了家族谱系,还有以国、以洲为界划分的流派,比如德系、日系、美系甚至欧系。这时候,车界名门望族的影响力...

Read more

家有“神车”,再添“吸能车”


在买车方面,我一直有个自以为聪明的想法:抄底。所谓抄底,其实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是在某款车改款换代之际,经销商往往会大降价清库,这时出手购进会比较划算。要是口袋里的钱不太多,这倒不失为一种省钱的办法,只是要学会用平常心和酸葡萄心看待新款车——真不差钱儿,咱也不加价买那些不要脸的新车。

 

2006年,在GP上市之前,我购进了一辆老款大众“四眼”POLO;2010年,风闻丰田雅力士要改款,当网上谍照四起的时候,我果断出手,又买了一辆雅力士。两部车的价格都相当实惠,加起来不过是一部高配版速腾的价钱,真是花一样钱补两样,我自己感觉是超值的。

 

买了POLO之后,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