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品牌,何时不“陪太子念书”?


别看汽车是一部机器,有意思的是,英雄可以莫问出处,而汽车则往往要讲讲血统。那些“品牌恒久远,一个永流传”的车子,是嘴里含着宝玉来到世上的,一亮相就是厂家和买家的G点,大众的高尔夫、丰田的卡罗拉之类就是此等优良品种。

 

此等角色类似王家的世子,不但是嫡出,而且是指定的传承者。但即使无缘享此殊荣,只要是名门之后,哪怕是庶出,也会被高看一眼,往往一笑一颦,即可尽得风流。大众的朗逸和新宝来虽然并非来自狼堡,但身佩那个VW的家族徽章,一问世即可混迹于车界上流社会。

 

除了家族谱系,还有以国、以洲为界划分的流派,比如德系、日系、美系甚至欧系。这时候,车界名门望族的影响力就光芒四射,不但光耀自家门楣,还可以为国争光,直至为洲争光。

 

当今全球车界,以欧风最盛,某些自主品牌宣传自己与欧洲血统的渊源倒不奇怪,有趣的是,韩系车、美系车也纷纷跟欧系攀亲。比如现代的I30、IX35强调自己的欧洲背景,福特蒙迪欧、福克斯、通用的新君威、英朗则声名德系血统。如果不能攀上德系的高枝,一些由合资厂搭把手做起来的自主品牌,也会以诸如“马6的底盘”之类的做宣传。更多的自主品牌没有合资方可以倚靠,但在宣传时不忘加上“三菱发动机”之类的话,提振买家的购买信心。

 

车可以是德国造,可以是日本造,可以是美国造,也可以是韩国造,但要是提“中国造”,车厂就没了底气。

当然,这个中国造不是指在中国造车,而是说由中国企业自主造车;也不单单是自主造车,还要有对核心技术的绝对控制权。

 

为什么没有底气?一者很多自主品牌的车型谈不上“自主”,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的东东都是从别人手里买的,外观是请人设计的,底盘是请人调校的。虽然现在造车流行“全球采购”,零部件可以大量从供应商手里获取,但即使是“世界车”,真正的核心技术还是牢牢握在品牌持有者的手中。如果仅靠外购“攒车”,就跟在电脑城买配件攒台电脑似的,谈不上是真正的品牌机。二者,“中国造”在汽车方面并不是一个有诱惑力的字眼,在很多人心目中,它可能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

 

前几年,有些汽车厂商拿“国货”、“自主品牌”说事儿,希望换取国人的支持,但事实证明,此事忽悠不得。即使买家支持国货,国货要对得起买家的钱包才有前途,那些让买家失望的国货汽车,后来的销路也让厂商深深失望了。

 

一向闷头造车、以低调示人的长城汽车,近来却在央视黄金时段打出广告,以中国风味的水墨画风格展示出长城汽车的新品牌口号——“中国造、长城车”。

 

长城汽车给人的印象并不像广告片中出现的虎,而像一头牛。这个企业很有点牛劲儿,平时行为低调,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拱出一大片地,先是拱成了皮卡老大,接着又拱成了自主品牌中的SUV老大,近两年,又拱进了轿车领域并颇有建树。

 

皮卡老大不是白给的,SUV老大也不是白给的。长城汽车有个口号是“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个口号听上去挺俗气,但真做却不容易。据说,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每天早晨7点20分都会召开内部会议,召集不同部门解决产品的质量投诉问题,几年如一日,几乎没有间断——如果你是个车主,对厂商解决客户投诉的路数应该有所了解,像长城魏老板这样天天处理质量投诉的一把手人物恐怕不多。从这个事上,可以看出长城为什么可以很有底气地提出“长城品质”。

 

很多人对长城汽车的了解也许还停留在十年前那个乡镇企业的水平,但现在的长城已远远不是当年那个只做皮卡的“土包子”了:长城汽车已经有一个系统的自主研发体系,在发动机、变速器、整车造型、整车设计、试验等各个环节都有自主的技术、标准以及知识产权;现在的长城汽车,已销往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炫丽、酷熊和哈弗、风骏4款车获得欧盟整车型式认证,今年,在澳大利亚,长城的哈弗销量已经超过了起亚狮跑和现代途胜。

 

说长城车在国外的事儿,是想说,中国造的车现在也能拿得出手,在国际市场上与“洋品牌”同台竞技。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但中国自己的汽车品牌却没什么地位,完全是陪太子念书的角色。这怪不得别人,只能怪自己不争气,造出来的东东品质不如人家。当然,我们造车的时间比较短,所谓“三代出贵族”,我们的车大部分还在一代二代,现在就培养出自己的贵族不现实,只能偶尔像吉利那样收养个贵族儿子。但老祖宗教导我们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现在长城汽车就带头揭竿而起,要跟洋品牌叫一叫板了。

 

在今年的北京国际车展上,一向低调得有点离谱的长城魏老板居然也有惊人之语:“以前都把中国制造搞在一个最不显著、最不醒目的位置,现在我们会在最显著的位置上告诉他这是中国人造的车,这体现了国人和自主品牌的一个信心。第二个就是我们要告诉国人,告诉支持我们的消费者,中国造的车一样跟国际上大品牌造的车是一样的。”

 

长城车虽好,跟德国造、日本造、美国造还是有明显差距的,现在,长城拿出的武器是“性价比”,这招儿现在韩国造还在用。在与韩国造的比拼中,长城并不处在下风,比如上边提到的澳大利亚市场,再比如南美市场,在智利,2.4排量的长城哈弗售价1.85万美元,途胜1.73万美元,狮跑1.85万美元,从售价上看,实力已经比较接近了嘛。跟德、日、美货相比,长城车的品质还是差出一截儿,但跟它们的价格比起来,品质上的这种差距显得小多了。

 

长城现在握有汽车大部分的核心技术,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按长城的成长速度,跟太子平等地当同学,大家一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日子不会太远吧。

 

(此文授权新浪汽车)